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仿词 出人意料
2017-01-10吴丽姣
吴丽姣
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仿词的种类有谐音仿、相类仿、反义仿。
写作时,仿词用在不同地方会产生不同效果:1.仿词运用在题目中,新颖别致;2.仿词运用在文中,结合具体语境,使叙述语言具有时代感、亲切感;3.仿词运用在人物语言中,生动活泼,更能凸显人物性格。
一 谐音仿
微选段
在“映美杯”2015年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的几天时间里,叶江川老师为宣传和推广国际象棋运动,继前一天在深圳棋院对女企业家讲述国际象棋的智慧与人生之后,4月12日晚又马不停蹄做客“宝安读书沙龙”,主持了“中国国际象棋发展史回顾”讲座,慕名而来的小棋童和家长挤满了深圳“我们书房”书吧。短短一个多小时,叶江川风趣、深情回顾了亲身经历的“中国国际象棋发展史”,讲述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际象棋在中国从鲜为人知,到现在战绩辉煌的全过程……
——《宝安日报〈人生如棋乐在棋中〉》
微赏评
“乐在棋中”即是仿写“乐在其中”,又是双关语,用在新闻标题,生动形象。表明活动主题是下棋,同时直白坦率地表达了乐棋、爱棋的生活态度。
微仿作
当我们陷入补习的喧嚣中无法自拔时,一颗颗童心怎能忍受那些刁钻难题的考问呢?怎能挣脱掉那补习怪圈的牢笼呢?被补习扼杀的我们,拖着伤痕累累的翅膀,望着蓝天白云,看着风中随意飘舞的枝叶,稚嫩的心真想静下来歇歇。但我们静下来时,听着自由的翅膀的簌簌下落声。不补习,难以守住高分宝座;不补习,将会被荒唐的三分之一录取率抛弃;不补习,我们就不能立足群山之巅。在因“财”施教的社会风气之中,我们唏嘘不已!
——成都石室初中(培华校区)初二 陈奕帆
《补习之殇》
指导教师黄汉蓉
巧借谐音“因财施教”,将扼杀学生“自由支配”自身权利的现象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无奈。
对我来说,最有诱惑力的还是传统美食——月饼。妈妈端上来一盘月饼,馅儿有牛肉的、有蛋黄的、肉松的、豆沙的……它们在盘中静静排列着,“饼饼”有礼的样子,等着我大快朵颐,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赏”起来了。
妈妈见我这样,说道:“乖儿啊,你慢点儿吃,小心噎着。”
“妈,不……要担心,我……都吃……得下。”
妈妈笑着说道:“看你吃月饼,一口一个,嚼都没嚼烂,真是一步到‘胃啊!”
——成都石室初中(培华校区)初二 李昊阳
《中秋“赏”月饼》指导教师 黄汉蓉
“彬彬有礼”化为“饼饼有礼”,让人垂涎欲滴,月饼“一步到胃”,美味可口,借着“狼吞虎咽”之势赏月,圆满、快乐、幸福之感就融合在“谐”音中了。
二 相类仿
微选段
走在路上,马小跳把家庭联系本翻出来看。今天,秦老师写的是:
马小跳有进步。希望家长督促他背诵古诗二首。对他这样的孩子,一刻也不能放松。
马小跳又去找小巷口那个帮人写字的老头儿。昨天,就是找的他模仿他爸爸的笔迹,马小跳说、写字老头儿写,才写下那条意见的:
秦老师:知道马小跳今天词语听写不及格后,我怒火万丈,把他痛打了一顿,他保证明天听写得一百分。
写字老头儿说得唾沫横飞,一边说还一边翻着他的手心手背,形象地说明这一面和那一面。
马小跳懂了:客观地看待孩子,就是既要看到这个孩子的缺点,也要看到这个孩子的优点。
写字老头儿伸长脖子“哦”一声。
马小跳开始说,写字老头儿开始写:
老师看孩子也要客观,不能偏心。
第二天的结果可想而知,“偏心”一词,彻底激怒了秦老师,她非要马小跳的爸爸到学校来说清楚不可。那个写字老头儿不可能冒充马天笑先生到学校里去,马小跳只得硬着头皮,在他爸爸心情最好的时候,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他。
——杨红缨《淘气包马小跳》之《和秦老师打笔仗》
微赏评
这场马小跳与秦老师的“笔仗”打得跌宕起伏,学生与老师的“斗智斗勇”不亚于激烈的战场,马小跳淘气、烂漫的性格跃然纸上。
微仿作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庆中秋的方式不知有多少种,但唯一不变的是,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望月思亲。
然而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无论在大街上,商店里,还是其他地方,都可以看见人们捧着手机、盯着屏幕,脸上映着一块方方正正的光,映着只有手机主人才懂的笑脸。
中秋节也不例外,本该一家人吃完月饼,围坐赏月。而现在,人们往往无心赏月,各自滑动着手机,即使赏月也是在朋友圈里看图片。一部小小的手机,遮住了人们本该望月思亲的视线。
真可谓一“机”遮天。
——成都石室初中(培华校区)初三 李云蓉
《一“机”遮天》 指导教师 唐菊萍
运用相类仿,表达了对人们忽视佳节团圆,只关注手机现象的批评。
三 反义仿
微选段
至于我们——我相信:我和许多人——所最愿意看的,却在活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譬如城隍庙或东岳庙中,大殿后面就有一间暗室,叫作“阴司间”,在才可辨色的昏暗中,塑着各种鬼:吊死鬼,跌死鬼,虎伤鬼,科场鬼……而一进门口所看见的长而白的东西就是他。我虽然也曾瞻仰过一回这“阴司间”,但那时胆子小,没有看明白。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因为他是勾摄生魂的使者。相传樊江东岳庙的“阴司间”的构造,本来是极其特别的: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活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后来吓死了一个人,钉实了,所以在我幼小的时候,这就已不能动。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微赏评
文中的“活无常”与人们封建迷信中的阴问凶恶、无情的“黑白无常”形成反义作用,对比突出了活无常的活泼、诙谐,深受群众喜爱。
微仿作
拥挤的人群终于消失在南天门前,我们不禁松了一口气。越过十八盘后,我们来到玉皇顶。我本希望像杜甫那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天有不测风云,突然下起了雷阵雨。
霏霏落雨冲破厚厚的云层,阴冷的风袭来,张牙舞爪,凉气一下子穿过湿透的衣服,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远处,隐隐约约看见急匆匆的人影掠过,他们张皇失措地寻找避雨处。
一团青绿色模模糊糊地在前面晃动,哗哗直响。远处仍是一片阴沉的灰白,眼前朦胧一片,一览“有”余。
——成都石室初中(培华校区)初二 秦潇睿
《一览“有”余》 指导教师 黄汉蓉
“一览有余”化用“一览无余”,反义的两个词互相衬托,使朦胧水雾中的美景韵味绵长。
吃水不忘挖尽人 刘睿知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现在的人常常是“吃水不忘挖尽人”。
《农夫与蛇》,是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那条冻僵的蛇被农夫救了以后却反咬农夫一口,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蛇”的影子。
在这人心像交通路况般复杂的时代里,“碰瓷”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老年人、摔跤、搀扶、纠纷、医药费……当这些敏感词出现在各大媒体时,人们的脑海中就会自动勾勒出一场“碰瓷大戏”。为了能不劳而获,某些人开始表演这种投机取巧的愚蠢剧情,伪装成受害者敲诈别人,而善良的人就这样被伤害了。
如果农夫再次遇到一条冻僵的蛇,他会怎么做呢?当善良的人再次看到有人在车轮前倒下时,他们又会怎么做?像以前一样施救?还是视而不见?因为害怕被敲诈,我们就不伸出援手了吗?眼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眼前消逝,还是为屡屡受伤的自己披上一层自我保护的铠甲?人情冷漠、道德沦丧,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和封闭的冰箱有什么区别?
“吃水”是别人赐予的恩惠,可有人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挖”走好心人的利益。为什么许多人丢弃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难道只因为“被蛇咬了一口”?难道这个社会只有自身利益,没有知恩图报了吗?显然不是,有一位妇人给了一名乞丐一杯牛奶,当妇人晚年身患重病时,已成为主治医生的那个乞丐挽救了妇人的生命并支付了所有医疗费。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如果那位妇人再遇到乞丐,她难道会选择置之不理吗?
哪怕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很多“吃水不忘挖尽人”的例子,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啊!
教师点评
运用谐音仿,将“吃水不忘挖井人”,改写成“吃水不忘挖尽人”,语意上也完全相反,从而对那些不知恩图报的人进行谴责,更具有讽刺力量。
(唐菊萍)
冬日“温琴” 谢雨洁
叮咚——
“您的快递,请签收。”
关上门,我几下撕开简易粗糙的包装,露出一把精美小巧的尤克里里,柔和的深红色琴身,点缀着纯白。包裹里还有一封信。
这是第几年了?
我抱着琴和那封信走进卧室,坐在床上熟练地调弦、试音。
床对面的浅蓝色墙上,几乎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尤克里里,这些琴各式各样:木的、钢的……蓝的、白的、绿的……都是姐姐寄来的。
指尖拨动,我缓缓唱着: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拥有我我拥有你……
柔和的琴声在指尖流淌,和着嗓音,回荡在空旷的房间里。
“姐姐啊,C市的冬天好冷呢。”
“是呀,不过姐姐给你唱歌听就不冷了,好不好?”
“好!姐姐还要教我弹琴!”
“那你要认真学哟。”
这个冬天还是那么冷。口中的哈气在空中凝成水雾,随着歌声飘向远方——
感觉像一场梦。梦里姐姐摸摸我的头,蹲下身捧起我的脸,看着我已哭红肿的眼睛,心疼地替我拭干眼泪,轻柔地安慰说:“小洁,姐姐只是去S市念书,很快就会回来的……”
“那你回来后还教我弹琴吗?”
“一定。”
“姐姐你送我一把琴好不好?”
“嗯,以后我每年送你一把。”
姐姐,你在哪里?姐姐,你什么时候回来?姐姐,我好想你……
歌声渐渐飘散,只剩下满屋的静谧、寂寞。窗外雨声淅沥。
我小心翼翼地把琴挂在墙上,拆开信封,抽出洁白的信纸——纸上只有几个字,我的心蓦地激动起来,呼吸也急促了!
我立刻站起来,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家门。
那张纯白的信纸上字迹娟秀——我回来了。
这个冬天不太冷。
教师点评
本文以“琴”为线索,首尾呼应,姐妹深情就在“琴”中蔓延。谐音、双关妙用,字里行间,令读者品味到姐妹情浓,冬天不再冷。
(黄汉蓉)
战痘时光 李真
最新消息:痘军突起,我军北部已被攻陷,痘军现已占领额头大部分地区,正向南部发起猛攻。
“什么!”我对着镜子震惊又愤怒地大叫。早在一周前,我就发现额头有些不平坦,可没太在意。唉,大意失荆州啊,没想到一夜间额头就沦陷了。一座座发红的火山正猛烈地喷发,像是叫嚣着:“你败在我手里了!”
我试着用指甲反抗,它们竞岿然不动,更用钻心的疼痛警告我,反抗无效。
看着红光满额头的状况,我厌恶地皱着眉,发誓“不破痘军终不还”。看来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我买来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抹的抹、敷的敷。可几周过去了没有太大成效,唯一的效果就是皮肤更滑腻了,额头的油更多了。
我一边照镜子,一边用眼角余光瞄着那些瓶瓶罐罐,叹了口气,瞅着那些护肤品骂道:“骗子!”又指着镜子恨恨地说:“你给我等着。”
在学校里.我度日如年。同学们的挖苦和嘲笑更使我坚定信念:脸是我的,岂能让这区区小痘痘牵着我的鼻子跑,不能让它们再肆无忌惮地折磨我,给它们点儿颜色看看!
妈妈买来专业工具帮我祛痘痘。我疼得大汗淋漓,但看到曾经困扰我的那几粒耀武扬威、较大的痘痘终于屈服了,所有的痛苦都被我抛到脑后。我端详着从痘痘里挤出来的脓,黄色的,很恶心!原来就是这个东西害苦了我。再照照镜子,曾经的痘痘重灾区流了一些血后,平坦多了。
可惜好景不长,我没有足够的毅力,新一批痘痘前仆后继地又冒了出来。痘痘越来越多,我很着急,可有没有勇气再次祛痘?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不甘认命。既然不能硬碰硬,那就曲线救国,誓与敌人“痘争”到底!
我改变策略,不特意观察那些痘痘,注意控制饮食,少吃辣、少吃油。我不再关注,同学们也好像忘了这件事。有一天,许久没有仔细照镜子的我惊奇地发现,痘痘消失了很多,虽然还有一些,但不再是以前那种又大又红的了,而是一些颜色很浅的小痘痘。
我已经很满足了,但战争还在继续……
痘痘不除,战痘不止!
起师点评
青春痘,青春斗。这“痘”,使得多少少年为之战斗,幽默的文字、曲折的情节,再现了战“痘”的艰难历程。
(黄汉蓉)
“少少”益善,对乎? 丁恺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广为人知。殊不知,现今社会,许多事物却是“少少益善”。
信任少一点
从小便被父母灌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告诉陌生人电话号码”“不要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的我们,不知不觉对别人的信任越来越少。在诈骗事件、拐卖事件层出不穷的年代,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如同被利益的铁网层层包围,只可惜捕杀的不是名利,而是内心最后一点对别人的信任。心灵的纽带被割断……信任少一点,真的好吗?
沟通少一点
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沟通似乎也“少少益善”。众多交友软件,真的促进了人们的沟通吗?曾经有这样一篇帖子:两位闺蜜多年不见,约好双方带上孩子一起去野营。两个孩子一搭好帐篷,就躲在里面玩手机。两位家长问:你们怎么都在玩手机?说几句话不行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我们是在沟通啊,刚刚就在用微信聊天……”这个故事代表了社会现状,社交软件具有真人面对面沟通做不到的优势——可以发表情、图片甚至视频,可以让人在虚拟的世界里畅所欲言,但也缺少许多东西,比如内心情感的触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态度……沟通少一点,真的好吗?
分享少一点
失去了信任、沟通,分享自然就少了,这也在情理之中。不只有分享,还有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孔融将大些的梨分别让给父亲、哥哥,自己吃最小的。这便是分享、谦让。我爷爷说过,他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却不忘分享。一户人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挨家挨户送过去,这就是分享,更是沟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分享却变少了。人人落人利益的大网中,越陷越深,一面挣扎抱怨,一面又不愿出来。分享少一点,真的好吗?
在现实生活中,“少少益善”,也许让你暂时得到利益,获得你认为的安全感,但长此以往会让你失去朋友、失去真情,活在层层束缚之中,只剩下一颗孤独的心。
教师点评
“少少益善”与“多多益善”形成反义作用,希望一些负面的社会现象少一些,此文值得我们思考。
(唐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