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的特点及文化弱势国家的对策
2017-01-09张艺腾
张艺腾
摘要: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传播性,并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体现在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弱势国家对西方外来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先进的数字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个体的自我意识提升等。这些特点的出现使得西方的文化渗透和文化入侵更加隐蔽。对此,处于文化弱势的国家应增强文化自信,保持文化独特性,加强网络空间的文化生产与传播,以应对国际文化传播的新特点。
关键词:数字信息化; 国际文化传播; 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6-0082-05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间,通信技术空前发展,移动信息化终端高度普及,在先进技术的带动下,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便捷通畅,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外来文化的渗透与传播,对本土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其影响甚至比殖民霸权时期的文化入侵更加深入,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渗透更为隐蔽。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不得不动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如2015年3月泰国文化部发文规定,禁止在互联网上分享或转发拍摄自己胸部的照片,并提醒无论是本国公民还是异国游客,依照2007年生效的《计算机犯罪法案》的规定,当事人可能会面临5年监禁,因为泰国官方认为这一现象和本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相背离。相关的报道引发了各国媒体的震动和学者的思考:在信息数字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呈现怎样的态势和发展特点?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帝国主义”的大背景下,面对西方强势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该如何行动才能一方面有效地防御外来不良文化对民族价值观的冲击,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增强自己对外文化传播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呢?
一、文化的特点
关于文化的概念学界历来争议不断,立场和角度的不同很难让研究者们达成统一共识。但是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结构中的上层建筑,与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结构紧密相连,其自身有以下特点:
(一)文化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文化常与“传统”一词相连,是民族或某一意识共同体的精神沉淀物,它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是某种思维或行为习惯,也可以是生活的习俗,渗透到日常的点点滴滴,贯穿于民族或意识共同体形成的每时每刻。身在其中的人,受惯有文化思维模式的影响,会不由自主地作出与之前熟悉的环境和场景相一致的反应,并形成与前人和同一代人不约而同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不同“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统截然不同,导致每一个民族共同体的人身上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共同体的人的精神气质。同一事件或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民族国家的人群中常常会引起不同的反应,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理解,地域、气候等客观自然条件常常是造成这种不同的最初原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种空间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常常成为影响民族性格的直接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共同体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等。随着时间的累积,这种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成为今天各个民族精神信仰中潜移默化的一部分。
(二)文化具有流动性与传播性
文化是民族内部人们的精神信仰、行为支撑,是人们日常所有生活或思考的体现。作为一个社会形而上的描述和特征,文化会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向四周传播,并随着时空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时间的维度上,不同时代的文化会呈现出与各个时代政治、经济和信息传播方式相对应的特点;在空间维度上,文化会随着人的迁徙和信息的传播而不断地与周边异己文化交流、排斥与融合。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先进的文化代替落后的文化,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文化融合中,很多别具特色的弱势族群的文化被外来的强势文化所同化甚至代替,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但不能由此就排斥甚至拒绝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
历史证明,自我封闭的民族或群体,文化中的愚昧落后成分常常会变本加厉地体现出来,长期的固步自封也会导致民族的败落。因此,各民族共同体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或对抗排斥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大趋势,这种特点不仅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统一政权体系下的民族国家内部、不同地域、小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国际化的文化传播交流中,一方面要学习接受先进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三)文化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
美国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菲斯克认为:“文化具有内在的政治性,主要涉及各种形式的社会权利的分配和可能的再分配。”[1]
文化在世界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历史上,一个文明权力的扩张通常总是同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而且这一文明几乎总是运用它的这种权力向其他社会推行其价值观、实践和体制。[2] 72 因此,国际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的目的。
20世纪经济的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生产与消费的繁荣,也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地位上的强大带来了文化交往上的强势。 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将人权、自由主义以及西方民主等价值观,通过商品或影视作品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大量输入,以期让这些国家的人们理解、接受、消化并最终认同其附着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并通过这种消费和文化熏陶最终达到维护并推广自身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目的。从西方视角看,这种文化传播是“先进”生产方式和文明形式的胜利,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但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上看,这种不由自主的文化消费和选择,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意识形态的变相渗透,是一种文化形式上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这一词汇,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代表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势占领和霸权入侵,在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帝国主义成为近代贫穷落后国家对西方强势入侵国家的称呼,是两者不平等的地位和非自愿交往关系的体现。
二、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新特点
当下,国际文化交流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民间文化交流增多,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全球村的概念进一步缩小,数字掌中村的概念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虽然先进技术的普及拉近了不同国家尤其是不同信仰和政治体制国家人们的心理距离,但在文化吸引力和传播力方面,却带来了更大的鸿沟和差距,掌握数字核心技术的西方国家将其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其他国家。具体来说,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呈现出了以下新的特点。
(一)弱势国家对外来文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与历史上其他时期不同的是,数字信息化时代,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融合或强势文化代替弱势文化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更大程度上是民族国家内部尤其是年轻人主动的自我选择。
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3]155,即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又是为人所服务的。年轻人在完成社会化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与当下社会结合最为紧密的或最流行时尚的文化或社会元素。数字信息化时代西方外来文化以实用的形式与当下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使用数字产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其价值理念,就像泰国人在使用数字产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其自拍并分享胸照的价值理念一样。技术裹挟着时尚的外来文化日渐成为这些国家年轻一代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东方”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当传统七夕节的魅力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情人节的时候,外来异域文化通过媒介的无孔不入和文化的点滴渗透,已经通过青年人逐渐融入民族内部。因此,泰国在对外来文化的入侵进行行政干预的同时,更应该思考,在当前全球化掌中村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或价值观是不是与现实脱节,或其理念与信仰是否得到与时俱进的阐释或应用。这样的思考比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更有效。
总而言之,对于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外来文化的输入与传播,虽然由于政治经济地位造成了其不对等、不公平的现状,但却并非是强制的,而是民族国家内部人民的自愿选择。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民族国家之间,国际交流受到政治理念差异和经济上的自我利益为大思想的影响,使得这种文化的自愿选择,尤其是经济处于相对劣势民族国家的人们的主动自我选择,并非完全合乎理性和有利于本国的长远发展。在当下利益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下,文化不对等交流中的自我选择,常常会影响到民族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意识形态的巩固。
(二)先进的数字技术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先进的数字通讯技术与其不断推陈出新的数字产品不仅传输信息,更担负着传播文化价值的功能,成为价值传播和文化渗透的重要媒介。数字核心技术拥有者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被赋予到每一个技术细节和网络数据节点,随着数字信号的传输而翻山越岭甚至漂洋过海。因此,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的载体已经从上世纪的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等消费性的商品转变成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技术。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国际文化传播的主导权。
近年来,虽然各国互联网技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核心技术和主导力量却依然被西方经济强国所掌握。有数据显示,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先进技术支撑下的不对等基础上的文化入侵正在慢慢呈现。在信息社会,核心国家在“让自己有人聆听”(make themselves heard)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截至2013年,全球10大互联网公司中有8家在美国,而它们的网上用户中,81%都在美国之外。硅谷不仅是全球数字技术的开发中心,更成为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根据地。
新技术、新媒体迅猛发展,使移动互联网有了更加理想化的信息环境,技术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话题的引导者或舆论的关注点,人们享受着数字移动时代带来的丰富资讯和便捷通讯,陶醉在传播地位的提升和改变中,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情、另一面国旗下的言论或行为习惯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迅速获得并分享。人们开始感叹技术改变了生活,但却忽视了先进技术裹挟的资讯或信息处理方式对传统民族价值观的冲击和文化理念的深远影响。
(三)个人主体地位提高,个体自我意识提升
文化本身是一个“表意的体系”,这就使得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话语趋向于对准大众,因为大众媒介代表了当代社会最为重要的“表意的过程与行为”[5]。当下,移动新媒体的产生和应用是数字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打开了国际文化交流的新局面。新媒体的使用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信息传播方式的应用,使社会个体有了选择自我兴趣点的空间,典型的如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发明,让个体对文化信息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形式呈现出更加自我的特点。
21世纪初,TOPtext赋予广告商“购买特定单词使用权”的能力,[6]个人自我意识受到重视,成为今天自媒体模式发展的起点。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化时代,对个性或特殊性的关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引人注目,这种崇尚个性和高度自我的信息传播理念,使得国际文化渗透变得深入而隐秘,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变得更加自由,也更加难以控制。文化渗透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影响到民族中的每一个具体个体,新的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国际文化融合有了社会个体寻求自我兴趣点的空间,通过个体对技术的自愿选择来传播文化、改变理念。但是文化研究的意义是建立在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族群或共同体之上的。泰国的胸拍事件再次证明,微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微博、微信等建立在先进平台技术基础上的微传播载体,通过分享、转发和评论会形成一阵阵的社会潮流或文化风气。这股潮流和风气表面上是个体对于建立在新技术基础上的媒介工具的使用,但深层意义上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土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民族信仰,而类似的事件不断累加,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冲击到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进而动摇民族国家的文化根本。
三、数字信息化时代文化弱势国家应对国际文化传播新特点的策略
台湾文化学者龙应台在散文集《美丽的权利》中认为,我们生来就不是一张白纸。欧洲人生下来就不会面对所谓的“东方文化”,因为他们的文化在近200年来一直都是强势的,他们在自己的文化中自然地生存;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生下来就面对着“西方文化”。
政治、经济处于相对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在谈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时,应该把文化放在共时与历时的向度共同考虑,既看到共时层面上的冲突又看到历时角度上的发展。在数字通信技术带来的全球化掌中村的背景下,敞开大门,意味着可以更好地分享发达国家的经济成果、政治智慧和先进的文化理念,这种接纳无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注意到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给年轻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的同时,还要积极走出去,推广本土文化的海外影响力。费孝通先生曾指出:“如果人们真的做到‘美美与共,也就是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3]289
(一)提升国家的硬实力,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制度核心价值观等的坚守和信仰。表面上看,数字互联网时代让文化差异有了存在空间,个人的网络行为本身受经济、政治地位的影响较少,身处繁华都市的商业精英和身居闭塞大山中的人都可以毫无障碍地没有区别地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成果体验,但不能掉以轻心的是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依然是建立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的话语霸权和主导权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决定了文化传播上的强势或劣势,经济往来中的被动,常常会造成文化传播融合过程中的甘拜下风。处于经济或政治地位相对劣势的民族国家,其文化交流的自主权常常被忽略。文化只有根植于强大的物质之上,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只有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上的文化软实力才能成为其真正的实力。[2]72
面对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而至,经济和军事上的硬实力影响了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不对等、不公平,其本质是强势文化对异域弱势文化的渗透与颠覆,这也是泰国等国家感到恐慌并进行行政干预的根本原因。要避免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入侵,行政干预显然不是最佳的做法,只有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壮大国防军事力量,坚持政治自信,才能在国际文化传播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因此,只有建立在强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基础上的文化,才能更具感召力和吸引力,对外传播才更有自信。
(二)保持自我文化的独特性,把握文化的独特性与全球性的平衡
文化的普遍性指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融合,强势文化同化甚至取代其他弱势文化,从而使某种文化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盛行。文化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种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这一方面与自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关,另一方面与本民族以及本国的社会政治形态紧密相连,产生并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保持并传承自我文化的命脉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数字信息化时代,在全球掌中村的大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强大的政治与经济权力宣扬并试图普及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及行为习惯,把先进的技术与当下社会生产方式和大众传播新媒介紧密相连,使被输入国家的年轻人常常紧随眼下时尚的西方快餐文化,而忽视了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信仰让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认为,这种由数字先进技术带来的文化输出与文化霸权是一种更为隐蔽的文化帝国主义形式,他们称之为“数字帝国主义”,而其造成的后果和危害绝不亚于殖民时期的军事入侵以及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商品涌入,因此,这些学者极力主张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自主性,保持自我文化的独特性。面对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的唇亡齿寒和经济利益的息息相关,以及数字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交方式在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开发,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面对外来文化入侵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三)高度重视互联网空间,加强网络空间的文化生产与传播
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和世界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各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搭建了新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7]
新媒体的产生和应用成为数字信息化时代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背景。 这些由新媒体所产生的信息数据将成为影响国家、地区之间文化话语权的重要因素,谁掌握了具体到每一个个体的大数据,谁就赢得了传播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要充分重视互联网平台,提升网络空间的文化内容品质和民众的网络媒介素养,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从世界各民族和人类共同的人性和品质出发,将民族传统文化与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紧密结合,共同打造有利于人类进步和世界繁荣的网络空间。
就中华民族而言,面对信息化时代新的世界图景,在融入世界大家庭、敞开大门欢迎五湖四海朋友的同时,必须坚持自我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选择,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和普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对外文化传播中掌握主动权,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渗透时有足够的自信和资本从容应对。
国际文化传播的不对等、不公平势必会造成文化帝国主义的出现,但值得提醒的是,“文化战中其实没有真正的胜者,尽管你可以摧毁对方的意识形态,但你在这种斗争中所采取的操控与运用手段也同时使你自己丧失了真正的文化品性……”[8]而这正是文化的最大魅力。因此,不论是对于正在着手用行政手段干涉外来文化渗透的泰国,还是对于拥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应意识到,在敞开大门取经分享先进理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民族共同体中每个个体的自觉意识的培养与自身特性的养成,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以此维护民族文化的根源和血脉。
参考文献:
[1] 约翰·菲斯克. 解读大众文化[M]. 杨全强,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2] 赛谬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3] 费孝通.中国文化的重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4] 弗兰克·卢斯夏诺,黄华莉.数字帝国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92-102.
[5]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冯建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
[6] 巴兰.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M].曹书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
[7]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15-12-16)[2015-12-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6/c_1117481089.htm.
[8] 李书磊.文化战及其限度[J].浙江社会科学,2001(5):155.
责任编辑:赵 玲
Abstract: Culture has some national identity and transmissibility. I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deology.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times,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sp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show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weak countries represented by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chosen Western culture on their own initiatives instead of passively receiving it. The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come important carriers fo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dividual self-awareness is increas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stealthier for Western culture to permeate and invade other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se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culturally vulnerable countries should enhance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maintain the culture uniqueness, and increase the culture produc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of the network space.
Key words: digital 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imperialism; cultural self-conf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