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书:烽火岁月的浓浓家国情

2017-01-10

世纪风采 2017年7期
关键词:敌机家书

在烽火岁月书写的“红色家书”,除了在传递信息、寄寓亲情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外,又因特定的时代特色,展示着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他们或落笔在战火纷飞的战场,或疾书于告别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发自内心地抒发着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英勇献身的赤胆忠心。

“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

吉鸿昌,抗日英雄、爱国将领,中共秘密党员。1933年在冯玉祥为总司令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任第二军军长,与日伪军英勇作战,曾一度将日军驱出察境并先后收复康保、多伦等失地。吉鸿昌积极抗日,与中共秘密联系的活动最终被国民党特务发现,

1934年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继而遭工部局逮捕。敌人的种种逼供与死亡威胁,只换来他的一句话“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在就义前,吉鸿昌给妻子、兄弟写下了最后的家书。他在信中对妻子说“不必过伤悲”,绝笔书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他无惧死亡的慨然从容,对家庭的殷殷嘱托、对孩子未来的期盼、对贫穷子弟教育的惦念,平淡话语中更体现出一个真正男儿的血性豪情。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欣农、仰心、遐福、慈情诸先生鉴:吾先父所办学校校款,欣农、遐福均悉,并先父在日已交地方正绅办理。所虑者,吾死后恐吾弟等不明白之处,还要强行分产,诸君证明已有其父遗嘱,属吕潭地方学校,为教育地方贫穷子弟而设,款项皆由先父捐助,非先父之私产也,学校款,诸弟不必过问。

鸿昌手启

1934年11月24日11时

1934年11月24日,蒋介石下令杀害吉鸿昌于北平陆军监狱。吉鸿昌被害时年39岁。2009年,吉鸿昌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宁可战死沙场,决不做倭寇俘虏!”

余子武,1901年10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国民革命军第一五一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1944年6月,日军疯狂进攻湖南,省会长沙失守。余子武正在印度参加美国陆军部举办的高级将领集训班,被奉调回国,参与国民政府阻击日军西进的长衡会战,率领部队连夜出师。7月5日,余子武率部在狮子岭、五里牌一带与占领白鹤铺的日军发生激烈战斗,歼敌600余人。7月9日,他又奉命与第一五七师向“围剿”衡阳之敌进行攻击,在衡阳西站与敌展开激战,反复向围攻衡阳之敌冲杀,血战数昼夜,毙敌军联队长尔和少将以下数千人。7月22日清晨,位于衡阳市郊马鞍岭之七里山指挥所突然受到日军攻击。余子武临危不乱,跨上嘶鸣的战马,挥起指挥刀,率领精悍的特务连冲向敌阵,双方短兵相接。迎战中余子武的左手被流弹击中,血流不止。他用血手紧执指挥刀,目光威严,高声吼道:“弟兄们,宁可战死沙场,决不做倭寇俘虏!为了我中华大民族的尊严,为了千千万同胞不受铁蹄蹂躏,冲呀!”在与日军的肉搏中,他的背部连遭三创仍奋战不止,最终因子弹击中腹部,为国捐躯。

2007年,在美国定居的余子武将军的女儿余美华将父亲余子武家书等文物史料邮寄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其中一封是写给爱人程俊璧的。信中写到:璧:

我十七晚上 (指1944年7月17日)回到师部处理一切,下午十二时到车站乘车。十八日上午三时卅开车,下午六时到达衡阳。在衡阳驻了数日,现开到西南方——祁阳城。

长沙已失守,我军到湖南后仍未遇敌。湖南已沦陷七八县,老百姓扶老携幼逃难者不计其数,真是可怜!周排长回来称你们于十八早搬东西落船,中午开船。想你们已到仁化并受许多苦楚矣!

曲江如未沦陷,可暂在仁化住定。如曲江沦敌,你等可搬到长江东仁化住定后,可时着培根等时步行至曲江取物,三日可以来回矣。

每月在军部后方领米未知能领足五百市斤否?念念。现在此逃难中,最要紧是食饭。其他要尽量省钱。亚彩不可留用,少个则减少个人食饭。

我身体平安请勿念。专此顺颂

闺好

波字顿首

六月廿七日

这封家书余子武将军家人辗转至1944年7月26日才收到,而在7月22日,余子武在保卫衡阳的战斗中已壮烈殉国。这封最后的家书,叙述了他行军打仗时的所见所闻,饱含对家国百姓的爱,以及对家人的款款深情,70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仍是真切感人。

孝老才会忠君爱国

郭桂丹,贵州普定县化处镇腊柳村人,1919年生。1942年5月29日,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毕业后,分配到新六军新三十九师第一一七团机枪二连,不久升任中尉排长。

1944年,国民党军第十一集团军作为滇西反攻左翼,从攀枝花、碧寨各渡口过江后,从南北两路攻击龙陵、松山。郭桂丹所在部队强渡怒江,攻打高黎贡山,又转移增援松山、龙陵,夺取阴登山、锅底塘、张金山、三官坡、南天门。郭桂丹奉命据守南天门要塞,掐断日寇交通线。日寇为除此心腹大患,倾力猛攻。郭桂丹所在部队坚守四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失陷。郭桂丹腿部中弹不能撤退,遂引爆身佩手雷,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是1944年9月5日,他年仅25岁,新婚月余。牺牲前他给父亲写下了一信,信中说:

父亲大人膝下:

叩禀者,儿于元月廿日写有一信,想已收阅,其他一切如故。唯有近来不多日,要出发前方——保山附近,准备作战,待出发后再行禀悉,请大人勿远念。其次儿之军校毕业证书,已经领获,刻下同信寄来,请大人劳神收拾,备将来考陆大之用。否则刻下无用处,同时备(被)遗失可惜。次之,儿前赴大理购有墨盒一个,刻下亦随寄来作纪念,亦请大人查收。馀等后叙。敬禀

福安

儿桂丹叩

二月六日

郭桂丹的家书并没有豪迈之语,仅谈日常情况,但于日常情况中见出他对父亲的一片孝心,只有孝老,才会忠君爱国。他在战场的奋勇杀敌,壮烈殉国,正可谓是“忠臣良将,多出孝义之家”。郭桂丹并没想到自己会死,信中没有诀别语,反倒有对未来的憧憬,他还要考陆军大学。可是他没有回来,与他的数百名战友一起死在了南天门。

英雄洒血空中战场

丁寿康,广东潮安人,1915年1月12日出生。1936年,还在读师范的丁寿康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8期学习,后入中央航空军官学校第8期继续受训。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央航空军官学校不断遭受敌机空袭,影响正常训练,航校奉令迁往昆明。1938年12月1日,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中队任见习官,驻防重庆。

1940年7月16日上午,同往常一样,丁寿康总是会在空战的空余时间给远在泰国的叔父写信,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他的家乡已被日本人占领,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与亲人保持沟通和联系。

叔父:

这些日子来,只要天气晴好,敌机继续大举来袭,可是敌机自以为大编队组成的防御火力网,足以阻碍我们少数飞机的攻击,给我们“六一二”“六一六”几次光荣的胜利打破后,自大狂妄的一变而为卑怯畏缩。十七日那天,马上就改为黄昏进入,继以夜间,对我机场大肆轰炸,可见其对于我空军记恨之深,只是炸毁一部分(住)民房而已。

天气是这么热,我们生活得紧张辛苦,是自入队后所仅有。重庆虽叠遭轰炸,但因为防空洞设备周全,疏散消防得力,故损失甚微。有一次我在空中见敌机投弹后,仅冒几缕烟尘,给风一刮,不一会就烟消云散了。重庆市面的情形,较去年初次遭炸好得多了,警报响了,人员从容趋避,解除了,照常工作活动,中国人民确已在轰炸中坚强老练起来了。

侄寿康谨上

七月十六日

就在这时,重庆市防空司令部拉响了全市有敌机来袭的防空警报。丁寿康刚写完家书,笔墨未干,他来不及将信装进信封里,就赶紧穿好飞行服,背上降落伞,戴上飞行帽,从桌子上一把抓起飞行镜,冲出宿舍,向自己的战机飞奔而去。

10点35分,中国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一、二十三中队的17架E-15战斗机、1架霍克-75战斗机,第二十四中队的6架E-16战斗机在大队长郑少愚的亲自带领下,从白市驿机场依次升空。丁寿康驾驶的是编号为2112的E-15战斗机。

机群升空后,飞至重庆上空汇合,并重新编队,在大约3500米高度上空巡逻警戒。11点05分,第一批敌机27架飞至长寿西北角。防空观察哨发现敌机飞行甚高,遂报告空军指挥部,空军指挥部立即以无线电话令机群升高。

11点17分,敌机群逼近市区,高度为6800米。机群有24架已升至6500米,发现敌机后即对敌爬高迎击,将敌机群左右两个中队冲散。机群在发动第一次冲击后,又在敌侧后两面反复对敌机群攻击多次,并一直追至永兴附近,才返回重庆上空警戒。

在空战过程中,丁寿康驾驶的飞机不幸中弹,他也受了重伤,被迫跳伞降落于江北罗家老房子,后机毁人亡。

战友洪奇伟在空战结束后,回到飞行员宿舍,发现了那封笔墨未干的家书,于是帮丁寿康寄给了他的叔父,并写信向他描述了丁寿康牺牲的一些细节——

空袭在重庆上空已成为家常便饭。空战在我们这里成为一种上课,大家都乐意上这活泼又悲壮的射击敌机的课,若没有被派到,在地面的人会闹的,埋怨队长分配不均。今天,可纪念的今天(七月十六日),丁寿康刚写完给你的信,电话就说有警报,我们照例拿起飞行衣、眼镜上汽车到机场候命。我这次和他是同一编队群,他在左,我在右。起飞后我们即在高空,约一小时后27架敌机进入,我们即向之迎头痛击,当时我机队形已乱,各自追击。

等我落地加油时,却不见寿康降落,时值警报尚未解除,我们仍起飞迎敌。警报解除后,即得知寿康跳伞落于江北,我等都认为他生命定无危险,谁知晚间就听说寿康已死,同事都悲哀莫及。

后来得知,寿康跳伞后落在一间学校附近森林中。该校学生十分热心,将其救护,然后送往医院,因交通不便,略费时间送到医院时他已流血过多,已不可救护。寿康被一弹穿膝将动脉打破,其余都完好。当晚即将遗体接回,并置上等棺木。次日入殓,此弟亲手监督办理,望先生放心可也。现正择日公祭,然后葬于航空烈士公墓。

中国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王麓水,江西省萍乡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五团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政委、鲁南区党委书记兼八路军鲁南军区政委、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师长兼政委等职。

参加革命后,王麓水转战南北,再也没有回乡,直到1945年12月在解放滕县城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其间,王麓水只能用书信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王麓水牺牲后,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9封家书,其中8封写在抗战时期,1封写在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爆发两年多来,中国军民已取得累累硕果。王麓水在9月1日给他三哥的信中介绍了华北的抗战形势,特别介绍了八路军、游击队在抗击日军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将日军想绕道进占南昌沿浙赣路西犯由袁州、萍乡占长沙再断绝粵汉路的图谋告诉了三哥,并希望他转告家人和乡亲们,在敌人到来时做好应对。信中说:

……因敌之残暴,弟是所见所闻特别多奸、淫、抢、杀、烧毁房屋,所到之处均变为焦土之祸。

……如果真是此情,应当把所有一切粮食和用具搬到深远的山谷中去,埋藏起来,应加紧去进行做好,如果敌来到,大小男女老少全跑一空,绝不留一个人在家不走(并且要把这些常识告诉附近各村庄人民)。同时还要注意到敌人飞机来轰炸,要学防空、防毒常识等等,还要注意严防汉奸破坏。

王麓水在经济上不能给家人提供支持,能够做到的只是提醒家人和乡亲们在敌人到来之前做到较好地保护自己、免遭残害,体现了他对家人和乡亲们的关爱之情。

他还在信中提醒三哥要有思想准备:

抗日战争是持久的,不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就能够成功的,必须经过一个艰苦的长期的流血战争。但是中日战争,中国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

从信中不难看出,王麓水对抗战的艰巨性、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更有抗战必胜的信念。

1940年1月,王麓水收到三哥从广西的来信,得知家中大概情形,尤其是他母亲的健康好转、家庭较为团结,使他十分高兴。一直担心的事情和纠结的问题终于向好的方向发展和解决,压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接着,王麓水就给三哥写了回信,表达了这种心情:

特别兴奋的是母亲的健康与家中之较前团结,这是弟素来关怀与远念的。你们一切均好,甚是愉快!

老母亲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这是王麓水一直盼望的,这局面来之不易。为此王麓水深情地写道:

关于家中一切生活,只要兄能维持下去就够了,我们不必要如何高,这不是我们努力之果。弟只要能与世之幸,一定要为民族、为人民做一个完整的人,同时还要为父母及兄等对我的培植报恩。致于一个时期得不到弟之回信,不会有如何之不幸,只要在环境许可条件下,总常有信问候。

从王麓水的一封封家书中我们读到他的伟大胸怀,那就是: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事业、理想,勇往直前。

不幸的是,1945年12月12日,王麓水在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

猜你喜欢

敌机家书
清晨忆家书
敌机不可怕 让民工吃饱更重要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敌机”入侵
重读“红色家书”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人小鬼大狄仁杰
单兵扛导弹
敌机不支,腾空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