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余话》作者考
2017-01-10杜学林
杜学林
(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农田余话》作者考
杜学林
(西北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00)
黄虞稷《千倾堂书目》认为《农田余话》一书为张翼所作,现代学者多承其说;《四库全书总目》、周中孚《郑堂读书志》曾对《农田余话》的作者提出质疑,但并未确定其人;实际上,《农田余话》的作者确非张翼,而是元明之际的邵亨贞。
农田余话;作者;张翼;邵亨贞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12.014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二“子部小说家类”著录“张翼《农田余话》二卷。吴人,一称长谷真逸”[1],是黄虞稷认为此书为张翼所作;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三“子部小说家类存目一”著录《农田余话》二卷,《提要》则云:“旧本题长谷真逸撰,不著名氏。所记多元末及张士诚窃居时事。中一条记至正壬辰红巾入寇,又一条记至正甲申流星坠地事,皆所亲历,则其人生于元末。而下卷内一条称正德庚午九月一日苏台张翼南伯志云云,相距一百五十八年,年月殊为抵牾,或后人有所增入欤?”[2]并未承袭黄虞稷之说,且对卷下“正德庚午九月一日苏台张翼南伯志”一条提出质疑,怀疑后人有所增入;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六十五著录此书,又在《四库全书总目》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书杂记琐闻轶事,而元末及张士诚窃据时事为多。中述至正壬辰红巾寇入杭,丙申淮寇入姑苏,事皆所亲历,而又述及洪武甲寅、乙卯之事,盖元明间人也。后有正德庚午苏台张翼南伯志一条,疑即张氏所附益,断非原书所应有矣。”[3]虽推测其作者“盖元明间人”,并认定“正德庚午苏台张翼南伯志一条,疑即张氏所附益,断非原书所应有”,但仍未确定此书的真正作者;
因此,现代学者多承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之说,将此书作者定为“张翼”,如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农田余话》二卷,存。(明)张翼撰。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同,题长谷真逸撰。(清)黄虞稷曰:‘吴人,一称长谷真逸。’”[4]《江苏艺文志·苏州卷》“张翼”名下亦有“《农田余话》2卷,子部小说类。见《千顷堂书目》卷12”[5];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不仅将此书作者定为“张翼”,且结合《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考订意见,力图弥合书中内容与作者时代之间的矛盾,认为“其书当系张翼纂辑前人旧作,间附其见闻议论”[6];还有些著述涉及此书则采用较为审慎的办法径以“旧题长谷真逸”署之,但又引《千顷堂书目》之说,将“长谷真逸”指向张翼,如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农田余话》二卷,旧本题明长谷真逸撰……《千顷堂书目》卷十二:‘张翼《农田余话》二卷’,原注:‘吴人,一称长谷真逸。’张翼事见《江苏艺文志·苏州卷》。”[7]
由此可见,尽管《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等对《农田余话》为张翼所作的观点提出质疑,但由于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的明确著录,仍然有不少学者认定此书作者即为张翼,或至少应为“张翼”纂辑。
但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著录《农田余话》皆仅题“长谷真逸”,并未标注具体名氏。是此书究竟为何人所撰,还需进一步考察。
笔者在研读《农田余话》过程中,发现此书不少条目使用第一人称,且有些内容涉及撰写人的相关信息,根据这些材料,结合有关文献,基本可以确定此书作者当为元明之际的邵亨贞,具体论证如下:
一、《农田余话》卷上证据一:
“陆放翁在杭都城一诗:‘世味年来薄似纱,谁吟骑马客京华。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短纸矮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得到家。’曹云翁家有此真迹,因扁其楼曰‘听雨楼’。‘当年立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阳宫接浣花溪。’此放翁在城(成)都后作也。尝见其亲笔,辞翰殊有风味”[8];
“予外族曹云西处士风流雅尚,好饰园池,有轩花木石间,曰‘窪盈’,曰‘洁芳’,小楼曰‘听春雨’;有亭竹树荫森中,曰‘息影’,梅间曰‘索笑’;近水梅轩曰‘清浅’,橘中曰‘楚讼’;花木间有亭曰‘遂生’,花竹间有桥曰‘蹑虹’,曰‘霞川’,曰‘月宝’,曰‘爱莲’,命名皆清标不凡。惜乎其家废于己酉庚戌,园林百岁巨木,佳花名果,辄自枯死,鱼鸟皆无复来止。可见竹木禽鸟,发生栖止,皆乘人生之气,气之和燠,故能使然。大家巨室覆坠陵夷之际,得气之先,率皆若是。”[8]
案,这里提到的曹云翁和曹云西皆指曹知白。曹知白,字又玄,号云西,元末画家,藏书家。第一条记载曹云翁家藏陆放翁诗作真迹,此处既然全录诗作原文,且所录诗句并不同于通行本,则撰人必然是据曹氏所藏真迹转录;第二条对已废弃的曹家庄园各种景致如数家珍,且称“予外族曹云西”,从这两点来看,撰人不仅与曹知白关系密切,且二人确有亲戚之谊。
邵亨贞《蚁术诗选》卷一《午日曹云西翁厚堂分韵玉字》,卷三《前南金往海盐省母,阻风归迟,用曹云西韵怀之》、《丁亥腊月二十八日立春,曹云西翁有夜枕之作,诘朝置酒饯岁,次韵以复》,卷六《用曹云西翁韵简瑞闲云开士》、《次韵曹云翁雨窗述怀》、《早春过曹云翁故园》、《用曹新民韵感曹云翁园中老梅》,卷七《陪曹云西翁携妓泛荷舟中次韵》、《同曹云西翁泛舟过千山》[9]等诗作以及《蚁术词选》中的不少作品皆与曹知白有关;且《野处集》卷三《祭曹云翁文》云“维年月日,外从孙某谨以家馔牲酒之奠祭于外从祖贞素先生之灵”[10],这正与《农田余话》所称“予外族曹云西处士风流雅尚”若合符契。据此可以肯定《农田余话》关于曹知白的这两条记载当为邵亨贞所撰。
二、《农田余话》卷上证据二:
“世俗占候雨晴,惟甲子、壬子、甲申、甲寅四日可凭。此外俗说占测水旱丰歉,未甚可稽。故眷家伯翔陆先生尝著《田家五行志》若干卷,专述田家俗谈,为农家占候之书,率多可验。”[8]此处撰人称“故眷家陆伯翔陆先生”,知其与陆伯翔又有亲戚关系,邵亨贞《蚁术诗选》卷六有《送陆伯翔翁往金陵授业侯门》,卷八《编校遂生亭联句并序》又称“诸父钱南金、陆伯翔、陆伯弘皆外姻也”[9],可见此条亦当为邵亨贞所撰。
三、《农田余话》卷上证据三:
“宋末德祐间,北兵入浙,国中扰扰,间有不逞者,辄强梁为报,多为豪右所杀,或事平被戮,元曾祖教授公尝语诸先子。至至正丙辰,红巾寇入杭,丙申淮寇入姑苏,先子尝以之语诸乡人劝诫之。是时多有无良之人,显然肆恶,皆为有力者杀及全家。或平日所行不善,此时略宣横语,即遭杀死者,亦多有之,皆目见也。”[8]
案,此条即《四库全书总目》、《郑堂读书记》所云“至正壬辰红巾入寇……皆所亲历”,并据以推测其为“生于元末”,“盖元明间人”的主要依据之一。实际从中所称“元曾祖教授公尝语诸先子”云云或可对撰人身份再作推测,所谓“元曾祖”不知所云,颇疑当为“先祖”之误,邵亨贞祖父邵桂子,字德芳,号玄同,宋咸淳七年(1271)进士,为宋处州教授,或即所称“教授公”。如推测不误,则此条同样当为邵亨贞所撰。
四、《农田余话》卷下证据四:
“儒士吕勉夫,东莱之后,善医,韩明善之表兄也。早年同学于一老儒林先生,先生每以医道授之,故二人皆善脉,用药如神。予尝见邵公孺先生,言其父学禄君七月间被惊,八月间遇吕,偶诊之,曰:‘尔脉变甚,我当为之修治。不尔,病将至。’君不信,谢之。至九月中旬,忽病血证,亟招吕谋之,曰:‘事已无及,旦夕将去矣,我当留此送之。请招他医治之,亦可。’越三日,果如其言。其他治騐,率多类此。”[8]
案,此条虽然并未明确表明作者信息,但从文中记载来看,撰人对吕勉夫较为熟悉。邵亨贞《蚁术诗选》卷六有《挽会稽吕勉夫先生,咸平宰相申国公九世孙也》,当即此文所云“儒林吕勉夫”,可见邵亨贞与吕勉夫有一定交往。因此,关于吕勉夫善医的这条记载同样可能为邵亨贞所撰。
此外,从《农田余话》整体来看,所记多为元明间事,且涉及华亭地区的人事占较大比重,这与邵亨贞生活的时代、地域基本一致。因此,笔者认为此书当即邵亨贞所撰。
张翼与《农田余话》发生联系缘自卷下:“余按《韵学集成》,‘屑’字内有浙音者,载□字,注以为柔皮,又曰靼,水母也。则此物为海靼,其音为浙,可证前说皆非。况此物正以柔皮状无疑也。正德庚午九月一日,苏台张翼南伯志,时年七十有七。”[8]但此前一条作:“今之水母,俗称海蜇,或作涉声,皆无义理。按《岭表录异》谓之蛇,痴驾反,疑其音近涉,故记为此等字耳。又云广州人谓之水母,闽人谓之蛇。其形乃浑然凝结一物,有淡紫色者,有白色者。大如履帽,小如捥,腹下有物如悬絮,常如有数十蝦寄腹下,咂食其涎,浮泛水上。捕者或遇着即欻然而没,乃是蝦有所见耳。《越绝书》云:海镜蟹为目,水母蝦为目。南中好食之,云性暖,治鱼之疾。然其醒,须以草菜灰点生油再三洗之,甚莹净,如水晶。紫肉厚可二寸,薄处亦寸余,先煮椒桂豆蔻,或缕切而渫之,或以五辣肉醋如鲙而食之。最宜蝦醋,亦物类相摄耳。水母本阴海凝结之物,食而暖,其理未详。”[10]
显然题“苏台张翼南伯志”的这条记载只是针对上引“海蜇”的“蜇”字的读音提出自己的见解,而非独立条目,且从用字考察,全书采用第一人称皆用“予”字,只有此条用“余”。由此可见,题张翼撰的这条记载原为张翼阅读《农田余话》撰写的一条读书识语,并非原文条目,但由于后人传抄或刊刻中不察,将其误入正文,黄虞稷又据其中“正德庚午九月一日,苏台张翼南伯志,时年七十有七”误认张翼为全书撰人,才造成张翼与此书的诸多纠葛。
[1]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419.
[2] 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6):1892.
[3]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国家图书馆藏古籍题跋丛刊.第14:370。
[4] 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5] 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江苏艺文志·苏州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8):269.
[6]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M].齐鲁书社,1996.
[7] 杜泽逊.四库存目标注(子部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M].子部第23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321,321-322,324,319,338,329,328-329.
[9] 《四部丛刊三编》景明刻本.
[10]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5:217.
[学术编辑 胡世强]
[责任编辑 李兆平]
A Study on the Author of Nong Tian Yu Hua
DUXue-lin
(Collegeofliberalarts,Northwesternuniversity,Xi'an710000,China)
Huang Yu-ji thought the author for Nong Tian Yu Hua was created by Zhang Yi, which was mostly agreed by modern scholars. Si Ku Quan Shu Zong Mu and Zheng Tang Du Shu Zhi has questioned the author of Nong Tian Yu Hua was not Zhang Yi. In fact, this paper thought the author of Nong Tian Yu Hua is not Zhang Yi but Shao Hengzhen of Yuan and Ming Dynasty.
Nong Tian Yu Hua ;the author; Zhang Yi; Shao Hengzhen
2016-03-21;
2016-11-31
陕西十二五规划重大古籍整理项目(SG13001)
杜学林,男,河南新乡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元明清文献。
■历史·民族研究
K247
A
2095-770X(2016)12-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