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名老中医关于肝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研究*

2017-01-10吴辉坤何堂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老中医肝炎肝病

王 玲 吴辉坤△ 何堂清

1.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61) 2.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班

现代名老中医关于肝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研究*

王 玲1吴辉坤1△何堂清2

1.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61) 2.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班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内科疾病,易向肝癌演化,为便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研究,现将当代名老中医辨治肝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学术观点及经验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湿热瘀毒 周仲瑛[1]认为,肝硬化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湿热瘀毒郁结”,对于不同的患者或疾病的不同时期,或湿重、或热重、或湿热并重,或在气、或在血。汪履秋[2]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基本病机为湿热邪毒,内蕴肝脾。李寿山[3]认为,结合患者自身体质之阴阳,素体阳盛者易致湿热瘀毒蕴结肝胆。

1.2 正虚邪伏 匡萃璋[4]将“伏气”学说引入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认为湿毒之邪伏于太阴,火毒之邪伏于厥阴。周仲瑛[5]认为,湿热疫毒之邪蛰伏体内,留恋不去,或从寒化,或从热化,终可耗伤人体的气血阴阳,导致正气不足,进而发病。王育群[6]认为肝硬化病程漫长,邪毒痰湿侵袭人体,久则机体内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衡。龚锡曾[7]认为,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伏,脾肾虚为本,湿热邪毒蕴伏为标。张朝曦[8]等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主要病机是气虚毒蕴论,虚、毒、瘀是其病机特点,而毒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3 肝失条达 朱良春、张瑞霞、陈洪干、谢兆丰均认为[9~12],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肝失调达、气滞血瘀所致。若肝失条达、疏泄功能失调,就会引发多种病证。如肝气郁结,则出现胁肋胀满、疼痛,乳房胀痛等;肝气横逆,致脾胃气机功能失调,易出现胃脘痛、纳差、呕逆、嗳气、腹胀等;肝气郁滞而致血瘀,常出现胁肋刺痛或隐痛,舌质紫暗等;瘀血内停,与邪毒、水湿痰等互结,多出现脘腹胀满疼痛,咳嗽多痰、饮食不振、小便减少等。岳美中[13]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较复杂,或湿热,或湿阻,或气滞,或血瘀,导致脾胃升降失调、肝胆疏泄失职。

1.4 肝郁脾虚 黄保中[14]认为,肝病之所以慢性化与纤维化,肝脾不和、肝郁脾虚是其主要原因。汪达成[15]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乃由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湿热疫毒感染而致,病位在肝。但肝病日久,疏泄不利,则脾胃运化功能紊乱,即木旺克土。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常以脾气不振,邪湿内阻为主要表现,常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食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王绵之[16]认为,肝郁不疏,脾胃虚弱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主要证侯。

1.5 肝肾阴虚 冀爱英[17]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病势绵延,证候复杂多变,往往数证兼之,但正虚邪恋是其根本病因。章真如[18]认为,“阴虚为百病之因与果”,这里的“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出现肝肾阴虚,阴不制阳。

1.6 脾肾阳虚 陈立华[19]认为,外邪入内,首先阳气与之抗争,阳气弱、邪气亢盛则病邪乘虚而入。门九章[20]认为肝硬化是由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而来,久病必虚,很多患者病情演变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证。

1.7 痰瘀作祟 关幼波[21]认为,本病之发生,必由气及血。气不行则血也不畅,而气滞则痰生,气滞则血瘀。痰浊阻络可导致血行不畅,形成瘀血,血瘀日久亦可化为痰浊。痰瘀互结,胶固不化,互为因果,而致恶性循环往复,导致人体脏腑功能进一步失调,使病情错综复杂。

2 治疗大法

2.1 清热利湿、解毒化浊法 李佃贵[22]在病毒性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硬化属温病范畴、有毒邪存在的传统观点基础上,提出以毒邪论治病毒性肝炎及其肝硬化,应用解毒化浊三法:芳香化浊法、燥湿化浊法、利湿祛浊法。周光[23]认为,治疗肝炎肝硬化应以解毒为大法,尤其是清热解毒之法。吴寿善[24]认为,慢性肝病以湿热疫毒内伏血分多见,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为法。韩哲仙[25]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急性期以实邪为主,而慢性期则以正虚邪恋为特点,而清热解毒法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2.2 扶正祛邪、化瘀解毒法 王灵台[26]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认为,扶正祛邪、虚实兼顾是治疗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主要原则。盛国光[27]等认为,邪侵正虚、正邪交争贯穿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发病全过程,针对这一病证特点,确立了解毒、化痰、祛瘀、补虚的治法。周仲瑛[28]提出对慢性肝炎应“祛邪重于扶正,清热重于祛湿,凉血重于治气,调养重于温补,治肝重于治脾”五原则。陈立华[29]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以益肾养血治其本,钻透剔邪治其标为原则,确立活血扶正之大法。提出活血扶正分阶段治疗的原则,即在疾病的早中晚期,分别给予活血养血扶正,以当归、鸡血藤为主;活血化瘀扶正,以桃仁、红花为主;活血软坚扶正,以制鳖甲、生牡蛎为主。薛泱洪[30]提出补虚祛邪的治法,补虚主要是补益肝脾肾,祛邪主要是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2.3 调理气血、益气活血法 顾丕荣[31]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多病延旷日,久病必虚,或虚实相间,或虚多邪少。形成阴阳不调,气血不和,寒热错杂,邪正力量呈现背逆性、复合性、交叉性多层面的病理演绎,终至阴阳反张。认为疑难杂证治疗之要,唯调理二字。调者,调节阴阳虚实之谓;理者,疏理气血脏腑而言。尹常健[32]认为,气机不畅是造成血瘀的重要原因,主张行气药与活血化瘀药并用。

2.4 疏肝健脾、活血益气法 尹锡泰[33]认为,肝硬化病机为肝病及脾,治疗以舒肝理气,调和脾胃,方用柴胡舒肝散合泻心汤加减治之。刘渡舟[34]认为,肝硬化以肝失疏泄为主要病理,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尤松鑫[35]认为,正虚是主要矛盾所在,须以补气健脾,养肝柔肝为其治疗大法。陈玉峰[36]认为,肝郁脾虚证约占本病的半数以上,治疗多采取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法,应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灵活化裁。董治中[37]在治疗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时,最喜爱用逍遥散,取其疏肝和血,健脾益气的作用。王绵之[16]认为病位在脾胃,病性为血瘀,治疗当以疏肝健脾、活血益气法。

2.5 滋补肝肾、清化解毒 王灵台[38]认为,肝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关联,临床上患者以肝肾阴虚多见,应以补肾为主,清化为辅之法治之。张大钊[39]认为,阴虚血瘀是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的共同基本病机,治疗采用养阴活血并举,整体兼顾,扶正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2.6 补脾益肾解毒 王灵台[40]认为,脾肾亏虚是肝硬化的主要证侯,治疗当以健脾补肾为主。陈立华[19]认为本病为阳虚邪入,主张用助阳通阳解毒法治疗慢性肝炎与肝硬化。门九章[20]提出温阳健脾法治疗本病,并自拟复方制剂雄芍汤。

2.7 活血化瘀、化痰解毒 关幼波[41,42]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始于肝郁气滞,痰湿瘀阻,进而肝郁血滞,湿痰与瘀血凝聚成痞块,所以活血化痰应贯穿肝病治疗的全过程。善治痰者,必先治气,同时也要治血。王伯祥等[43]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病因病机当为毒、痰、瘀相互博结为患,创立解毒、化痰、消瘀法,研制出海珠益肝胶囊。李治戎[44]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中肝痛为瘀、湿、毒残留,肝大为血、痰、毒停滞,主张用化瘀活血、祛湿化痰解毒之法。

3 小结

综上所述,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因病迁移日久,病情复杂,可导致人的气血阴阳失衡,影响脏腑功能,其病位涉及肝、脾、肾、肺、心、胆、胃等,病理因素有湿、热、毒、痰、瘀等。正如王旭高所说“肝病最杂而治法最难”,由上可以看出现代名老中医对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见解颇多,治法也很多。但是他们大部分都主张辩证而治,不拘泥于一方一法,从而达到气血阴阳的平衡,读者不可不知。

[1] 王佳赢,叶放.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炎肝纤维化经验钩玄[J].陕西中医,2012,33(5):581-582.

[2] 张前德.汪履秋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经验撷英[J].江苏中医,1999,20(8):9-10.

[3] 余家军,李戈.李寿山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J].1999,26(11):483-484.

[4] 匡萃璋.慢性肝炎辨证治疗中的伏气问题[J].中国中医药学报,1996,11(2):44-48.

[5] 陶夏平.周仲瑛教授诊治病毒性肝炎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2,5(6):446-448.

[6] 岳维芸,李莹.王育群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肝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6):1-3.

[7] 周玉琴,龚锡曾治疗肝病经验[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2,4(2):202-203.

[8] 张朝曦,刘平华,刘怀德.气虚毒蕴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理基础[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2 ):188-190.

[9] 高尚社.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慢性肝炎验案赏析[J].中国中医药远程教育,2012,10(20):3-5.

[10] 陈如松,朱德宝.陈洪干老中医辨治慢性肝胆病的经验[J].四川中医,2001,19(8):2-3.

[11] 李粉萍,薛敬东.名老中医张瑞霞疏肝健脾法治疗慢性肝炎经验介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 6):366.

[12] 陈日霞.谢兆丰治疗肝病学术思想撷英[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11):946-947.

[13] 鄢圣英,胡润怀.岳美中治肝病经验[J].四川中医,2007,25(12):1-3.

[14] 李晓燕,黄小林.黄保中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用药经验[J].新中医,1999,31(11):6-7.

[15] 赵笑东,王明武.汪达成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0,38(4):8-9.

[16] 马正业.对王绵之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理论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4):22-23.

[17] 杜明瑞.冀爱英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临床经验[J].中医研究,2006,19(12):45-46.

[18] 曾浩,章汉明.章真如治疗肝病的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 2003,25 (5):16-17.

[19] 叶丽红.陈立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10-11.

[20] 麻莉,门九章.门九章温阳健脾法治疗肝纤维化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7):23-24.

[21] 赵天敏.关幼波教授谈肝病的辨证施治[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5, 6(5):4-7.

[22] 孟完鑫,史淑红,李刚,等.李佃贵治疗慢性肝病经验[J].中医杂志,2007,48(9):780-781.

[23] 王峰.周光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肝病4法[J].江苏中医药,2008,40(4):16-17.

[24] 饶卉明,辛伟.吴寿善治疗慢性肝病经验撷萃[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1):15-16.

[25] 张玉琴.精选妙方 敢于创新—韩哲仙治肝用药特色[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62(8):1-3.

[26] 高月求,孙学华.王灵台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临床经验[J].中医药通报,2003,2(2):86-88.

[27] 盛国光,黄育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规律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2,22(6):382-383.

[28] 周仲瑛.化肝解毒法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病例的初步观察[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2,2(1):23.

[29] 柳诗意,郭朋.陈立华治疗慢性肝病原则初探[J].山东中医杂志,2012, 31(4):281-281.

[30] 马羽萍.薛泱洪抗肝纤维化治疗经验[J].陕西中医,2014,35(2):214-215.

[31] 张俊.顾丕荣辨治慢性肝病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4,62(4)::467-469.

[32] 冯志鹏.尹常健教授诊治慢性肝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2,34(2):14-16.

[33] 王培红.尹锡泰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J].光明中医,2005,20(1):22-23.

[34] 闫军堂,孙良明.刘渡舟教授治疗肝炎胁痛十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5):1056-1059.

[35] 汪悦.尤松鑫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2):11-13.

[36] 曲世华.陈玉峰治疗慢性肝炎经验[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1):35-36.

[37] 李景华,蔡丽威,李想,等.董治中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肝病学术思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28(6):1004-1005.

[38] 王灵台,陈建杰,高月求,等.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5,4(2):26-31.

[39] 李瀚旻,毛树松,鲍罡,等.张大钊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中医辨证规律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11):821-823.

[40] 刘光伟,王春芳,王灵台,等.补肾健脾法治疗慢性肝病理论探析[J].中医研究,2010,23(11):13-14.

[41] 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临床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4.

[42] 《中医药研究》2003年创新.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承办.

[43] 盛国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2):126-127.

[44] 李本孝,叶泉.李治戎老中医辨治慢性肝炎七法[J].四川中医,2006,24(4):5-6.

10.3969/j.issn.1005-0264.2017.04.024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吴寿善传承工作室;△通讯作者:wuhuikun@hbhtcm.com

2017-03-25 编辑:程良斌)

猜你喜欢

老中医肝炎肝病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名老中医举办座谈会共话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