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要渗透“绿色”观

2017-01-10周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绿色策略语文

周玲

摘 要 本文借助”绿色”观,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绿色”观 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绿色”观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深化的重要标志,借用这个术语,来确立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期待,是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深思的一个话题。确立“绿色”语文观,既是当前新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学思想的全新解放,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学生语文学习受“污染”的现状

学生语文学习环境受到“污染”,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时代学生文本阅读能力面临的尴尬,网络无法取代文本阅读的审美认知,它偏离了语言文字的诗性特征和人文精神,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体验,阻隔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二是语言书面表达的应试功利性导致自我意识的流失,语言书面表达的功利性,使得各种所谓的大全,秘籍、技法横行于世,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和特色可言,不自由的、无“我”的写作带来的后果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心理的发育,学生自我意识的流失,是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三是口头表达的成人化、时尚化倾向使得语言本真匮乏,青少年口头语言普遍成人化,是因为接触的成人媒介比较多,受到语言环境的污染。

2初中“绿色”语文的基本观点

(1)语文教学要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教育,除了当时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从长远来看,真正的意义在于,语文教育就是把个体的人教化为社会的人的过程,通过社会的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的过程,奠定以后社会种种社会关系。语文教育的过程从整体上来看,就是文化的传递过程。语文课,如果主要是针对语言和文章,针对应试,而没有文化的份,是非常荒谬的。

(2)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眼前发展”,而且,不少人把“发展”与考试分数等同看待,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谁的语文素养就高。学生不仅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即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怎样的基础?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能动的主体意识和行为方式。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可持续”的得到落实。

(3)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素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发展。所谓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指构成语文素养的各要素即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语言积累与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各个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各要素之间要配合得匀称、均衡。所以我们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轻语文能力的培养,得视书面写作的训练面轻口头表达的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习惯、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等语文素养的培养的做法,对照新课标,找出差距,继承传统中科学合理的做法,弥补其不足之处,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努力做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和谐地发展。

3打造”绿色”语文的基本策略

(1)正本清源,优化语文教育环境。从教学环境角度看,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可以理解为学生和语文教师共同活动的最基本的环境,是由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整体环境。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怎样让这三者之间达成和谐,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新课标对此已经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让学生从目前课堂上“被训听”、“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等等。

(2)加强文本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是心智的成长过程和审美的过程。学生受自己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审美判断、个性情趣等的影响,在阅读作品时常常可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自由想象领域。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教师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播放了一段电视剧录像,讲林冲沽酒回来路上风雪大作,让学生谈阅读“那雪正下得紧”一段后的体会。学生说的全是大雪如何漫卷,林冲在雪中行进如何艰难,这天寒地冻之际,林冲这一壶酒正可御寒。教师虽然也提示金圣叹说过一“紧”字境界全出,但学生的思考都被电视剧的画面框住了,成了图像的奴隶,这种情况在上文学类作品多媒体课上常有所见。只有回归到阅读的本质,我们才能可能见到语文教育的“青山绿水”。

(3)呼唤平等自由,洋溢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最要紧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如果在教师眼里,只有知识,没有学生,更没有学生的今后发展,后果是可怕的。呼唤平等自由,洋溢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首先我们需要搭建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服务于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进行到底;其次要构建全新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学生的“一堂言”代替教师的“一家言”;第三,要创建开阔的语文思维空间。教学不能只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不能只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性趣等非智力因素。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功能绝对不能缺失。

(4)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亟待改变。现行语文评价应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语文考试的误区。现行语文考试采用“一份试卷定优劣”的模式,在考试目的上,过分强化了甄别、选拔功能,而淡化了导向、激励功能。在考试内容上,重工具性轻人文性,重读写轻听说,导致了教与学的片面发展;二是语文课堂评价缺乏实效。现行语文课堂评价,以教师为中心,重评教轻评学,以教师的评价代替学生的评价,导致课堂“表演”现象严重,“中评不中用”的教学充斥语文课堂;三是作文评价的困惑。长期以来,作文批改难一直是困绕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话题。究其原因,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得不到确立,是其根本因素。文章是学生自己改出来的,而不少教师却总是不敢放权让学生修改,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和落于俗套的评语使学生对作文索然无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倦情绪,致使作文评价陷入难改低效的误区。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评价方式,要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发展的需要。针对课堂、作业和考试三个关键环节,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评价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实施开放式语文评价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孟丽华.李镇西茶馆——语文新课改:从思考到操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 黄孟轲.中学作文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绿色策略语文
绿色低碳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