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2017-01-10宋霞
宋霞
当新课程改革在全市开花结果的时候,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我经常考虑,我们现在的班级管理是否适合今天的教育目标?是否适应社会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二点,是否有更加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我想,不管哪种方式的班级管理,有一种理念是不能变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班级的管理,是为了培养学生、为了发展学生。我们除了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取状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从而真真切切地使学生得到发展。现在我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取信于学生
师生关系难以把握,一直是困扰班主任的难题。学生与老师之间好象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学生在沟的那一边,教师在沟的这一边,彼此无法交流与沟通。老师不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做才能让老师满意,师生双方都感到很困惑。对于这种现象,我曾经尝试用多种方式来改变,但是效果都不太显著,学生的新鲜劲很快就会过去。一次偶然的班会,我找到了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那是一次班会,由于安排的内容不是很多,所以在接近尾声时与学生随意的聊了起来,可恰恰正是我的随意,激发了学生身上的活跃分子,气氛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从此以后,我将原来开班会时的“一言堂”改变成现在的“发布会”,无论是谁都可以在班会中发表个人的见解。与此同时,我还在班中设立了“班级留言台”,同学们可以随时将自己好的建议和意见写下来。根据学生的意见设立了“值日班长制”,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心。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取的,现在我的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学生从而懂得了他们的老师也是一个可亲的好老师,与此同时,我们的班级也成为全校最优秀的班级!
二、让学生开口说话
我一直在思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纪律才是最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呢?是安静的课堂吗?要不要学生开口说话呢?我们大多数教师可能认为:安静的课堂,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也曾经这样认为,所以我反复强调,严格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结果呢?学生是静下来了,可成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蒸蒸日上。相反,学生的目光好象有些迟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了,争论少了,教室里有了死一般的宁静,学习气氛骤然下降,学生由原来的积极争论变成了现在的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我想,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再是这种简单地求安静,求没有违反纪律的方法了。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包括给予他们说话的空间,特别是讨论问题,交流心得的空间。在这思路下,老师要做的,就是更细心地去体会学生声音里的一个“度”,一个讨论问题与聊天话语之间的“度”。老师心里要记住的是,要引导学生的说话,朝着讨论问题,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探究方面发展。
在这一些讨论声里,学生想到了给班级进行班容班貌的设计,想到了采访学校领导,想到了双休日回家后的活动安排,想到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要是每个班级里,都有了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发表见解的声音,这声音,一定是学校里最美妙的乐章。
三、掌声响起来
有的老師认为现在的孩子很自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淡漠。其实现在的孩子还是比较注重情感的,关键看班主任是不是引导得当,在班级内是不是倡导一种人『生化教育。
学生的小手在翻书执笔之余,为什么不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呢?“掌声响起来”是我在班级的一个要求。学生做了好人好事、为班级出谋划策,来一阵掌声;学生个人参与某个项目、学生参与比赛得了奖、学生集体参加各项活动,来一阵掌声;学生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学生课后主动去搜集资料,来一阵掌声;学生做错了事、认识到了错误、学生补交了作业,来一阵掌声。渐渐的,孩子们都变的敏锐起来,当发现了别人的优点长处时能自觉的给予掌声。
这掌声,是一种奖励,更是一种鼓励。通过掌声,我们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是非观。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吝惜自己的掌声,吝惜和学生一起响起掌声?
“让掌声响起来”,让这阵掌声在更多的情况下响起,让更多的掌声来感动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去进取,这不是我们班主任追求的一种境界吗?
在我们这种农村学校,一个班级的活力之源,首先来自于班主任。班主任的观念,决定了班级的成长方向,甚至影响到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因而班主任的观念更新,尤为重要。
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下,我们班主任如果做好了影响学生发展的“非智力性因素”,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桥梁。
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指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是啊,只要我们班主任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只要我们班主任能一如既往地去执行这一理念,那么,我们的班级一定会更美好,我们的学生将来一定能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