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教学的“三研”之策

2017-01-09何非儿

江西教育B 2016年11期
关键词:绘本幼儿语言

何非儿

绘本教学已成为当今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是一种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亲密结合而构成的故事书, 符合学龄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多年的实践,让我感知绘本教学“三研”之策,能为幼儿打开通向现实世界之外的心灵之门,在其中观察、体验、幻想、预测、推断、述说,充分、自由地享受文学艺术之美。

一、“研”读教材

优秀绘本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鲜明的风格特点、优美的图画造型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教师需研读教材来深刻挖掘绘本精髓,激发孩子提问、讨论、思考,这也是推进幼儿情感、语言、思维发展的前提。

1.领悟绘本核心价值

笔者认为绘本核心价值的意义就在于能为孩子心底投注一抹阳光,让他们感受到真善美和学会真善美。教师用心研读绘本,领悟绘本的核心价值,从而确立适宜的教育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这点十分重要。比如,绘本《你真好》中描述:霸王龙对薄片龙撒谎之后,心头涌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的心很疼很疼。“霸王龙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教师此时的提问,拓展了幼儿思维的空间,他们能准确讲述因为薄片龙的关心和友善,让霸王龙产生了歉疚和对爱的渴望,正是教师对故事核心价值的正确把握,使这一环节的提问而引发的思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孩子们发现,善良、美好的情感可以让原本粗暴的家伙深深感动,从而被“你真好”这一股无形又无限的力量所折服。

2.明晰绘本主要特点

优秀绘本都有其鲜明的风格特点,教师在研读绘本时要明晰如何利用其特点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表达。绘本《爷爷的肉丸子汤》,讲述的是奶奶去世了,爷爷忽然想吃奶奶做的肉丸子汤,他在不断地与人分享中终于掌握了肉丸子汤的做法,同时不再感到孤独,感受到亲情、关爱。绘本通过色彩的变化、细节的改变,剖析爷爷内心由暗到明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需依据这鲜明的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隐匿在画面中的细节和难以用语言叙说的精彩纷呈的世界。

3.统筹画面呈现方式

优秀绘本呈现给我们的故事内容和画面设计造型是多姿多彩的,教师研读教材时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精确统筹画面呈现的方式方法,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更好体现。教学中呈现绘本画面一般以逐页出示方式进行,但视故事内容及画面情况也可采用局部呈现、对比呈现和并列呈现三种方式。局部呈现即将图片分割成若干局部逐步展示给幼儿,幼儿往往会产生疑问“这究竟是什么?”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想象、猜测;对比呈现即将情景迥异、反差明显的两幅画面同时呈现,以引起幼儿产生悬念和问题,进而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与兴趣;并列呈现即将有并列关系的情节同时呈现给幼儿,以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增加教学的效率。比如,绘本《拥抱》里有不同动物抱抱的画面:两只长颈鹿脖子绕着脖子,两只变色龙尾巴卷着尾巴,两条蛇身体缠着身体,教师同时呈现这些情节,帮助幼儿快速地了解动物间不同的拥抱方法,也让语言描述更加准确。

二、“研”知幼儿

研究幼儿,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前期经验及兴趣爱好,是绘本教学过程中支持幼儿语言学习和探究性思维的基础。

1.熟知年龄特点

对直观形象感兴趣,好奇,爱探究是幼儿学习的共同特点,但不同年龄段幼儿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和提问侧重点。小班年龄偏小,在色彩、图片表现上更倾向于简单、有趣、明亮,在文字内容上更喜欢简单、重复性的语言和对话的绘本材料;提问侧重点往往倾向于复述性的语言对话。中、大班幼儿社会经验、信息资源、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丰富,教材的选择应体现故事情节多样化、逻辑性,叙述更复杂的文学语言,情感更丰富的内容,提问侧重点也应关注观察、思考、表达。个人认为,这远比故事内容是否讲得正确更重要。

2.丰富原有经验

幼儿的原有经验决定了幼儿理解阅读材料的程度,因此,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之前,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适时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跟上思维的步伐。如,《城里来了个大恐龙》,如果幼儿对恐龙没有初步的了解,就很难在教学中领会恐龙最初给城市带来的恐慌及后面利用自身特点做好事的情景。为此,教师发动家长和幼儿查找恐龙的资料,丰富前期经验,为教学中幼儿的理解、想象奠定了基础。

3.跟随孩子兴趣

绘本教学过程中,幼儿往往会对某一画面产生兴趣,有时还会发现争论,教师应跟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幼儿真正读懂画面的内容。比如,绘本《床底下》,幼儿并没有对教师预设的问题“这些眼睛有什么不一样?”感兴趣,而是对其中的三只眼睛特别好奇:“哇,有三只眼睛”,“太可怕了”。教师随即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三只眼睛是谁的?”幼儿众说纷纭,对整个故事兴趣盎然,语言的表现让孩子天真烂漫的想象惟妙惟肖,思维空间得以更大拓展。

三、“研”究提问

绘本教学是教师以绘本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幼儿有效阅读,提高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对有效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抓住细节发问

抓住绘本细节进行发问,以引导深入阅读,是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的核心。比如,绘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讲述天鹅、鸭子比赛,看谁能坚持做到一动不动。大风、蜜蜂等干扰他们时,他们依然一动不动,可是当狐狸要把天鹅投入锅里煮了吃的时候,教师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天鹅和鸭子谁动了,你怎么知道,为什么鸭子会动呢?孩子依据画面:鸭子翅膀张开这一细节,准确、极富想象力地描述着鸭子为了救天鹅放弃比赛的情景,并说出生命要比输赢更重要的深刻人生道理。

2.再现思路追问

绘本画面所蕴含的信息,成为幼儿打开绘本阅读大门的钥匙。教学中,幼儿的观察让想象和思考有了凭借,为教师再现幼儿思路进行提问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比如,《大卫上学去》的扉页,教师问:“这是谁?”幼儿开始不假思索地说:“是妈妈。”教师追问:“是妈妈吗?”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后说:“不是妈妈,是老师,因为她站在讲台前面。”同样,该绘本第一页,教师问,“大卫在哪里?”幼儿答:“在学校。”教师再次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答:“后面画了黑板,这是学校。”一问一答间,是教师对幼儿思路的正确把握,促使幼儿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想法。

3.把握关键设问

绘本以多幅画面呈现,内容相对集中,画面与画面之间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画面都有全面认知,尤其对于埋下伏笔的画面、情节突然转换的画面,教师可以作为关键画面来引导观察、探究问题,发展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如在《逃家小兔》绘本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兔妈妈,你怎么变才能让小兔回家呢?”让孩子们在角色转换和大胆猜测中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幼儿的独立思考和个人感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画面和文字的零距离接触中得以自由驰骋。

绘本教学的“三研”之策,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但只要我们坚持品味教材,读懂幼儿,用心提问,就一定能让幼儿在观察画面中,判断和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起表达的欲望,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让他们的心灵体验更丰富,语言想象更精彩;也一定能带领他们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在绘本的世界里徜徉。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责任编辑 卢筱红

E-mail:jysluxiaohong@163.com

猜你喜欢

绘本幼儿语言
绘本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