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与培养国际一流的复合材料研发团队
——记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复合材料专家杜善义院士

2017-01-10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院士复合材料科技

创建与培养国际一流的复合材料研发团队
——记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复合材料专家杜善义院士

杜善义,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0-1982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

材料科学的带头人

走进生机盎然的哈工大科学园正门,沿着主干道航天路前行百余步,就可以看到国内外知名的哈工大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门厅悬挂着杜善义院士亲笔书写的“崇德广业,穷理致用”的所训,这已经成为团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核心理念,也是“复材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指导方针。“崇德广业”语出《易经·系辞上》。“崇德”是指德合人心,有崇高的品格和心性;“广业”是指气象开阔,有宽广的思路与事业。正如韩杰才院士所说:“一个团队里,如果人人看中个人得失,就不可能有长久合作。德才兼备德为先,只有大家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团队才有真正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攻克难关,成就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穷理致用”语出《礼记·大学》,意为穷尽事理以达到实用。“对待科学研究不能一知半解,人云亦云,必须穷理。‘穷’就是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长江学者”赫晓东教授表示,杜老师对研究所的定位是理工结合,即不仅可以立足国际学术前沿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还必须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项目问题,学以致用。

近30年时间,以杜善义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形成了一支年龄梯队层次合理、知识结构搭配得当、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结合特色鲜明、标志性科研成果显著、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这支60余人的团队以年轻人为主,群星璀璨,已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7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5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3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并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111”引智团队等。充分体现了这个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任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孟松鹤教授介绍说:“多年来,研究所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用力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航天与国防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围绕航空航天的轻量化、热防护、多功能与智能化以及高可靠等需求,凝练出需求迫切、背景明确又具重要工程意义的研究方向,及时开展了智能复合材料、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等前沿性研究工作。”研究所努力推动前沿和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注重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如今已成为先进材料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复材所坚持工程项目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方式,承担国家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共9项以及一批省部级科技奖项;出版专著10余部,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研究所兼跨力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这些优异成果促进了2012年学科评估中全国力学学科第一、材料学科第三的历史性好成绩,依托研究所的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2010年评估中取得全国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高温固体力学在航天航空应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杜善义院士率领的学科团队提出了“高温固体力学的新需求与挑战”和“高超声速飞行的材料与结构”等问题及解决途径。2012 至2015年,杜院士连续4次做题为“现代科学与航天技术创新”的航天两总讲座,为推动航天科技发展与领军人才培养作出贡献。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近空间飞行器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杜善义院士在计划论证、启动和实施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明确新时期力学学科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和态势、发展现状和布局、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作出贡献。

先进复合材料是现代大型飞机结构的基础和先导。杜善义院士率领团队完成了“我国大型客机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应对策略思考”和“商用大飞机结构复合材料化的思考”等研究报告和学术报告,提出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能用、敢用、用多、用好”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多次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商飞的民机复合材料研制项目评审论证工作,为大飞机工程建设以及推动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作出贡献。

杜善义院士高度重视复合材料民用产业的发展与复合材料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进步。提出复合材料应从“贵族”材料向“平民化”材料发展的方向,逐步拓展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多次在学术界、产业界和地方政府组织的研讨会发表关于复合材料研发应用趋势的主旨演讲,经常深入碳纤维与复合材料代表性生产制造企业现场进行调研和交流,参与主持了国家科技部、科工委对于国产碳纤维的筛选评定工作,为我国国产碳纤维技术发展和产品应用作出贡献,促进了复合材料在海洋、船舰、交通、能源和建筑等民用领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发展。

科技社团的推动者

从2001年起,杜善义院士连续两届当选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omposite materials,ICCM)执委,任第十三届(ICCM-13)和第十八届(ICCM-18)国际复合材料大会副主席并做大会特邀报告。2015年,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复合材料大会上,杜善义院士被授予“世界学者”(WORLD FELLOWS)荣誉称号,成为首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科学家。美国特拉华大学Tsu-Wei Chou教授等在提名推荐信中评价杜善义院士为中国复合材料科技领域发展和教育的先驱者之一,特别是在先进材料与应用力学等领域的成就尤为突出,认为他为中国复合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身为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第五届、六届理事会的理事长,杜善义院士多年来领导唯一的全国性复合材料科技社团,在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政府、服务科技工作者以及学会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3年组织“学会”申办并成功获得了2017年在中国西安举行第21届国际复合材料大会(ICCM-21)的举办权,该会是继2001年之后又一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复合材料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在大会主席杜善义院士的率领下,ICCM-21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复合材料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创立了“学会”自主品牌会议“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为我国复合材料领域的学术、产业和政策交流搭建全国性平台,同时为拓展复合材料行业国内外视野,扩大复合材料的学科内涵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国际复合材料科技大会(CCCM)”已成功举办2届,参与复合材料科技工作者超过3000人次,参与单位超过300家,并得到了法国复合材料学会、英国复合材料学会的大力支持。

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团体标准建立、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教育认证、人才评价体系、科技评估体系等科技社团的基础职能,已经为300多名科技工作者提供知识更新服务,为企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创新途径,创建了学会品牌奖项“中国复合材料青年奖”,先后有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8名优秀青年专家获得此项殊荣,有力促进了复合材料领域青年人才的成长。

无论他的工作多忙,学生的成长永远是他最为关注的。“学生是我最大的财富和安慰。如果问我一生做了些什么事,我可以讲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件应该是我培养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为中国复合材料事业、为中国航空航天梦想所作的贡献比我一个人作的贡献要多很多倍”,杜院士如是说。

猜你喜欢

院士复合材料科技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