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企业财务通则》框架内容的探讨

2017-01-09石芯瑜

会计之友 2016年23期

石芯瑜

【摘 要】 《企业财务通则》自2007年1月1日修订实施以来,对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规范了企业的财务行为,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财务绩效。但是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现行《企业财务通则》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从现行《企业财务通则》的框架内容入手,结合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找出其存在的问题,试图为《企业财务通则》的进一步修订提供相关建议,使《企业财务通则》更好地发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作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 企业财务通则; 框架内容; 财务体制; 财务活动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3-0025-03

1993年7月1日,我国实施《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旧《通则》),在特定时期,旧《通则》对于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其有效性受到了挑战。2006年财政部对旧《通则》进行了修订,颁发了现行《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相对于旧《通则》,现行《通则》还原了财务管理本质,顺应产权制度改革,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推进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2 ]。但是现行《通则》自2006年发布以来,并没有修订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现状不相适应。因此,对《通则》进行修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行《通则》框架内容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财务管理相关理论,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框架内容进行重构,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完善《通则》提供参考,使《通则》更好地发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作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通则》框架内容问题分析

《通则》作为规范和引导企业财务行为的制度,应该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是现行《通则》的框架内容存在逻辑上的疏漏和理论上的欠缺,值得我们深思。目前《通则》的框架除了总则和附则之外,主要的章节是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信息管理和财务监督[ 3 ]。经过分析,笔者发现《通则》在框架的分配和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下面从理论层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首先,《通则》中涉及到的财务活动并不全面、完整;其次,《通则》的内容存在与其他规范界限模糊之处。

(一)《通则》涉及的财务活动相关问题分析

《通则》的制定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与管理者的利益诉求挂钩,具有主观性,为了防止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主观随意性,故进行规范。因此,《通则》要围绕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规范其财务管理行为。企业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 4 ],《通则》应该针对不同财务活动所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界定。然而,现行《通则》中涉及的财务活动并不全面,其主要章节包括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并没有与投资相关的章节,或者说与投资相关的章节应该与这些并行,目前《通则》的框架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因此可以增加与投资相关的章节。另外,企业财务活动中营运活动应该阐述的是企业在进行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资金营运情况,而不是资产的营运。现行《通则》中资产营运一章论述了企业内部资金、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的管理,这部分资产的管理融入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论述会更具条理性,在此基础上,这一章也论述了对外投资、对外担保、资产损失、处置以及关联方交易的相关规范。可以看出,这部分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的内容应放在与投资相关的章节中,而资产损失和关联交易涉及财务会计的内容,本文下一部分会详细论述,资产营运这一章并不能清晰明确地体现由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

(二)《通则》与其他规范界限模糊的相关问题分析

《通则》作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规范,其内容存在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交叉的部分,导致《通则》与其他规范界限模糊,详述如下。第一,资产减值和关联方交易的相关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的内容,属于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相关领域界定不清,导致交叉重叠,应该删除该部分内容。第二,成本控制当属管理会计中的内容,属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领域界定不清晰,在《通则》中单独成章是不合适的。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财务管理是关于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的管理。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运用特有的方法进行记录、确认、计量,并且以财务报告为主要形式向经济利益相关者进行报告的外部会计。现行《通则》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关联方交易等行为涉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对这部分内容均有详细规定,故现行《通则》论述的这部分内容属于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混淆不清的情况,应该删除。管理会计是为了使企业管理人员对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加工、整理和报告财务资料和其他资料,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经营决策的内部报告会计。对企业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是管理会计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等,并且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领域均涉及成本管理,更加证明成本控制属于管理会计的内容,而现行《通则》将成本控制列为重要规范内容单独成章是不合适的。

二、《企业财务通则》框架内容完善思路

针对《通则》框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本部分对《通则》框架内容进行完善,首先对《通则》框架进行重新表述,随后根据完善后的框架阐述《通则》具体内容,以期为政策制定者修订完善《通则》提供参考。

(一)《企业财务通则》框架完善

明确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象等内容及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相关范围,为《通则》的框架结构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上述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内容的论证,结合现行《通则》的结构和内容,可将《通则》的框架结构定位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第三章资金筹集,从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个角度进行论述;第四章资金投放,从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第五章资金营运,从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三个方面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营运情况进行规范;第六章收益分配;第七章信息管理;第八章财务监督与员工激励,从财务监督和员工激励两个方面进行规范;第九章附则。

完善后的《通则》框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首先,从理论上来讲,《通则》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或客体,即财务活动,故《通则》的框架和内容按照企业的财务活动展开,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信息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托,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率。企业财务管理需要财务监督进行保障,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需要相关政策的激励,财务监督和员工激励能够保障企业财务管理顺利、高效进行。从企业角度讲,《通则》制定的目标是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框架围绕企业的财务活动展开,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便于企业按照相应的财务活动中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从规范制定者的角度讲,完善后的《通则》框架内容,是在原《通则》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与完善,在保留原有框架精髓的情况下,进行了必要补充和删改,使得完善《通则》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二)《企业财务通则》内容完善

针对现行《通则》部分章节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通则》内容进行规范和界定,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第一章,总则。在现行《通则》的制定目标、适用范围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比如财务管理的内容、职能、目标、财务管理的对象及本质等,明晰《通则》的规范对象,同时也为其他章节提供理论铺垫。

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按照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职责)、财务回避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的顺序进行介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规定企业内部各财务活动的运行方式及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因此本章应该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资金控制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内部结算制度、奖励及约束制度。

第三章,资金筹集。本章是规范筹资活动中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两大部分,其中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即向投资者筹资)和债权融资(即向债权人筹资)两类,各部分的比重应有所均衡,在现行《通则》的基础上按照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的顺序进行调整和论述,并且增加对债权融资相关内容的规范。债权融资按照融资渠道分为银行贷款、民间信贷、债券融资等,对筹资活动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涉及筹资方式、筹资规模、资金占用时间以及筹资用途等方面。

第四章,资金投放。本章是规范针对投资活动而进行的财务管理行为,从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两个方面进行规范:为对外扩张而对外投资,即对外进行股权和债权的投资;为扩大再生产而对内投资,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都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对投资活动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涉及投资规模、投资方式和投资结构等重要环节。投资活动是企业的重要财务活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各项活动。规范投资活动涉及的财务管理行为,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五章,资金营运。本章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是针对企业营运活动的财务管理行为。营运活动围绕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相关环节展开,所以,本章的结构可以定位为:企业采购材料或商品时对资金营运的管理,即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财务管理;企业生产在产品、产成品时对资金营运的管理,即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财务管理;企业进行产品销售时对资金营运情况的管理,即企业的销售活动进行的财务管理。

第六章,收益分配。本章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是对收益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的财务管理行为,从收益来源和收益分配两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界定。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外投资等角度对收益来源进行规范。从收益分配时间、收益分配对象、收益分配顺序等方面对收益分配这一重要财务活动中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

第七章,信息管理。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率,对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通则》的内容应该根据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此这一章节在现有基础上应该增加关于新的财务管理组织、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工具等相关内容,如财务共享中心、全面预算管理、平衡计分卡等,使《通则》的相关内容能够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接轨。

第八章,财务监督与员工激励。在现有财务监督的基础上,增加员工激励内容,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在这一部分中,主体是介绍精神激励、薪酬激励、晋升激励等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对股票期权、管理者持股、年薪制等具体激励机制进行规范。

第九章,附则。

三、结论及相关建议

由于《通则》长时间并未进行修订和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通则》进行指引,因此修订《通则》刻不容缓。本文结合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通则》框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并对《通则》的框架内容进行重构,增加了与投资相关、员工激励的章节,并对其他章节进行了调整。现行《通则》除了框架内容不完善之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通则》的内容基本是概括性的,而企业中具体的财务情况是十分繁琐和复杂的,只有方向性的指引,并不能发挥《通则》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作用[ 5 ]。应该丰富企业财务制度框架,既有基本规范(《通则》属于基本规范)又有具体实施细则、应用案例。企业应当按照《通则》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财政部应对此进行适度引导[ 6 ]。企业可以根据《通则》,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进行财务管理活动,达到既符合《通则》的要求,又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盖地,栾甫贵.关于《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4):25-27.

[2] 张先治.《企业财务通则》建立的理论基础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6(7):11-13.

[3] 王斌,周慷.《企业财务通则》:理论依据与逻辑创新[J].会计之友,2007(10):63-66.

[4] 张先治.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研究:基于会计学科定位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7(6):48-54.

[5] 陈艳萍.《企业财务通则》实施问题思考[J].财会通讯,2009(7):115-116.

[6] 朱元午.论《企业财务通则》修订中的四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6(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