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1-10姜静
姜静
摘 要 创新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体现,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兴趣,训练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1采用赏识教学,多角度接纳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说,学生向教师学习,是为了习得知识,不如说,是为了学习如何做人。学生手中拿的是课本,但面对是教师。教师与学生能否顺畅的沟通,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学好这门课程。任何学科的教育,其实都是以情感教育为先导的。不能想象,一个与学生感情不融洽的老师如何能够教得好。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爱。这是一种人性的本能。学生也不例外,因为年龄的限制,他们无法更多地与外界沟通。他们呆得最久的地方,是学校;最经常面对的人,是老师。如何在每一节课中,使学生能够最多地体会到“爱”与“关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并注意引发学生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就有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向让自己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希望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所以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轨道去设计问题,并引导,这种做法实际阻碍了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发展。当学生提出独特的想法时,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不马上否定,而是先给予多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强调观察、实验、探究、运用,因此教学中应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解决问题能力。能力的培养,绝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课堂教学上除重视课本中的探究活动,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探究,比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或者进行社会调查,比如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来源等。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1获取信息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多阅读,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或通过互连网,利用百度、谷歌等强大的搜索功能上网查找,培养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做学习上的有心人,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资料、信息都注意收集,最终“厚积而薄发”。这样,各种资料的积累有利于开展探究活动,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2提出问题能力
学问,要学必有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要进行探究活动,也必须提出中肯的问题。要求学生预习,并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高潮。
3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以大量小”的实验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替代法”和“比较法”等。要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还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故障的排除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在“电磁感应”一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复习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然后提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接着提出:要证明磁场能否产生电流,需要哪些器材?(学生自选)每个实验小组选取所需器材,讨论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性实验(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点拔),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结果,并试着上升为理论。
我们应把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物理课堂教学之中,把知识教育和创新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