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况的比较研究*
2017-01-10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571199朱慧全王丽卿管孝贤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571199) 李 巧 朱慧全王丽卿 管孝贤
海口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况的比较研究*
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571199) 李 巧 朱慧全△王丽卿 管孝贤
目的比较海口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况,为探究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方法在海口市城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995名学生,运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进行调查。各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城市和农村学生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32.3%。农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9.0%,城市学生为29.4%。在城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小学生,农村则相反。农村学生的抑郁总分及负面情绪、低效感、躯体症状、人际问题和快感缺乏五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结论海口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农村学生。建议农村家庭和学校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以降低农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 抑郁症状 流行现况
抑郁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抑郁在青少年中比在成年人中更常见[1]。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情绪波动较快,抑郁常常不易被识别。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覆盖面窄,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等相关心理问题更容易被忽视。为了解海口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现况,于2015年4~5月对海口市4866名城乡中小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海口市城乡范围内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6所中学,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中学初一至初三各抽取2个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量表测量。共调查4995名学生,废弃信息缺失超过10%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866份,有效率为97.4%。
2.方法
(1)调查工具
①儿童抑郁量表(CDI) 该量表是由Kovacs[2]根据有关成人的贝克抑郁问卷改编而成。包含27个题目,每题都采用3级评分(0偶尔,1经常,2总是),总分在0~54分范围内,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状况越明显。参考王君[3]的研究结果,该量表分为5个分量表:负面情绪、人际问题、低效感、快感缺乏和躯体化症状。根据原量表常模,将CDI评分在19分及以上者界定为有抑郁症状。本研究CDI量表的Cronbach Alpha系数为0.785,重测信度为0.789。
②一般情况问卷调查 调查表包括学校所在地、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压力等。
(2)资料收集 预调查:在正式调查前抽取1所中学和1所小学进行预调查,每个年级(四年级~初三)各抽一个班(大约50人左右),通过预调查了解现场状况,熟悉调查用语,反馈师生信息,并且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正式调查:调查前取得学校和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由各学校安排专门时间,课题组成员现场对量表的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然后整班测试。测试时间约需30分钟。填写完成的问卷由课题组成员当场收回。
3.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所有资料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抑郁症状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城市和农村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
结 果
1.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4866名学生,其中城市学生3385人,占69.6%,农村学生1481人,占30.4%;男生2508人,占51.5%,女生2358人,占48.5%;小学生2670人,占54.9%,中学生2196人,占45.1%。
2.海口市城市和农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
被调查学生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32.3%(1573/4866)。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4%(996/3385),农村学生检出率为39.0%(577/1481)。经检验可知城市和农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7,P<0.001),农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
经χ2检验可知城市和农村学生中,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77,P=0.031;χ2=13.554,P<0.001)。在城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率高于小学生,农村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93,P=0.007;χ2=13.930,P<0.001)。城市男生和农村男生之间、城市女生和农村女生之间、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之间抑郁症状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农村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男生,农村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女生,农村小学生抑郁症状检率高于城市小学生。详见表1。
表1 海口市城市和农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
3.海口市农村和城市学生抑郁得分比较
经t检验得,海口市农村和城市学生在抑郁总分及负面情绪、低效感、躯体症状、人际问题和快感缺乏五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学生的抑郁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城市学生。具体见表2。
4.海口市农村和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影响因素分析
表2 海口市农村和城市学生抑郁得分情况(±s)
表2 海口市农村和城市学生抑郁得分情况(±s)
t P负面情绪2.00±2.08 2.33±2.21-4.840<0.城市((n=3385)农村(n=1481)001低效感5.98±1.88 6.25±1.80-4.671<0.001躯体症状1.29±1.34 1.49±1.44-4.570<0.001人际问题2.47±1.79 2.85±1.95-6.514<0.001快感缺乏3.94±1.59 4.14±1.58-3.976<0.001抑郁总分15.85±6.26 17.29±6.41-7.298<0.001
以是否检出抑郁症状为因变量(是=1,否=0),以性别(男=1,女=0)、学生身份(小学生=0,中学生=1)、是否独生子女(是=1,否=0)、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0,初中=1,高中=2,大学及以上=3)、家庭类型(核心家庭=0,大家庭=1,单亲家庭=2,重组家庭=3)、家庭经济状况(好=0,中=1,差=2)、学习压力(没有=0,有=1)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筛选采用Forward LR法分别分析城市和农村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显城市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习压力越大的学生抑郁的危险性越大。农村男生抑郁的危险性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初中生,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习压力越大的学生抑郁的危险性越大,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抑郁症的危险性低于其他类型家庭的学生,见表3。
表3 海口市农村和城市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影响因素分析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海口市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32.3%,高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3-6]。说明海口市中小学生抑郁问题较严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抑郁问题。提示要加强对海口市青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关注。
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城市学生。不论男生女生,农村学生的抑郁总分及负面情绪、低效感、躯体症状、人际问题和快感缺乏五个维度得分都高于城市学生,说明农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更高,这与其负面情绪、自卑感和人际交往问题增多等有关。原因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海南省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撤点并校”,这样导致很多学生不得不寄宿在学校。另一方面,农村儿童父母为了生计,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这些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应有的情感依恋,情感沟通不畅。从而易出现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更易感到自卑,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问题,久而久之容易产生抑郁。
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学生,均为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与相关研究结果[3-4]一致。海南受中国封建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较重,特别是海南农村,对男孩十分看重,期望值过高,而男生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们情感不易外露,喜欢压制情绪,遇到挫折不容易宣泄出来,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再者,农村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孩子多采用拒绝、责骂等方式,对男孩更多采用批评和责打的教育方式,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可能比女生多,因而较易出现抑郁问题。
本研究还发现,城市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小学生,农村则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城市中学生视野较开阔,加之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他们想要得到更多的自由,想更独立,家长和老师的严管却使之产生逆反,可能使其出现更严重的抑郁情绪。因此在城市中要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而在农村则表现为小学生抑郁症状检率高于中学生,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前面提及的撤点并校和父母外出打工,使很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特别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小,过早地远离父母求学,相对中学生来说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差,又难以得到足够的关心,遇到问题难以得到正确支持和引导,从而出现沉默、悲观、孤僻、抑郁等各种负性情绪。另一个方面可能与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关,特别是农村地区更甚,老师多注意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情绪表现关注过少,小学生又很敏感,特别在意老师的话,教师对学生缺少关爱、不理解,使小学生感到委屈和困惑,产生抑郁等负面情绪。
多因素结果显示,城乡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差异很大,城市学生主要受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压力影响。农村学生不但受以上两因素影响还受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自杀与抑郁密切相关[7],为了使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建议学校和家长可从抑郁的影响因素着手关注儿童心理问题,特别是农村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Kandel DB,Davies M.Adult sequel of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Arch Gen Psychiatry,1986,34:98~111.
[2]Kovacs M.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Multi-Health Systems,Inc,1992.
[3]王君.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现况及其认知行为干预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9,25.
[4]杨娅娟,陶芳标,万宇辉.安徽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321-323.
[5]雍那,王慧,胡华,等.4~6年级小学生儿童虐待经历与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8):616-621.
[6]徐斐,王晨阳,李解权,等.南京地区中学生抑郁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4):324-327.
[7]闫敬,梁素改,黄颐,等.都江堰市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98-500.
(责任编辑:郭海强)
2014年海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105022183)
△通信作者:朱慧全,E-mail:7781987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