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市场大萧条之殇:根源于“人性”和“认知”缺陷
2017-01-09
导读:2016年年初,干散货航运企业Golden Ocean Group首席执行官Herman Billung表示,航运业处在自维京时代(Viking age,即8至11世纪的北欧海盗时代)以来的最糟糕时期。而这个最糟糕的危机是我们这一代航运人一手造成的。为何航运市场周期性的危机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本文带你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航运市场危机背后的本质!
1 航运市场危机解读
(1)经验主义归纳法在逻辑上只能告诉人们过去而不能预知未来。
(2)根源于人性和认知局限的经济危机终将周期性地循环往复。
(3)市场短期收益被无限放大,导致了欲望的强烈驱动和相互传染。欲望主导下的投资冲动,带来了极具破坏力的“运力过剩”。
(4)每一代人都亲手创造出了属于他们时代的泡沫,从默默地欣赏,到狂热地追逐,最终孤独地舔舐泡沫破灭后的伤痛,概莫能外。
(5)泡沫的最终破灭,并不是人性的醒悟和反思,而是外部的约束和刺激。
(6)企业首要任务要弄清楚自身的脆弱性,提高“反脆弱性”,比预测市场的走势造成的伤害要容易得多。
2 经验主义归纳法的根本性缺陷
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我一直在进行计量经济的学习和实证研究,非常努力地学习各种模型、软件、技术指标等等,再构建一系列模型,做出一系列漂亮的回归,试图从历史数据和事件中找到普适性的规律,再用其预测市场短期和长期走势。2004年之前,市场属于供需博弈下的常态化波动,比如:二手船价格总是低于新造船价格,两者的价差可以作为评估市场风险的一个因素。但是2004年之后,例外出现了,5年船龄的二手船频频高于新造船,但是偏离程度能达到多少?偏离到什么程度投资者该退出?什么时候船价走势能回落到正常轨迹?诸如此类的问题,历史信息无法给出有用的指导。于是,学者们试图设计另一套模型解释这种现象,发表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论文当中我们需要论证模型的可靠性,讽刺的是,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摧毁我们美好的期许,一次次背离我们预估的轨迹。于是我开始彷徨,技术研究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曾经有一段时间,沉迷于股票研究的各种技术指标,K线图,RSI, MACD,KDJ,布林线以及各种眼花缭乱的技术分析。单个指标都有缺陷,以为把这些研究透了,设计出一套独特的组合技术指标,就能偷偷“笑傲江湖”。但是实战中发现,在多次使用指标组合时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导致一些指标失效。好吧,我承认我不够聪明,但是即使厉害到像哈佛大学的罗伯森·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教授(金融学界祖师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联储副主席大卫·莫林斯等一帮绝顶聪明的“大牛”创立的LTCM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创建的风险计量模型,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也遭受了“滑铁卢”。他们的模型曾经战绩辉煌,1994年到1997年间,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在28.5%、42.8%、40.8%和17%。看到这,有人心里肯定在偷笑,一群书呆子,研究有何用?股市除了技术分析,还包含参与者心理、监管政策、货币流通等一系列因素。但是即使把这些都考虑进去,我们依然发现没有一套一劳永逸、无往不利的交易模型。
接受自己学术模型和股市模型的失败,意味着否定自己以往无数个不眠之夜、废寝忘食、牺牲了众多八卦娱乐美容的时间所做的努力,以及所有的心血。蠢即是恶,要为自己的愚昧付出代价。一度曾找不到支持自己继续研究下去的动力。逃避之后,开始自省和反思。当年索罗斯曾经说过,不想成为哲学家的投资者不是一个好教主。于是我重新开始接触哲学,发现原来一直以来的技术研究都是基于经验主义归纳法,这会不会是问题的根源呢?
什么是经验主义归纳法呢?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黑天鹅。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之前,欧洲人看到的天鹅都是白的,于是认为世界上都是白天鹅。再比如,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知道星球和星球之间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绕我转,我绕他转,于是我们自然认为这一法则适用于星球上所有生物。生物之间都受万有引力的影响而存在。我们得出的这些结论靠的就是归纳法。
但是问题出现了,后来人们发现了黑天鹅,甚至杂色天鹅,于是欧洲人的三观被颠覆了。通过计算,科学家发现星球与星球之间的引力,远不够维持一个完整的星系。应该还存在万有引力之外的其他物质,但是遗憾的是,科学家还不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所以暂且称之为暗物质。
原来我们认为的所谓真理一一被打破,根源在于我们的推论方法出了问题。人类大脑的神经元网络天生就善于归纳总结。归纳法依赖于历史现象的集合,但没有人能保证未来的现象出现在过去现象的集合中。未来现象不仅不是历史现象的子集,极有可能是超出了原有历史现象的集合。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根据个别观察的许多积累重复并不能引出一般性的规律,一般性的规律是全称陈述,它不允许一个例外。而得出一般性规律的观察样本总是有限的,有限的不能证明无限的,个别的不能推导出一般的,因此归纳法在逻辑上只能告诉人们过去而不能预知未来。
然而在多变的世界里,我们往往需要对未来做决策。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时,经常根据历史来拟定未来可能的最好、最糟和基准情境。并据此估计未来的风险,这种方法被称为“压力测试”。而总是习惯将历史上最糟糕的市场衰退、最低迷的经济需求、最不利的利率波动作为对未来最糟糕形势的精确估计。但是这个所谓的最糟情境在发生时,或许已经超越了当时历史的最糟形势。忽略了这个关键的逻辑会产生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因此,依赖于经验主义的决策,时常失误。当决策失误集中爆发时,系统性的危机无可避免。
回归到航运市场,金融危机爆发后,干散货运输市场综合指数从2008年5月最高点11785点下挫到12月份的最低663点。全球主要经济体政府纷纷干预市场,实施货币宽松化政策,希望力挽狂澜。一部分投资客也以为一次性跌到位,开始出手所谓的“抄底”,市场也一度“回光返照”,但2012年之后的表现证明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规律,政府无法成为救世主。1950年以来发生的6次航运市场大萧条,每一次都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自我修复。每一次复苏都只有几年时间,随后又会发生新危机,摧毁经济。根源于人性和认知局限的经济危机终将周期性地循环往复。试图摆脱波动和危机,注定是徒劳的。
认知到历史经验归纳法的天生缺陷,以及人类智慧的局限,就能坦然面对“黑天鹅”的出现。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很多公司都折戟在这波航运危机,比如韩国最大干散货航运商之一,大波国际航运公司(Daebo International Shipping)、丹麦老牌航运商Copenship、英国Ceona Offshore旗下的9家子公司、中国沙钢船务(Shagang Shipping)、大连威兰德航运(Winland Shipping)等等。破产清算潮还将继续,如今的航运市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集装箱市场同样衰报频传:韩进海运破产,东方海皇退市,法国达飞变卖资产自救,马士基2016年第二季度净亏损90%等等,这些消息足够劲爆和悲壮,未免惹人哀怜和唏嘘,然而就我们看来,这只是市场正常的排毒反应,优胜劣汰这一法则亘古不变。市场本质是竞争,而竞争往往是简单粗暴残酷的,表面一团和气的联盟合作并不会改变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你死我活。
世上没有救世主,自己失误种下的“恶”,终究要有人“承受”。
3 欲望和人性
依然以二手船和新造船价格为例。2004年之前,散货市场二手船价格总是低于新造船价格,学者一度把两者价差作为评估市场风险的一个因素。但是2004年之后,画风突变,5年船龄的二手船频频高于新造船。当二手船价格长期背离新造船价格,大家都知道泡沫出现了,但是投机者依然不断涌入。此时,人类内心是极度复杂的,既存在对泡沫的麻木,也存在对泡沫的狂热、贪婪和恐惧。人性中的“天使”和“魔鬼”同在,关键在于平衡和控制。
为何明知“飞蛾扑火”,依然“前仆后继”?其间离不开一个“钱”字。正是因为短期收益被无限放大,导致欲望的强烈驱动和相互传染。欲望主导下的投资冲动,带来极具破坏力的“运力过剩”。纵观1950年以来散货航运市场发生的每次危机(1952-1954,1957-1967,1975-1978,1983-1986,2001-2002,2009年至今),我们发现“运力过剩”无一例外地对危机的恶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欲望波动和人性传染在泡沫破灭之前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利益面前,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到了泡沫的绚丽,而忽视了它的脆弱性。当市场供需失衡,脱离基本面,脱离地心引力陡直上升时,正是短期收益被无限放大,逐步进入庞氏骗局的过程,因为脱离地心引力的市场需要大量资金入场以及不断涌现的“接盘侠”才能维持。
但是市场终究有其自身运行规律和发展边界。价格可以无限上涨,供给不可能无穷多,市场供给上限成为市场发展的外部约束力。当以“天价”所造的船舶进入市场发现无货可运的时候,当市场的张力已经趋于极限的时候,只需外部的一个刺激,神话终将证明是神话,而不是传奇。由此可见泡沫的最终破灭,并不是人性的醒悟和反思,而是外部的约束和刺激。
既然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人性的局限,指望一帮凡人探求出一条预防和解决危机之道,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根源于人性的危机无解也无法避免。所以我们才看到危机不断,生生不息。每一代人都亲手创造出了属于他们时代的泡沫,从默默地欣赏,到狂热地追逐,最终孤独地舔舐泡沫破灭后的伤痛,概莫能外。
4 后金融危机市场不确定性
既然市场不可预测,未来又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人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于一个曾经走了无数弯路,目前正在琢磨如何从弯路中寻找方向的人而言,确实还没有更好的法子。唯有正视个人智慧和认知方法的局限,即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习惯,尽可能规避归纳法,尝试演绎法,以此作为策略制定的基础。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
The whol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is that fools and fanatics are always so certain of themselves, with wiser people so full of doubts. -Bertrand Russell
简单而言,就是说愚者容易自高自大,而智者充满疑虑。在我很自信的时候,我非常不屑这句话,现在看来确是忠言逆耳呀。
正视归纳法的缺陷,对于航运企业而言,意味着尊重市场规律,不要大费周章地预测市场,以及企图操控市场。把更多的精力弄清楚自身的脆弱性,比预测市场的走势造成的伤害要容易得多。脆弱性可以衡量,但是风险无法预估。努力修炼自身“反脆弱性”(anti-fragile)。反脆弱性一词,来源于塔勒布著作《反脆弱性》,有兴趣的读者自行阅读。
其一,修炼“反脆弱性”。修炼“反脆弱性”的前提是要接受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其自带的筛选机制,帮助市场过滤到不适合市场生存的事物,促进市场自我修复,从而保证市场系统的“生生不息”。正如,植物往往用体内的毒素来保护自身免遭伤害并抵御食草动物的侵害,如果我们摄入适当数量的植物,那么这些毒素可能会刺激我们的肌体发展。市场在不断变化,抗得过每次“病变”的企业将生存下来,而抵不住的终将被淘汰掉,真是“铁打的市场,流水的企业”。
其二,找出脆弱性,及时清理问题。如果公司内部出了问题,没有及时清理,时间一长就成了顽疾,弱不禁风,表现出来就是麻烦缠身,问题不断。每次问题看似意外,实则是公司的防御系统已经无法抵御外界的刺激。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众多航运公司负面消息就是很好的诠释。
其三,回归到价值投资,而非投机。价值投资基于实际的营运需求,挖掘盈利点,盈利点实现手段多样,如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增值服务。基于客户需求的航运服务和投资行为才是稳定发展的基石。看似非常简单,人人知晓的目标,在乱花迷人眼,形形色色利益诱惑面前,人性中的“魔鬼”往往占了上风。而平衡“天使”和“恶魔”的关键在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是比别人活得更长久一些,还是贪一时之利,赚一把就撤。在欲望扭曲的冲动下,企业的行为是投机,而非投资。在未来不可测,亦不存在救世主的情况下,投机终将是以一种赌徒的心态被迫下注,即是“赌”,那就愿赌服输,怨不得别人。
最后,对于目前航运市场的大萧条,我想借用老子《道德经》的智者之言聊以宽慰。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意思是自然有其必然性的因果规律可循,今日之“果”,皆是往日之“因”。天地尚不能长久,何况市场乎?凄凄惨惨的大萧条终将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