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丑的真相VS美的假象

2017-01-10嘻谷

杂文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蜡像朝鲜战争雕像

嘻谷

爱美嫌丑是人的天性。谁愿意丑化自己、自家、自国、自政权?如果事实摆在那里是丑的,你乐意把它照实写进自传、家史、国史吗?站在旁观者立场说现成话,你当然会说,写吧,那是事实呀。可你站到当事人的立场,就犯难了吧?

所以,能够尊重事实(史实)自我“曝丑”者,堪称俊杰、英雄!

发此感慨缘于读了杨建业先生文章《完美与真实》(《杂文月刊》2016年7月上)。该文有力又有趣。说的是作者前些年写的一篇文稿中谈到,二战时美军接二连三败于日军而退守丹巴半岛,士气低落的士兵竟有人当面要求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准假让他们回国。麦帅就召集所有想走的人,很人性化地说:“你们是亲人们的唯一期盼和守望。所以有急事想回国的,一律放行。”此举,引起了“我们这边”有人大为颂扬,说“将军的智慧在于他让冷酷的战争抹上了人性的光芒”,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而作者却揭露出真相:此前,麦帅“丢下部队坐鱼雷艇逃得比谁都快”。此刻他哪有颜面要求士兵固守下去送死,就“做了个顺水人情而已”(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些人攻击作者“违背了主流价值观”。这里略去不提)。

不由得想起,我也在前些年发过一篇稿子。两相对照,颇有深意。拙稿中也举了个美国的实例(依据《作家文摘》总第1379期提供的资料):华盛顿博物馆里的朝鲜纪念馆旁,有一组19具栩栩如生的美国大兵不锈钢雕塑,反映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在朝鲜境内参战的一个真实场面——在丛林中搜索前进。他们个个小心翼翼、谨慎无比,或左顾右盼,或东躲西藏,满脸不安、惊慌、恐惧,一反美军英勇无畏的“常态”!

这组“灭自己威风”的雕像的竖立是有过程的。先是1990年美国军方决定在华盛顿博物馆里建立一组纪念朝鲜战争的士兵雕像,并要求刻画出“正义之师”的英勇神武。这个任务落在了雕塑家丹弗尼肩上。丹弗尼采访了47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倾听了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之后,设计出来的作品却完全违反了军方的意图,但获得了老兵们的认同。丹弗尼对强烈反对、要求修改雕像的美国军方说:如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刻画出这场战争的本来面目,那么这些雕塑就是一堆废铁!后来,丹弗尼的这组作品得到克林顿总统的默许,与1995年7月27日正式揭幕落成。德国《世界报》评论说:“世界上没有一处战争纪念馆能如此真实、客观、不差毫厘地反映曾经发生的一切,除了这里!”

我在该文中发的感慨是:丹弗尼出于艺术家的良知,正视、尊重真相,可敬。美国统治者竟被一名艺术家的耿直说服而尊重历史、直面真相,而非固执地掩盖、抗拒,尤其可贵。我们可以谴责美帝国主义一万个错、一千项罪,但你无法否认它正视真相和历史的对!

对照我们对待历史事实的不严谨,是否应该深刻反思?别的不用多说,仅举“文革”中那幅著名油画《井冈山会师》中跟毛主席会师的居然不是朱德而是林彪这一例,就可说明问题。

可喜的是时代终究在前进!

阅读2016年第6期《炎黄春秋》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陈铁键先生《中共建党第一人陈独秀》一文(编入“求实篇”栏目),深感欣然!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作者在上海“一大”纪念馆看到一组蜡像:13个中国人,两个外国人,其中14人坐着,一人如鹤立鸡群,居中挺立,侃侃而谈。他是会议记录员毛泽东——沉稳睿智,胸有成竹,俨然领袖风范。几乎所有人仰视的目光,都聚焦于他的身上。会议主席、素来傲慢的张国焘,局促在桌端,夹在三人之间,露出半边脸,竟是一幅肃然聆听的姿态。

作者满心困惑:“一个记录员在那里指点挥斥,中共‘一大会议的现场情境,原来竟是这样的吗?”

文章接着说:毛泽东在湖南创党活动中,始终是在陈独秀思想、理论和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并取得不小的成绩。毛泽东在1945年4月21日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他(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因此,“一大”纪念馆陈列的那一组突出毛泽东个人形象的蜡像,不具备历史价值。

除了这样秉承忠诚于历史真相的指正之外,给人们带来社会进步、历史研究进步之喜讯的,是该文最后几句:

“本文定稿后,从‘一大纪念馆有关人士获悉,馆方已决定撤出那一组群体蜡像,重新布展……”

综上所述,“丑”的美国士兵群像的矗立,“美”的中共“一大”群像的撤出,都是难能可贵的尊重历史真相的伟大举措。由衷钦佩!

猜你喜欢

蜡像朝鲜战争雕像
有奖问答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人体可笑堂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蜡 像
蜡像
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什么停在三八线
关于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朝鲜战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