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面色彩信息的驾驶员视觉心理效应分析
2017-01-10潘洪发
潘洪发
摘要: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令其改变驾驶行为。其中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当前路面色彩相对单一,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黑灰色容易令人形成负面情绪,也会导致驾驶人员形成心理负担和视觉疲劳。虽然目前已经开始定性研究视觉心理影响驾驶员的情况,但定量分析严重不足。因此本文主要联系视觉心理和路面色彩相关知识,对二者开展全面分析,希望可以利用心理效应保障驾驶安全。
关键词:路面色彩;驾驶员;视觉心理效应
引言
色彩这一信息表现出生动的视觉形象且容易进行感知,颜色的不同也会不同程度影响人的生理与心理。传统形式的路面多选择黑灰色,驾驶员长期在路面行驶容易发生疲劳,进一步出现安全事故。有关研究者近年来根据视觉心理知识,对道路色彩开展深入分析,为建立安全的行驶环境提供了理论根据。
一、色彩的视错
(一)物理性视错
在路面行驶过程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物理元素影响了色光,进一步造成色彩感知发生错误。
1.前进和后退感
我们肉眼大概能看到380纳米到740纳米之间的可见波长,其中最大的是红色波长,最小的是紫色波长。
在对色彩识别中,视网膜中色彩会产生映像。加之处理外部信息时眼睛晶状体自行调节能力十分有限以及色彩波长不会产生较大差异,进一步造成在视网膜中不同色彩产生差异映像。通过研究表明,视网膜内部较长波长的红、橙和黄产生映像;较短波长的绿、蓝和紫在外部成像。造成我们在同样的距离下,对不同色彩观察时发现,波长较短的颜色离我们更近,形成物理性视错,也是发生前进与后退的原因。
2.膨胀与收缩感
法国国旗包括蓝白红三种颜色。最初颜色宽度比是统一的,后来在升降过程中发现较宽的是白色,适中的是红色,而相对窄的是蓝色。为了化解这一现象,分别调整三个颜色比,基于视觉感知角度观察三种颜色形成统一的宽度。主要原因是我们看到不同颜色时,视网膜产生的聚焦点不在相同平面上,直接影响了映像的清晰程度。暖色无法形成精准的焦距,进一步形成模糊的影像,侧重于扩张与膨胀。冷色拥有准确的焦炬,可以获得相对清晰的影像。
(二)心理性视错
1.同时对比
在相同的时间和视线区域内出现两种及其以上的色彩对比。在行驶中,大多数情况下视线范围包括的色彩超过两种,对比无时不在。对比发生的同时,各种色彩同时出现对比、衬托、影响等。若成为物理补色,则会发生显著作用。
2.继时对比
在不同的时间与实现区域内发生的色彩对比,会形成连续的时间。一般来讲,这种对比就是看了一种色彩,再去看另一种色彩形成的对比,如此容易发生视错,并且随着不断延长时间,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在路面行驶中,当对某一位置集中视线时,再向别处转移注意力,容易产生这种对比。
(三)认知原理
在视觉认知过程中是指加工处理通过视觉器官获取的外部信息,这个心理系统十分复杂,包括感知、记忆等,每个心理过程中之间彼此影响。
第一,视觉。在行驶中,会接收各种信息,其中大多数信息会通过眼睛进入大脑,之后对其加工处理。
第二,注意力。行驶中,注意力至关重要,外部信息会通过各种方式刺激驾驶员,若有些信息与驾驶没有关系,必将分散注意力,容易引发事故。
第三,心理。当驾驶员获得某一信息后,会形成加工信息的过程,此时驾驶员一般结合经验和记忆开展心理活动,驾驶员更加容易对较大刺激性的信息形成高度集中性,这部分信息必将影响驾驶反应,进一步产生行驶变化。
二、色彩效应分析
(一)普遍性分析
警示驾驶人员危险的颜色是红黄,容易出现困倦的颜色是黑灰,放松心理的颜色是蓝绿,因此,在频繁发生事故的地点设计红黄色,实现警示目的;在一般路面设计蓝色,可以有效刺激与平衡视觉;在长直路段设计绿色对长期行驶产生的疲劳有效减轻。
(二)仿真分析
道路路面色彩通过刺激驾驶人员的视觉进一步令其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相应也会影响其感知速度的情况。因此,基于色彩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感知车速和实际车速之间的差值对心理效应进行研究,检测量化,设计单因素实验。即当色彩出现改变时,其他因素不改变,在相同的环境中构建模型。由于实际生活中的道路主要是黑色路面,因此将其作为观察条件。
1.假设建模
第一,中性颜色白色,其他色彩都表现出两面性,暂时不考虑。
第二,模型中采取的环境色彩一定程度影响心理效应,但在本次仿真操作中,主要把环境色彩带来的影响当作常量,在相同环境中开展测试。
在模型中,车速将护栏单元作为参照物,设计1.5m高度,彼此之间设置为4m的普通距离。由于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一般可以降低速度,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尽量减小速度差异。因此,可以分別划分为三组,一组是低速,二组是中速,三组是高速。
2.结果分析
第一,色彩会形成心理效应,并且不同效应产生的作用程度也不同。其中作用最大的是红蓝色,相对较小的是绿黄色。
第二,随着不断提升速度,相应也会增加效应产生量。因此,在车速较快的道路科学设计色彩效果更加显著。
第三,色彩容易使驾驶员出现速度偏差,主要感到速度较高,并随着不断提高的速度,这种偏高的差异也会持续增加。不同效应下这种偏差数值也不同,其中最高为红色,蓝、灰、绿等颜色相对较小。因此,通过科学设计色彩,可以借助这种效应作用达到减速目标,提升行驶安全性。
三、影响视觉心理效应的因素
(一)相对的运动速度
影响的最基本因素是汽车的相对运动速度。结合研究说明,随着不断提升运动速度会改变最小可变视角,进一步降低动态感知力。目标物体减慢速度,此时辨别更加容易;目标物体提高速度,相应也增加了识别难度。
(二)目标物色彩与照度
比如蓝色,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驾驶员看蓝色,对其不会产生敏感度,但当处在运动状态时,可以轻松区别蓝色和其他不同色彩的物体。目标物的照度也会造成影响,照度提高,物体相应提升明度数值,可以被人轻松识别;照度降低,相应也会减少明度。
(三)道路与环境
在行驶过程中,视线几乎获取大概80%的信息。所以,路面情况好坏直接对获取视觉信息造成影响。条件相对较好,更容易获得所需信息;条件相对较差,比如存在坑槽和障碍物等,相应增加收集信息难度。另外,道路两旁的景观也会影响视觉心理效应。由于这部分景观体现出的重复单调性,容易发生催眠状况,引发疲劳,威胁安全。因此,具备良好的条件,科学的线形以及人性化的景观有利于驾驶安全。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为了保证道路行驶安全,在与居民出行要求相符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必须高度认识到对选择路面色彩进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其中,主要应结合视觉心理有关的知识,充分利用色彩发挥的作用,并通过模型设计为路面色彩应用提供全面保障。建设单位则需要结合路面色彩的合理化方案,及时解决驾驶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验证效果。另外,需要明确的是,推动路面色彩的发展绝不能脱离视觉心理效应,只有密切联系这一知识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前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