APP下载

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17-01-10徐琪

消费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鸿沟公共政策电子政务

徐琪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一种重要的途径。然而,这种公民网络参与中也存在非理性化的参与、公民网络参与意识淡泊、电子政务的滞后和“数字鸿沟”等问题。优化公民网络公共政策的质量,要深入发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进行地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可以尝试通过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跨越“数字鸿沟”等方式解决公民网络参与困境。

关键词:公共政策网络参与数字鸿沟电子政务

一、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网络参与的意识淡泊。我国公民参与的意识普遍不高,在网络参与这种公民参与的新型渠道,还没有被很多公民熟知并接受。我国还有部分公民缺乏网络参与的物质条件,如计算机、手机等网络媒体设备,公民缺乏这些物质条件也就难以进行网络参与。同时,不了解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的人也有很多,即便他们拥有了网络参与的设备,也难以进行网络参与,这些原因都导致公民网络参与意识淡泊。

(二)网络扩大非理性化的参与。网络崇尚个人自由主义,否定任何权威。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是自由而不受规范约束的,因此导致信息泛滥并且准确性核实困难。而部分普通公民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辨别信息的能力,极易被被虚假消息煽动或影响,从而网络参与中盲目跟风,进而导致现实中的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危害社会的稳定。

(三)电子政务的滞后限制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固然很多地方政府都设置了专门的网站,但不少的政府网站缺乏与公民交流互动的版块。一些可以通过网络简化公民参与程序的功能,也因为不完善而流于形式化。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的种种问题,使得其难以为公民网络参与提供条件,难以促进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四)“数字鸿沟”导致网络民意的局限性。“数字鸿沟”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问的鸿沟。在网络中处于信息优势的人,可以更快捷的通过网络来表达自身的愿景,使得政府的决策更有利于自身的利益。而那些在网络参与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人,则很难向政府提出自身的利益要求。若是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只听取了前者的呼声,政策制定可能就忽视了信息相对劣势人的利益诉求,使政策的制定结果出现了偏差。

二、公共政策网络参与的优化对策

(一)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要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就必须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只有具备定的知识水平,才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要积极开展正确有益政治文化建设,指导公众有序地进行网络参与。要加强高校的政策科学研究建设,鼓励现代大学生关心时政,关心国家政策。

(二)完善公民网络参与制度,畅通公民网络参与途径。首先,必须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制约网络舆论,其次,更要为网络民意参与提供系统化、制度化的支持和保障。推行信息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政府,加强公众对政策制定的相关信息的了解,这是公众参与,尤其是网络民意参与的个基础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三)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在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的信息机构和信息人才的作用。通过电子政务的渠道,解决因公民网络参与的无序、非规范化等导致的系列问题,电子政务是规范公民网络参与的重要工具。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四)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跨越“数字鸿沟”。由于“数字鸿沟”的影响,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网络弱势群体难以表达他们的愿景,导致政策的制定结果呈现偏差。“数字鸿沟”是部分网络弱势群体处于劣势的原因,要提高他们的参与水平,需要强化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同时,还要改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途径。为了帮助网络弱势群体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政府应该引导他们改变观念,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要求。

(五)完善公共政策制定中网络参与法律法规。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网络参与相关的法规和条例,但伴随网络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对具有滞后性和不适当的法律内容加以完善,从法律上规范公民网络参与。此外,政府通过网络调查等途径征求公众的意见的时候,要对收集到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识别,同时,要及时制止公众被不真实的信息引入非理性的途径上,保障公民理性地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当中。

三、结语

公民网络参与刚刚起步,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质量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亟待进步改进和完善,政府在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网络法制化和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是个缓慢的过程,公民网络参与也将在推进公共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发展,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鸿沟公共政策电子政务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鸿沟为界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