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
2017-01-09赖清玉
赖清玉
摘要:结合多年的园林景观实际实践,从多方面分析阐述了园林景观要点,并对三水区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和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三水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三水位于广佛同城化的西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中部,是佛山市重要核心城市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市政致力于打造高尚住宅区,规划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从广义上讲,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1三水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合理利用三水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植物结构,树形、色彩、线材、质地及比例都有一定的变化,同时使园林景观设计融入浓厚的乡土气息,从而确认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休闲和便利。
1.2保护自然原则
遵循生态原则,符合自然规律,在设计中考虑人与自然界组成之间的关系,尽量保留和引用原有植物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如果要移栽,也要充分考虑与南方土壤气候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群体,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协调规划设计理念的实现。
1.3以人为本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不用年龄的人群的需求,做到雅俗共赏,将人们在景观环境中所发生的感受以及精神展现出来。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在设计中可以适当融入当地民俗风情,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4可持续发展原则
将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好改善作为设计目的,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三水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2.1创造生态景观多样性
以三水雅居乐花园景观一角为例子,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景观要素,在植物造景中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楼盘的夏季温度,提高小区居民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感。同时重视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发挥绿地的抗污作用,创造清新空气,营造健康的植物景观。
2.2保护物种多样性
城市引入的植物种类较多,要合理选择植物,开发利用绿化空间资源,改变单一物种密集的做法。在城市的生态建设中,城市园林绿化占主要地位。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能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色彩和季相的变化,春盛、夏绿、秋实、冬枯是自然现象,要合理科学地搭配好各种植物群体。
2.3维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园林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及土壤、光照等生态因子对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较大,群落下层植物的分布受上层植物所营造的小生境的影响,种类较丰富,且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即:冠盖因子、乔木层高、灌木层性状及乔木层密度因子。群落中光照的分布状况受乔木层的种类组成、密度与冠幅指数等因子的影响,且对下层植物分布有较大的作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表明,群落的景观效应与结构密切相关,在三水地区以南方混交型景观效果最佳。植物群落结构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设计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要尽量合理,才能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3三水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3.1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组合一起可延长观赏期,观叶植物主要有:一品红、变叶木、米兰、吊兰、芦荟、万年青、朱蕉、龙血树等。常绿植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和遮荫效果,如大榕树、香樟、云杉等;而观花的种类有比较多的可以选择,造景上也不拘泥几种,选择色彩对比大的种类和观叶植物进行搭配成规则或不规则图案,都能起到比较好的观赏效果。
3.2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相搭配
在设计前应考虑周围地表、地面、草坪和水池等关系。木本植物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乔木,有明显主干的高大树木;另一类是灌木,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由基部分枝,如:月季、蔷薇、紫荆等。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进行协调,以达到四季常青,有花可赏的效果。
3.3植物层次的搭配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能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同时,不同花期的种类分层配置,可使观赏期延长。如不同高度的植物,由低到高,几层排列,构成多层色层的树种,或者是根据多种造型,用不同的植物填补,使图案多种多样。
4结语
作为园林工作者,要继续认真研究学习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握景观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提倡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使之体现在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各园林要素的优势,为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