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之管见
2017-01-10曾洪
曾洪
摘 要 教育心理学认为:期望值越高,心理负担越重。心理负担越重,学生的作文就愈加失去灵性和创造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因此,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作文,潜移默化渗透作文,不知不觉提升学生作文素养,使学生不再怕作文。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实效性 管见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提到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作文是一个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述的过程。也许是我们教师指导作文时,让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作文源泉——生活;也许是我们在要求上有所局限,作文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师“及时”作指导,学生作文成为敷衍老师的一种学业负担,为完成任务而作,教师成了作文的唯一阅读者,言为心声的作文不得不出自于强迫!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喜欢作文,害怕作文!教师苦口婆心,学生不知所云,因此我们陷入两难。
1降低作文要求,让学生感到作文不难
作文就是学习习作,有的教师和家长则要求学生不用学就天生写出好文章,是一个“小文学家”。这种过高的期待使得学生的作文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而丧失作文的兴趣和自信。我们教师既是教师又是父母。宋代欧阳修指出:“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把这一经验明确概括为“先放后收”。具体地讲,“放”就是不受“文章作法”之类的束缚,写“放胆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收”就是遵循写作的规律和法则,从立意谋篇到字斟句酌,绳之以规矩,加之以约束,推敲琢磨,精益求精。对于怎样处理“放”和“收”,刘锡庆在《基础写作学》中提出:小学宜“放”,初中后半段开始“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对作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把小学生写作定位于小学1~2年级“写话”,3~6年级“作文”。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作为出发点,降低难度,拓展空间,从而避免学生的畏难心理。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应给予培养,做些善意的引导是必须的。但一味强调这些而抹杀个性,作文就会千篇一律,而学生创造性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没有真正去关心孩子在想什么。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认知被我们拦腰截住,孩子有时只能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走进去才能和孩子亲切对话,让作文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唤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呵护孩子独特的感受。就有了表达的欲望,是不是可以走出困境?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练习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的一样:“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除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2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作文教学也需要教师在潜心研悟教材的基础上,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在作文《爱鸟》上课伊始,于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待孩子们睁开眼睛时,只见一个“猎人”在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中步入教室。他头戴一顶瓜皮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嘴巴上留着整齐的短须,提着猎枪,猫着腰,不时露出一对狡黠的小眼睛,东瞧瞧,西看看,嘴里还不停地唠叨:“这只鸟好肥哇!打回去下酒一定美味极了。”随着老师这精彩的表演,孩子们一下子被带进了神秘的大森林之中。看着“猪人”的举动,听着刺耳的枪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炽热的情感在胸中激荡,儿童的情感和语言都被激活了,场景和语言在瞬间建立了联系。当我们惊喜于孩子们声情并茂的交流时,惊喜于孩子们妙语连珠的作文时,不得不惊叹:情境创设得当,的确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因而,我们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要为指导而指导,而应刻想方设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只有让学生在产生言语动机基础上的指导才是最有效的。
3扩大阅读量,促作文成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须大量增加阅读,才能有助于作文的提高。”可见,阅读刘写好作文有多么重要。为此,应让学生大量阅读,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3.1从课内阅读开始,增加词语的积累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范例,从中可以学到许多读写知识。在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来品词、析句,加强对语言的积累和理解。在适当的时候要渗透写作知识,训练写作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手法。让学生多背诵课文指定内容、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增加语言的积累。
3.2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储备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选择相关书报进行阅读。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运用到独立阅读方法,要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对词句优美的文章要摘录,细读品味,对精彩部分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的感情。还要学习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造词造句、布局谋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捕捉写作素材,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们只有以一颗未泯的童心倾听学生作文的声音,精心呵护学生尚显稚嫩的语言,才能真正降低作文的难度,提高学生作文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