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简而华

2017-01-10蒋佳慧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极简瓦尔登湖土楼

蒋佳慧

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瓦尔登湖》

极简是精神得以升华的襁褓,《瓦尔登湖》一书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作者携着这份淡然,独居瓦尔登湖畔,随心、随意、随缘,笑对人生,岁月静好。

梭罗觉得,人们的种种不如意是因为没有变换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即便远离功名利禄,也可以活得简单快乐。

但人类毕竟生活在社会中,要想轻松潇洒远离尘世,淡泊宁静,是不现实的,我们能追求的,只是心灵上的极简。

好比苏东坡,他曾把自己的旷达行为称为“老夫聊发少年狂”。你看他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任凭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苏东坡可是官场里浸淫已久之人。常人眼里,所谓“极简”,就是远离尘嚣。其实不然,“极简”遵从的是内心所欲,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若是遵从这一说法,《西游记》也是极简就不难理解了。

我曾好奇观音为这三个徒弟起名字的由来,后来发现“悟能”“悟净”“悟空”三个名字莫不是教导我们精神和肉体的极简,三个徒弟因此得以升华,最终修炼成佛。将他们的经历与梭罗相比,不难发现共通之处。

“极简”第一步,曰:“能。”

“悟能”是八戒之名,他生性懒惰,好色贪吃,可他实在“能”,他能从一缕风中感到惬意,能因开花而乐,能因结果而喜。梭罗之极简,亦如此。他把两只小蚂蚁的争斗当成戏剧,全情投入,不亦乐乎;一场大雪来了,他像孩童一样,把整个雪世界当成自己的王国,心无旁骛……如此热爱生活,怎不为“能”?单凭他们苦中寻乐的心境,我们就能悟出一个道理:人生路上处处有美景。

正如《幽梦影》中说:“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能”之精华,岂不在此?

“极简”第二步,曰:“净。”

沙僧性情憨厚,与世无争,活得自在踏实,无疑已做到内心的“净”。

葛红兵在论茶时提问,茶真的有贵贱之分吗?茶难道只有在紫砂壶中煮才有味吗?我去过南靖土楼,一路颠簸才开进大山深处,身心俱疲。走进一户土楼人家,主人用普通的茶具热情地泡上茶,我们取一口茶,不知是因疲劳还是大山的幽静灵秀,茶水清香无比,不觉心生感慨。主人说所有的茶都香,只是各有各的味道;所有的茶具都能煮出茶香,只是各有各的特色;所有的人内心本宁静,浮躁功利取决于人们自身。

那一刻,我对土楼无限向往。放下一切伪装,只取一口茶,沉迷一口芳香,放下杂念,赢得一片清净。

“极简”第三步,曰:“空。”

有“能”,则有了对生活的热爱;有“净”,则有了对世间万物本质的追求与参悟,那“空”呢?“空”则是“净”的进一步升华。

语文老师曾在北大接受培训,很喜欢听她讲关于北大的故事。一次,她在课堂上说,许多老教授就住在北大里,他们家中的陈设几十年没变过,本人也低调淡泊,他们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因此才成就了一代大师。再看,《桃姐》导演许鞍华无论何处都可以放下架子,做个普通人,却一次又一次斩获电影大奖……他们生活简朴,却名满天下。他们以极简的方式处世,往往有所成就。《瓦尔登湖》中的梭罗虽然没有更高的成就,却也得到了升华。书中有一段最愉快的时光是春秋两季漫长的暴风雨,他可以放空心灵,思考感悟人生,此不亦为“空”?他们都因为简,而让自己的心灵“空”出发展自我的空间。

由此看出,三徒弟与梭罗皆可称为“极简”,可缘何结局会如此悬殊?

老师说过,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物结局反映的是作者不同的人际关系和当时的社会需求。梭罗写的是自身经历,不用多说;而吴承恩当时已年逾花甲,科场失意,生活困苦,写此书是批判当时社会,也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人格和世界观。最后师徒功德圆满,修身成佛。所谓“极简”,亦是出于两位作者的初衷吧。

极简,极简,真正的意义也就是希望我们反省之中,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苦想、苍老后的年轻吧。也只有心灵做到了极简,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升华。

教师点评

小作者在阅读多部作品的过程中,融会贯通地理解作品、品味文化、参悟生活,怀揣着一颗透亮、细腻的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成长着。

(张敏娴)

猜你喜欢

极简瓦尔登湖土楼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光映经典
极简的背后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走近永定土楼
走进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