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

2017-01-10吴娟

消费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民族人才

吴娟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拮。民族地区强劲的旅游发展势头,推动了旅游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肯定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取得的巨大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一方面,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另

方面,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旅游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短板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大量的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饭店对旅游人才需求巨大。但是,目前各校旅游专业普遍面临着学生就业形势好、生源形势差的尴尬局面。造成这局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对待旅游职业认识不够。很多家长认为旅游业是服务业,从事旅游行业社会地位不高。二是大多数旅游行业的工作必须要从基层做起,职业起点比较低,工作相对辛苦,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家长在为子女选择专业时人为的排除了旅游专业。旅游专业的招生困难直接导致了民族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短缺局面。

(二)高素质旅游人才供不应求

当前,民族地区旅游业进入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大量的基层旅游工作者外,还需要大量的旅游行业高级人才,如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经营管理和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等。但长期以来,民族地区学校的旅游专业,对旅游高级人才的培养关注较少。此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市场细分,多种形态的旅游市场种类不断出现,如度假型旅游市场、生态探险型旅游市场等。旅游市场细分直接催生了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要求民族地区旅游教育要培养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又具备较强的跨学科发展能力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三)旅游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一些学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楚,脱离实际。而由于专业目标定位的不准确,许多学校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达到旅游行业不同职业岗位的需要。同时,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受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民族地区许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比重偏少,理论课比重偏多,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也不紧密,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有定的差距。

(四)旅游人才流失严重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到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导致民族地区的人才外流。此外,由于旅游行业的工作多数要从基层做起,基层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也不甚理想,许多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企业工作段时间后,难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认为基层工作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社会价值,再加上其他行业的强有力竞争,纷纷选择转行到其他行业,直接导致了旅游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

二、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的出路

(一)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培养优秀的旅游人才

培养民族地区所需要的旅游人才,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区实际,对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一方面,要通过深入旅游行业线,与政府管理部门、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切实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不同的旅游工作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另方面,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收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信息的反馈,进步摸清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需求。在准确把握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需求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职业教育的层次,进行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增强旅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旅游人才的实践操作性

民族地区的旅游专业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突出学生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增加实践课程教学比例的同时,民族地区旅游专业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校内实训部分通过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校外实训部分,通过与旅游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强化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三)加大宣传,树立社会对旅游行业的正确认识

旅游行业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可度不高是制约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教育事业发展壮大的瓶颈。行为的转变首先来源于观念的转变,作为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大专业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旅游专业办学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优秀旅游人才,引导学生和家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改变从事旅游业是青春饭、从事旅游业“低人等”的锚误观念。二是要和行业、企业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大力宣传旅游从业人员中的先进典型,增强社会对旅游职业的认同感,在全社会营造支持旅游发展,尊重旅游从业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家乡认同感,培养留的住、干的好的旅游人才

民族地区在进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时,要把培养留的住、干的好的本土旅游人才作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有意识的将民族地方的风土人情、优秀的民族文化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使学生在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基础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对民族地区的民族感情。

猜你喜欢

旅游业民族人才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多元民族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