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工匠是如何被孵化的?
——记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卷烟厂设备管理技师团队

2017-01-10李建军

中国设备工程 2016年16期
关键词:刻痕卷烟厂洛阳

文/李建军

·寻找新工匠系列报道·

大工匠是如何被孵化的?
——记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卷烟厂设备管理技师团队

文/李建军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卷烟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打造新时代的设备大工匠孵化基地,孕育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工人技师们,在促进卷烟设备精益管理的同时,也创造了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题记

在洛阳市有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自一体化重组以来,历经35年的阳光沐浴,如今已成长为洛阳市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行业内有口皆碑,它就是——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卷烟厂(以下简称“洛阳卷烟厂”)。

自建厂35年来,洛阳卷烟厂不断强化设备管理,探索创新模式,企业各项综合指标持续提升,部分指标已达烟草行业先进,企业迎来崭新发展阶段。据统计,累计生产卷烟635.4万箱,实现税利167亿元,上缴税收历年来居洛阳市前二名。2015年,企业年度实现税利24亿元,再创新高。2010年,洛阳卷烟厂率先成功通过全国优秀卷烟工厂达标验收,成为全国烟草行业首批达标的中小型卷烟生产企业。

在洛阳卷烟厂,所有进入车间的人都要穿戴整齐。穿行在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处处井然有序地张贴着与生产管理、技术创新、设备管理相关的生动宣传画。洛阳卷烟厂的大工匠们,就从这些生产车间中被孵化出来。

走进洛阳卷烟厂,随处可感受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洛阳卷烟厂代代传承历史的积淀。稳得住心神、技术精湛的洛烟“工匠”,正用崭新的时代思维与进取精神,形成洛烟独特的浓厚“工匠”氛围。

正如洛阳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齐建华所说,在洛阳卷烟厂的奋斗史册中,历任厂领导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逆境之下不低头、困难面前不退缩,“荣辱与共,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企业的血脉传承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员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

孵化,原指昆虫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壳而出的现象。然而,洛阳卷烟厂的领导们受其启发,为培育工厂的大工匠而专门建立了孵化基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一批批工人技师级的大工匠脱颖而出

镜头聚焦:10月28日上午,在洛阳卷烟厂的会议室,记者一行采访了该厂的副总工程师张胜利。就如何培养大工匠,做好设备管理的技革、创新等工作,记录了他们的一些措施和做法。

2014年以来,经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9亿元在洛阳伊滨新区进行“十三五”易地技改项目建设,项目预计2018年可实现整体搬迁投产。企业向着新一届厂领导班子提出的打造行业一流特色工厂目标的梦想阔步前进。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更是助推企业的发展速度,为企业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目前,洛阳卷烟厂的市场触角已延伸到了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洛阳卷烟厂的会议室里,记者采访了该厂的副总工程师张胜利。对于打造大工匠孵化基地,他谈了他们的措施和设想。

烟草行业是设备利用率非常高的产业,设备的正常运转是保证生产经营的重要前提。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更离不开广大的工人技师们。为此洛阳卷烟厂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培养大工匠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的将此项工作落到了实处,为高级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工厂专门成立了教研组。为专家、技师及工人们互动学习,提供了学习园地,也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同时,荟萃的各类金点子、银点子、好想法等,在教研组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是举行授课竞赛。工人技师们将各自的研发成果以PPT的形式介绍给同事们,使知识及经验得到推广传播。参照“学习金字塔”的方法:听一听,一年后知识流通率是5%;讨论一个问题,一年后知识流通率是50%;讲课培训,一年后知识流通率就会达到90%。这种授课效果是非常可观的。工厂还专门对所有授课人进行评比,评选出名次,给予荣誉和奖励。为增强授课效果,工厂挑选了一批业务骨干组建了内训师团队,不定期地赴各相关企业进行授课交流。对于内训师队伍的建设,张胜利也是倾尽了心血。他根据每位技师掌握的技术特长,对其量身定做,协助他们选定自己的授课主题。如现为工厂卷机班长的张红军,主要研究的是轴承,张胜利给他的建议是聚焦到擅长的卷扬机上。如某一型号的卷烟机,这台设备上用了多少个轴承,特异的有哪些?再就是,轴承故障的判断经验是什么?让听过你讲课的人,走到机器面前就能够判断出机器的轴承哪个方面出了问题。还有哪些轴承是自己独创研究的,个别较难拆卸的轴承,拆卸经验是什么?现在张红军自豪地说,我把这台机器上的所有轴承都搞清楚了。多少规格的,多少型号的都熟记于心。他还将轴承的异常的声音分为5类,有20种现象。另一个是卷包车间的工程师李乃利,他负责的是气动技术。张胜利向他建议就聚焦到气动元件在设备上的应用,有多少气缸,多少规格,哪些是特异的,如果替代的话,有哪些国产品牌可以代替,现在他把这方面搞得非常熟悉。

三是建立了“3+3高技能人才”模式。根据河南省中烟下达的“建立维修工的动态管理机制的研究”课题,洛阳卷烟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3+3高技能人才”模式。以前“设备效率低,备件费用高,故障停机多”,现在我们导向为“企业发展的需要,团队建设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这样一来,设备利用率得到了根据性的转变。

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员工要有发自内心的创新干劲,与之配套的是建立了“四会”人才评价机制,即“会干、会创、会写、会讲”四项内容。对工人技师进行综合评分,量化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聘任。根据这个体系来激励更多的技师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这样的机制,也促使我厂大工匠的快速成长。

五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蹲点学习方式。工厂除了选派人员去兄弟单位学习以外,我们也设想逐步建立自己的大工匠孵化基地,邀请一些行业前沿的技术专家(如西门子等)来公司进行交流,课程由学院和公司的内训师共同编写,外单位的职工也可以到我们公司学习,由我们公司的技术骨干、内训师对其面对面地指导授课。

六是培养优质客户,弘扬民族设备品牌。机械设备国产化是大势所趋,过去公司的烟机全依赖进口,服务起来非常不方便,一旦遇到问题我们也很苦恼。现在经过国内烟草行业的技术攻关和努力,我们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国产的烟草设备在服务方面有很大优势,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有了国产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在与国外相关厂家合作方面,就处于主动地位,有了话语权。

精益管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实现价值最大化。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工人技师们工作热情高涨,技术革新成果显著

镜头聚焦:10月27日下午,在洛阳卷烟厂的生产车间,伴随着加工车间的机器轰鸣声,设备管理部主任刘亦坚及工人技师们一起忙着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工作,他们时而讨论,时而试验,直至成功的喜悦挂在了脸上。

在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下,洛阳卷烟厂是怎样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呢?

洛阳卷烟厂设备部主任刘亦坚介绍说,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保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他们提出了精益化管理设备的主张。对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习、创新,再学习、再创新”。工厂也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营造了深厚的创新氛围,先后在各个车间开展了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小改小革等活动。工厂每年平均有50多项的技术革新,2015年在整个河南省的中烟系统的评比中,该厂有5项成果获得奖励,这也是历年来最好的成绩,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设备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确保了各类设备运行状况良好。目前,设备有效利用率达到97%以上,综合能耗在行业内居于中、上水平,个别设备甚至达到了领先水平。

刘亦坚介绍说,在系统化推进设备管理精益化方面,洛阳卷烟厂以装备信息管理作支撑、维护保养作基本、设备修理为关键、成本控制为重要环节、人才队伍作保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内容,做好基础信息的精细管理。通过“三方法三确定”建立一套以装备信息化和管理制度为支撑的检查考核标准,努力完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实现了不同系统数据共享,提升了基础数据精细管理能力。

二是以可靠预测设备运行为手段,开展设备状态的精确管理。以点检“六化”为基础,积极修改完善点检标准,拓宽点检范围,建立科学的状态管理体系,提升设备的预防能力。

三是构建多维维保体系,实施设备精准保养。根据车间生产实际和设备特点,探索实施“一模式,二结合,三验证,四驱动”的“进站式”保养、轮保、例保和保养维修相结合的特色保养管理体系。

四是以健全的检维修体系为保障,推行设备的精准修理。以保持设备最好的性能和最佳的状态作为目标,优化修理模式。依据设备深度检查出的问题开展局部修理,并强化装备信息化决策系统的运用,通过数据分析指导设备维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设备故障预防能力。

五是强化激励,持续提升设备自主维护能力。立足企业现状,以激励为导向,开展自主维护、问题改善等活动,构建设备的第一道防线。

刘亦坚又以动力车间为例,介绍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动力车间承担的是全厂动力操控任务,包括全厂用水、电、蒸汽、压缩空气、真空等等。这一块工作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生产线停产,从操作到维修,设备部对他们的要求也非常高。动力车间这几年,通过工作室的成立、师带徒、管理创新、QC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技师们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司也给了他们很高的荣誉。

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洛阳卷烟厂还有计划地组织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建立了维修工动态管理机制、开办技术大讲堂,以及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晋升的制度、奖励制度,为工人们晋升打开了通道,让工人们也感觉到在一线也有前途。

作为主管设备的负责人,刘亦坚也经常深入车间一线,积极参与到工人技师的创新工作中去。有一次,她看到机修班长伊新杰在1#ZB45包装机生产现场,正和维修技师王安乐、李乃利等在热烈探讨着什么。

“这台包装机是公司从制造中心调剂到我厂的,原来是使用辅联设备供烟,烟支从上部输送到烟库,不需要动力驱动,而我厂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卷烟机及辅联设备,必须使用卸盘机供应烟支,卸盘机与包装机之间还需要辅助输送设备,所以该机烟库部件必须进行改造才能匹配卸盘机进行生产。”只见伊新杰边指着设备供烟部位边说道。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机电维修协会的力量,对该部位进行技术改造,我认为还是能顺利完成的”,刘亦坚鼓励他们说。

“我有个初步的思路,改造烟库原有的顶部供烟改为右侧面供烟。之后改造原有烟库活动后挡板为固定挡板,在固定挡板上加工烟支输送带带轮安装孔,安装输送带带轮法兰及带轮组件,并在后挡板上安装带轮驱动电机、烟库烟支料位检测控制器,用于烟支的供应及控制,这样就可以把烟支供应的问题解决了。”在对烟库部位进行了细致查看之后,维修技师李乃利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还需要烟支输送通道以及相应的传动装置,但烟支如何能从卸盘机柔顺的被导引到烟库里呢?” 伊新杰说道。

“可以用改造下线的FK包装机的输送装置啊,改造输送通道末端烟支导向装置,这样问题就可以解决了。”王安乐一口气说道。

在刘亦坚的鼓励下,经过机电维修工师傅们3天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不仅对供烟装置成功进行了改造,还对铝箔纸盘拼接单张铝箔纸不够长引起设备停机和铝箔纸上压印有波纹等问题进行了改进。

生产车间工人技师明星榜

明星技师,就是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深入研究,练就了过人的技能,堪称行家里手。工厂树立他们为明星技师,是让广大工人技师们意识到,真正的明星就在他们中间,只有对工作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善于钻研,方能成长为众人尊崇的明星技师

镜头聚焦:10月28日下午,在洛阳卷烟厂生产车间,记者走访了创新工作室、技术工作室、卷机班组、机修班组等,亲身感受到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师带徒、互助组等创新工作模式,推动着创新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张红军,现为洛阳卷烟厂卷烟机维修班长,他对设备的轴承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不仅自己擅长钻研,而且还将自己所积累的知识热心地传授给班组的其他成员,在师带徒方面做出了表率。由他研发的一项轴承弯头耐磨技术,可使用普通材料代替昂贵的材料,延长轴承使用寿限几十倍,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申报了国家专利。据他介绍,他们班组每年可以根据生产实践研发出7~8个创新项目,既保障了生产,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所研发的项目,大多经济实用,投入少,见效快。

卷烟机维修班长张红军在工作中

冀跃峰,现为制丝车间维修班长,专门负责机械方面的维修。据了解,他们班共有10余人,45岁以上的有8~9人。机修班下设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承包着相应的设备管理,做到了维修责任明确,奖罚分明。在工作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小组成员在工作中如果发现个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可以提到班里面共同研究解决。为更好地鼓励大家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工厂特地在他们班组设立了创新工作室。班组成员加入创新工作室后,技术研发的兴致空前高涨,研发成果更是层出不穷,人人争做班组的创新明星。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每年都制订有基础目标和提升目标,凡被立项的研发课题都被列在工作墙上,详细记录课题的进度表、相关负责人及攻关人员等。他们班组引以为豪的成果是:2014年有一项获全国技术革新二等奖、2015年有两项获中烟公司三等奖、还有6~7个项目获省级以上三等奖。

针对创新成果,冀跃峰还给我们举了两个工作中很实际的例子。一个是研发操作平台的事例。有一台工作机器,原没有操作平台,操作工每次清扫工作面特别不方便,不得不很费劲地爬到机器上面进行清扫。问题反馈到班组后,班里集思广益,一致认为设计一个操作平台就能解决此问题。于是将此方案上报为整改项目,得到批准后班里即进行整改。经过设计图纸、产品加工、测试等,最后进行了应用。这一固定平台安装后,操作工用不着爬到上面去打扫卫生,直接站在平台上就可以进行操作。另一个是巡检中发现某机器运行的皮带下面有霉变的烟丝,但因为只有一个检查孔,清理不方便。于是我们班组因地制宜地安装了一个可开启的小门,方便了操作工对此死角的清理。

制丝车间维修班长冀跃峰察看车床运行状况

张向伟,现为动力车间电工维修班长,谈起技术工作室建立后的感受,他说,技术工作室是在2014年创建的,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已成为了很好的实习场地,通过师带徒的这种方式,使新人受益匪浅,尤其是受到了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的好评。新来的大学生张亚东对此颇有感慨,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欠缺,经过工作室的锻炼实践后,就能上岗操作。学校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脱节太大,必须从实际工作中进行点滴积累,技术工作室很好地弥补了这个不足。

在烟草加工车间,记者还捕捉到了几位工人技师在一起探讨技术创新的场景。

在包装车间1#GDX2包装机生产现场,维修技师王志伟对着内框纸刻痕刀盘部位眉头紧锁,“这样拆拆装装,又是对位,又是调整,又累又不出活儿,得想个法子解决一下。”

内框纸刻痕切割辊对组件中,用于切割两条刻痕线的虚线切刀和U形切刀盘是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在内框纸组件的传动轴上,该组件总重15kg,整体拆卸下来换件或进行调整后将组件重新安装到设备的内框纸部件上,通过手柄盘动内框纸部件直至盘出最后裁切的单张内框纸才能检验刻痕刀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如果对该机构的刻痕刀的周向及径向位置不能一次对位,需要N次拆装、调整、安装内框纸刻痕切割组件,直至刀盘轴向和周向准确定位。按照传统的维修方法维修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不能保证一次调整到位,维修效率很低。

“班长,我想做一个GDX2包装机内框纸刻痕刀快速定位工装,可以给维修工作提供方便,减轻劳动强度,最主要是缩短维修时间。”王志伟师傅向一旁正在忙碌的机修班长伊新杰说道。

“嗯,想法不错,但是技术要求很高的哦,你行吗?”伊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儿。

“根据两条相互垂直的平面和线可以构成一个基准,以一个平面和一条中心线可以构成一个基准这两个原理,我打算初步设计一套共计两件配合使用的内框纸刻痕刀盘定位工装。该工装的各组尺寸需经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并经过上机实践检验满足工艺要求和设备生产后制作而成。” 面对班长的质疑,王志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说要进行内框纸刻痕刀盘性能改善,一旁的秦洛生等几位维修工师傅也围拢过来。

“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内框纸周向定位装置比较合适。”

“用45#钢制作内框纸轴向和周向工装,用于准确定位刻痕刀盘的轴向和周向位置。”大家踊跃发言。

说做就做,王志伟开始利用各种生产间隙着手准备:零备件加工图纸测绘、材料选择、计划申报、精细加工、安装调试……

五天后,造型精美的内框纸刻痕刀快速定位工装诞生了,在大家的期待中,松开刻痕刀盘的紧固螺钉——定位组件——基准面(间距120mm)定位--工装基准面(间距54mm)定位两刻痕刀的轴向位置——刻痕刀盘上的U形刀长边中心刚好与基准面对齐——检测所有调整状态是否有变,固定刻痕刀盘的紧固螺钉。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内框纸虚线切刀的调整对位时间仅用3分钟即告完成,并且裁切出来的单张内框纸与工艺要求丝毫不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以上只是洛阳卷烟厂金叶制造“工匠精神”的一个缩影,在工作过程中专业、专注,释放创造潜能,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已蔚然成风。如今的洛阳卷烟厂展示出了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设备管理流程脉络清晰,职责明确,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完善,“管理强厂、活力大厂”的发展定位,使这个企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正向着打造行业一流特色工厂的伟大梦想阔步前进!

猜你喜欢

刻痕卷烟厂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无题
高中作文选粹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记忆刻痕
药片有刻痕 能掰不能嚼
洛阳自古繁华
激光如何放唱片
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卷烟厂的节能应用分析
一种高温高湿废气的除尘方法及其在卷烟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