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研究

2017-01-10王蕊辉李红丽

种子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麦蚜虫最低温度噻虫嗪

赵 飞,张 苗,李 霞,王蕊辉,李红丽

(1.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临汾市植保植检站,山西 临汾 041000;3.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710065)

不同浓度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效果研究

赵 飞1,张 苗1,李 霞2,王蕊辉3,李红丽3

(1.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临汾市植保植检站,山西 临汾 041000;3.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710065)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60 g/100 kg种子、90 g/100 kg种子、120 g/100 kg种子)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包衣均匀一致、色泽鲜亮、易干燥,在使用剂量为300 g/100 kg种子~400 g/100 kg种子时,防效均大于85%,可以用来防治小麦蚜虫。

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悬浮剂;小麦蚜虫;田间防效

小麦蚜虫,同翅目、蚜科,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1]。以成虫和若虫刺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为害。麦苗被害后,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后期麦株受害后,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2]。

目前,小麦蚜虫常年以吡虫啉、毒死蜱、啶虫脒等药剂进行喷施防治[3]。这些药剂因为多年连续使用,导致了小麦蚜虫抗药性的快速发展;而且喷施过程中由于喷施技术、喷施条件的不同,不仅造成药剂大量浪费,无法有效地起到防治效果,还容易引起环境的污染[4,5]。

本试验以小麦蚜虫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的防治效果,为小麦蚜虫防治药剂的研发及交替使用、轮换施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与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与作物品种

试验对象:蚜虫;

种植小麦品种:临汾8050。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3 试验区土壤理化性质

试验设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刘村镇泊庄村李连生承包田,面积0.2 hm2,品种临汾8050,土壤为壤土,略碱,有机质含量中等。

试验田管理水平一般,土壤肥力一致。上茬为玉米。试验期间未使用过任何杀虫剂。

1.4 试验安排与设计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4次重复,20个小区,每小区50 m2,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1.5 施药方法

将药剂(2 L/100 kg种子)与小麦种子充分拌种,晾干后,在小麦种子前播种1次。要求拌种时均匀一致,不重拌、漏拌。

1.6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6.1 气象资料

施药当日气象资料:2014年10月6日,播种当日,晴,微风,最高温度24℃,最低温度12℃,平均温度18℃,无降雨。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2014年10月6日—2015年4月26日,历时203 d,试验期间,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10℃,平均温度7.6℃,共降雨29 d,降雨量为75.3 mm。无影响试验结果的灾害性气候。逐月气象资料如下:

2014年10月6—31日,最高温度24℃,最低温度6℃,平均温度15.6℃,共降雨2 d,总降雨量8.9 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在10月18日,为8.3 mm;

2014年11月,最高温度18℃,最低温度-4℃,平均温度7.7℃,共降雨9 d,总降雨量7.1 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在11月23日,为2.7 mm;

2014年12月,最高温度11℃,最低温度-10℃,平均温度0.003℃,无降雨;

2015年1月,最高温度11℃,最低温度-8℃,平均温度1.1℃,共降雨3 d,总降雨量7.7 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在1月27日,为5.1 mm;

2015年2月,最高温度16℃,最低温度-5℃,平均温度4.0℃,共降雨3 d,总降雨量7.7 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在2月20日,为3.6 mm;

2015年3月,最高温度26℃,最低温度-3℃,平均温度11.4℃,共降雨6 d,总降雨量6.5 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在3月17日,为3 mm;

2015年4月1—26日,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3℃,平均温度15.5℃,共降雨6 d,总降雨量37.4 mm,其中最大日降雨量在4月1日,为19.9 mm。

1.6.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9部分: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4.2.1调查方法: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固定10株有蚜株,调查定株上的蚜虫头数。

1.6.3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表2 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小麦蚜虫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翌年小麦蚜虫始发期,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200 g/100 kg种子、300 g/100 kg种子、400 g/100 kg种子及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种子的防效分别为78.16%、90.03%、95.03%、90.37%,其中,以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400 g/100 kg种子防效为最好,经方差分析,与其余3个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极显著;其次为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种子,经方差分析,除与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间水平相当,不存在差异外,与其余两个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极显著;再次为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种子,经方差分析,除与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间水平相当,不存在差异外,与其余两个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极显著;第四为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200 g/100 kg种子,经方差分析,与其余3个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极显著。

翌年小麦蚜虫上升期,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200 g/100 kg种子、300 g/100 kg种子、400 g/100 kg种子及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种子的防效分别为76.95%、89.27%、93.33%、89.10%,较翌年小麦蚜虫始发期防效下降,其中,以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400g/100kg种子为最好,其次为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种子,再次为对照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300 g/100 kg种子,第四为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用量为200 g/100 kg种子,经方差分析,同翌年小麦蚜虫始发期。

3 结论

由此可见,试验药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包衣均匀一致、色泽鲜亮、易干燥,在使用剂量为300 g/100 kg种子~400 g/100 kg种子时,防效均大于85%,可以用来防治小麦蚜虫。

[1]周海波,程登发,陈巨莲.小麦蚜虫田间调查及监测技术[J].应用昆虫学报,2014(3):853-858.

[2]乔旭,王金召,别海,等.小麦蚜虫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1(10):138.

[3]李鸿怡,李楠,薛晓萍,等.气象条件对山东省小麦蚜虫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21-225.

[4]吴崇行,侯平军,冯青军,等.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65-67.

[5]罗兰,李新杰,袁忠林.5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14(10):756-758.

1005-2690(2016)11-0116-02

:S435.112

:B

2016-09-03)

赵飞(1972-),山西原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害虫灾变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

猜你喜欢

麦蚜虫最低温度噻虫嗪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锦州地区各预报产品温度预报质量分析
锦州地区各预报产品温度预报质量分析
贵德县露天辣椒定植期冻害气象指标分析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查治小麦蚜虫防治要点
零下温度的液态水
竹醋液对水中噻虫嗪的光稳定性作用
2009年平舆县麦蚜虫发生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