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
2017-01-10老宋
老宋
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即赵婕妤在怀孕十四月后,生下皇子刘弗陵。时年六十二岁的汉武帝喜不自胜。史书记载:“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尧与舜乃是历代帝王心中的偶像。汉武帝将刘弗陵经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而生,比之于“昔尧十四月而生”,将刘弗陵“所生门”命名为“尧母门”,这意味着什么,无疑会引发有心人的无穷联想与猜测。
对此“尧母门”,司马光评说:“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当是时也,皇后、太子皆无恙,而命钩弋之门曰尧母,非名也。是以奸臣逆探上意,知其奇爱少子,欲以为嗣,遂有危皇后、太子之心,卒成巫蛊之祸,悲夫!”司马光说的皇后,就是卫子夫;司马光说的太子,就是卫子夫所生之刘据,司马光说的“逆探上意”的“奸臣”,则是当时已“大见信用,威震京师”的“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实事求是地说,刘弗陵出世之时,汉武帝尚无废弃卫皇后与卫太子之心,即在卫皇后与卫太子“不自安”时,还对大将军卫青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让卫青出面去安抚他们母子。但江充却从“尧母门”中窥见了某种信息,或者叫作汉武帝的“潜意识”也罢,于是投其所好,兴风作浪,制造并扩大汉武与太子之间的裂痕,最终酿成“巫蛊之祸”。倘若寻根究底,“巫蛊之祸”的祸根,其实是在汉武帝喜不自禁之时就埋下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巫蛊之祸”也就是“尧母门”之祸。
死于“巫蛊之祸”的大概有十几万人。先是以江充为使者,治巫蛊狱。“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为大逆无道;自京师、三辅连及郡、国,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其后,江充追查“巫蛊”,竟然深入皇宫,逼得太子无路可退,起兵反击,于是造成“太子谋反”的表象,由汉武下诏,剿灭“太子党”,不仅“诸太子宾客尝出入宫门,皆坐诛”,“其随太子发兵”者均被杀,且全被灭族,连他们的家人也死于非命。当汉武帝听了田千秋的一番话,茅塞顿开,弄清“吏民以巫蛊相告言者,案验多不实”而“太子惶恐无它意”后,深知太子冤屈,再次大开杀戒,“族灭江充家,焚苏文于横桥上”,且凡“加兵刃于太子者”亦被灭族。前后被诛之人,除江充等死有余辜者外,大多都是屈死的,包括被构陷罪状而诛者,因奉命行事而死者,以及被株连灭族者。由此可见,“巫蛊之祸”也可谓“无辜”之祸。
在“巫蛊之祸”中,皇后卫子夫与皇太子刘据,皇太孙刘进与皇孙媳史良娣,皆死于非命,连刚出生几个月的皇曾孙刘病已都被投入监狱,这可都是汉武帝最亲的亲人呀!然而,在汉武帝误以为太子“谋反”之时,亲生的儿子不如他皇帝的位子。当汉武帝知道他们蒙受了的冤屈,这冤屈又是自己一手酿成之时,其内心之痛,如刀割,如箭穿,如火烧,如油煎,可谓皆有之又皆不可尽言。一个“思儿亭”,便是其泣血之处。“巫蛊之祸”对汉武家族的打击是致命的,对汉武本人身心之创伤也极大。刘据死后四年,即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也就撒手西去,命归黄泉了。
如果说,刘弗陵出生之时,汉武帝并无明确的意识要废刘据而立弗陵,最多只是萌生并隐含有这样的念头,那么,在卫太子成为戾太子之后,他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意向,就越来越强烈了,只是他一直处在犹豫不决的状态之中,刘弗陵那时才几岁呀!到了汉武帝去世前的那一年,他已刻意要立刘弗陵为太子了。有三件事,可以证明他的这种“刻意”。其一,燕王刘旦与他的胞弟广陵王刘胥均已成年,在卫太子成为戾太子之后,原也均可成为太子的人选,但他们显然没有进入汉武帝的视野。刘旦曾萌生此念,自以为按长幼次序应被立为太子,上书请求回京侍卫父皇,汉武帝大怒,将燕王的使者斩于皇宫北门,并从此厌恶刘旦。其二,汉武“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他病重之时,大将军霍光哭着问他:“如有不讳,谁当嗣者?”汉武帝回答说:“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也就是说,在他“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之时,已打定主意,要霍光充任当年周公的角色,像周公背负着成王朝见诸侯那样背负刘弗陵朝见王公大臣。其三,这是最难以使人接受的一着,为了刘弗陵能当稳了皇帝,在汉武帝“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之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汝不得活!卒赐死”。钩弋夫人其实并无任何过错,只是因为“主少、母壮”,汉武帝怕日后钩弋夫人像吕后一样,“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因此就先送她去上西天去了。如此这般,说他让刘弗陵继承皇位乃是“刻意”为之,绝非过甚其辞。钩弋夫人本是“尧母门”之“尧母”,却竟会因为是“尧母”而得如此下场,这恐怕是她连做梦都未曾想到过的。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之前,“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同年登上帝位,即为汉昭帝,由霍光等人辅佐,当了十三年皇帝,二十一岁去世。也就是说,他八岁当皇帝时,已成孤儿,尽管他天资聪明,出身高贵,却毕竟只是一个孩子,从小失去了亲爹亲娘,没有了天伦之乐,没有了幼童之趣,甚至也没有了安全之感,必须在他并不熟悉的“大将军”掌控之中过日子,全由别人摆弄,全凭别人天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提心吊胆,郁郁寡欢,不管如何前呼后拥,无论怎样锦衣玉食,这日子想必过得并不舒畅,以至于成人之后连自己的婚姻尚且不能自主,只是别人争权夺利的一个节目。可以这样说,刘弗陵坐了十三年的皇位,就像坐了十三年的牢狱。我甚至想,如果要八岁的刘弗陵在亲娘与皇位之间作个选择,恐怕他宁要亲娘也不要皇位,说不定还会哭着叫喊,说“我要妈妈,我不要当皇帝”。如果汉武帝没有如此刻意地将刘弗陵捧上皇位帝,他恐怕不会尚未留下自己的子嗣就那么早早地告别人间。他有最好的饮食起居,他有最好的医疗条件,如果他因什么疾病而死,那么,我以为最有可能的就是抑郁症。刘弗陵原是“尧母门”之“尧”,他也没有因此得福,恰恰相反,倒是因此遭罪。
老子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汉武帝老年得子,这“尧母门”原本应是有福之事,招致的偏偏都是祸事,不仅对在“巫蛊之祸”中丢了性命的卫皇后与卫太子是祸,就是在“尧母门”中本来似乎应当受益的“尧母”与“尧”,得到的也只是祸而并不是福。许多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中,都有其必然性。汉武帝算尽机关,费尽心机,硬是将刘弗陵捧上皇位。但最是刻意为之的结果却相当不幸,因为大凡刻意为之之事,毕竟太多一厢情愿。套用《红楼梦》中的那两句曲子说,这也叫“老谋胜算太精明,反误了弗陵性命”。
国人常说的“人算不如天算”,是否也有这层意思?
【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