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力进军新能源汽车“硬实力”是关键

2017-01-09黄朝晖

中国证券期货 2016年12期
关键词:银隆格力电器董明珠

黄朝晖

今年8月,格力电器宣布将以130亿元估值发行股份收购主营电动车业务的珠海银隆。10月28日,格力召开关于珠海银隆收购案的临时股东大会,因为认为投资者“各怀心思”,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气势逼人,“我进来不鼓掌,还是第一次。”“格力没有亏待你们!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董明珠表示,格力从当初一家亏损企业做到今天13%的利润,近两年分红180亿元,投资格力股票应该着眼长远。

格力电器10月30日晚间公布投票结果:收购方案以略超过三分之二的票数获得通过,但关于配套募资的议案均被股东否决。此次股东大会的参与度很高。有媒体报道,通过现场和网络投票的股东5141人,代表股份32.6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54.2%。在投出反对票的股东中,有第三大股东证金公司。

11月8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出席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6中国品牌论坛”时谈到未来格力时强调:“格力还要做新能源汽车 ,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到世界最好。”董明珠称,未来十年格力空调依然是世界第一,这个无人能够撼动;格力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空调、模具、生活电器、手机都会做;格力还要做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到世界最好。“我最希望给大家来一个智能家庭的服务,当你走出去开的是格力的汽车,打着格力的手机,遥控着家里的温度,这就是我们给你的生活,给所有人带来的生活的改变。”

当天的论坛上,董明珠和京东董事长刘强东同时上台接受访问,董明珠对刘强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董明珠称对刘强东印象深刻,每次合作都很简单,“每次跟刘总在一起给你带来的是一种快乐。刘总还有一点和我性格非常像,我们眼睛里绝对不能揉沙子,他在管理上是非常苛刻的。比如说他的下属,每一层面,如果有不规范的行为,他是毫不留情的,这一点可能我们两个是非常有共鸣,非常相似。我在单位绝不允许我的人和外面有任何不当行为,或者是伤害企业的行为,为个人牟利。”

备受争议的收购

一向备受格力投资者崇拜的董明珠为何在收购案上遭遇重挫?事实上,格力此次收购和募资方案一开始就遭到极大质疑。

格力选择使用全股份支付的方式进行,对中小投资者的摊薄十分严重。根据方案,员工持股计划包括董明珠等6名董事和高管,董明珠个人出资9.37亿元,一个人占据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近40%。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中国家电最“不差钱”的企业,格力本可以不通过这种增发股票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来完成收购。格力三季报显示,其账上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相加超过1000亿。

增发价格太低,收购前景堪忧也让投资者对收购并不认可。董明珠曾表示“收购银隆不仅仅是为了做大营收和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更看重的是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

但是,珠海银隆130亿被认为估值过高。2016年2月,珠海银隆完成第七次增资时,估值仅为66.9亿元。

格力+银隆:一加一大于二

业内人士认为,格力收购银隆将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

首先,格力与银隆虽细分领域不同,但在整体上同属于制造业;此外,格力在工业化生产、电机电控空调技术方面的经验,以及优秀的研发平台、上下游网络和资金等优势都可以给银隆带来支持。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曾多次表示,格力收购银隆并不是为了造车,而是更看重珠海银隆所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这对格力电器未来在储能业务上的布局将大有助益。

格力收购银隆后,未来的银隆新能源将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持续发力。业内人士认为:格力的品牌加上银隆的商业模式、格力的精细化管理加银隆的创新创业速度、格力的实力加银隆的技术、格力的电机电器加银隆的材料和电池,这些都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这也正是格力再造一个千亿级市场和“多元化”产业布局的支撑点。

中小股东为啥不买账

理由之一是,其自身的利益被增发摊薄。8月18日晚间,格力宣布拟作价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格力同时宣布,将向格力集团、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和银通投资等8名特定对象,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方式,募集金额不超过96.94亿元。

据了解,格力电器此前已在员工间开展了认购活动。格力电器宣布,员工持股计划认购金额为23.74亿元,份额为1.53亿股。其中董明珠个人出资9.37亿元,出资金额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39.52%,在增发完成后预计持有格力股份1.3%左右。而增发完成后,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则将由此前的72.87%降至58.65%,摊薄比例在20%左右。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格力手中握有雄厚的现金,完全可以使用自有资金而无需增发。10月30日发布的格力2016年三季报显示,其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虽比去年同期减少61.7%,但也达到141.62亿元。而其当期流动资产的货币资金则达到972.34亿元。

但奥维研究院院长张彦斌表示,空调行业的大资金运作模式决定了格力需要通过募资来完成收购。他表示,空调行业瞬间爆发需求量集中,对资金的需求很大,对流动资金的要求比较高。格力手里钱多是因为手里既有下游经销商的货款,又欠上游供应商的货款,动用账面现金收购,会对格力的经营造成影响。张彦斌认为,导致格力收购遇阻的原因在于格力与中小股东间的沟通工作没有做好。董明珠也在11月4日对外表示:“比如沟通不够,理解不够,说明会没讲清楚,都可能产生一些误会,我觉得很正常;但不等于说不通过就是对我们的否定。”

此外,除了130亿元的收购价意味着溢价234.37%外,珠海银隆本身也正处质疑之中。在格力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之前,珠海银隆宣布与广东中信阳光签订了总价10亿元,包括1000辆新能源汽车的订单。这个数字比珠海银隆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售的1884辆客车的一半还多。

跨界优势风险并存

从家电行业直接进入汽车领域,这一跨度十分大。格力想要在新行业做出不错的业绩,面对的挑战很大。空调和汽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格力擅长的空调技术对于新能源汽车并没有什么帮助,格力目前所熟悉的产品和销售流程也和汽车行业不尽相同,所以进军汽车领域是有风险的。

对于真正的造车技术格力还是个门外汉,而且目前中国汽车在世界地位相对较低,产品主要国内消化,再加上新能源车清查骗补、补贴退坡、推荐目录瘦身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新能源车市场很难一下爆发。

跨界造车不容易

在面对汽车企业大佬们对于造车门槛仍可将外来者挡在门外的观点,董明珠直言:“汽车底盘技术根本不是问题,没有任何门槛”。在笔者看来,格力要造车并没有错,但是过早豪言万一打脸了呢。

当然,在行业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补贴退坡的形势下,跨界造车路上远远不止格力在奋力前行,乐视、苹果、百度、谷歌、杉杉股份等众多企业也是削尖了脑袋都想往里挤。笔者倒是想问一句:造车就真的那么容易吗,缘何引得各领域企业都为之“狂热”?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其实造车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是“汽车挂个电池”而已,其复杂程度就类似于高铁、动车。既要达到普通汽车的各种指标,也要在安全性上全面超越燃油汽车,还要在性价比上超出燃油汽车,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银隆格力电器董明珠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怎么看待美的集团业绩预告
Comparative Efficacies of Next-Generation Insecticides Against Yellow Stem Borer and Their Effects on Natural Enemies in Rice Ecosystem
格力电器未来十年内在价值大探
“铁娘子”董明珠:最好的爱是给儿子发展的空间
格力电器扮演举牌方 引发交易所关注
李贤能:银隆钛高倍率快充 解决新能源汽车之痛
格力电器开板
热刀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