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瘦香菇”爆红网络

2017-01-0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知名度热词小哥

2016年10月10日,“蓝瘦香菇”一词突然在网络上爆红。这个网络热词出自广西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录制的视频。视频中,小哥称自己与女友分手了,很难受也很想哭,因普通话不标准而说成了“蓝瘦,香菇”。这段喜感的夹壮(普通话+壮话)自白迅速点燃朋友圈,并登上微博热搜,不久便被网友争相模仿和改造,还产出了各种好玩的表情包。不过事实上,这位小哥并未失恋,只是当时他的女友出去旅游没怎么搭理他,他担心难过之余便录制了视频发到朋友圈里。10月12日,小哥开通了微博,迅速吸粉30万,又在某平台做起了直播,100多万人观看,俨然成了新一代网红。而作为网络热词,“蓝瘦香菇”很快便被抢注,10月13日,深圳市蓝瘦香菇实业有限公司在深圳市福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万元。

无聊的“蓝瘦香菇”能红多久

类似“蓝瘦香菇”这样突然爆红的热词可谓不胜枚举,从“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贾君鹏”,到放狠话的“叶良辰”。这些网络热词一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话题本身空洞无聊,爆红得莫名其妙,内涵被阐释得五花八门,还有就是,红得快消失得也快。

为什么那么多无聊的话题能成为一时谈资,被抬举到一种社会现象的地步?这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以及网友的从众心理是分不开的。虚拟的网络世界打破了很多现实社会的规则、藩篱、禁忌和约束,且有着病毒式传播的便利,在日益浅薄化、娱乐化的过程中,很多“无聊”话题引发了那么多“有聊”的、一本正经的“过度阐释”,可谓网络社会的一大奇观。

在这些网络热词背后,大多都能看到网络推手的身影,其目的自然是追名逐利。但那些与此毫不相干的网友,他们的热情参与又是所为何来?其实,这些突然爆红的网络热词背后,颇能反映当下猎奇、围观、窥私、恶搞的社会文化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种“网络起哄”,有点“我参与我骄傲”的意思。网络为网友们提供了自由宣泄情感的窗口,公众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和心理诉求在推热新词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和抒发。事实上,大家在这种“造词运动”中可谓各取所需。当事人提高了知名度,网络推手攫取了利益,网友解了寂寞无聊,事外之人则坐山观虎斗。但无聊的终究还是无聊的,热度一过便会烟消云散。

抢注公司要长久,仅靠名气远不够

其实网络热词被抢注已不是新鲜事,里约奥运会火爆的“洪荒之力”、王健林的“赚他一个亿”都已被抢注为商标或公司,而因为抢注公司名字成功的企业却是凤毛麟角。一个企业的好坏和名字关系不大,关键在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能否认网络流行语或许能带来一定的财富,网络热词因具有高关注度、高使用频率,而被初创的企业抢注为公司名称,一创立便具有了天然的知名度,减少了大量的推广费用。然而,网络热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生命力短暂、多为昙花一现,当这些热词被人们遗忘的时候,同名的企业生存处境还会好吗?对于想做品牌、看重长期经营的企业来说,实在没有必要去跟这种风,毕竟长远和稳定很难构建在一时的热点之上。

企业能借到某个网络热词的东风,说明其思维敏捷、行动迅速,已领先别人一步。但是企业有了名气,并不意味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要顺势而为、打造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诚信、公正、服务、专注等品质来塑造品牌形象,从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获得消费者认可,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更长久地生存下去。仅有知名度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就如纸老虎一样,当网络词语的热度消退的时候就会慢慢被淘汰。只有借助网络热词东风的同时,努力打造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好更长久的发展。

猜你喜欢

知名度热词小哥
热词
热词
送炭小哥联盟
热词
快递小哥偷自己包裹,这是什么操作?
古代也有外卖小哥
快递小哥:我们很累
创意运营让“浙江24 小时”知名度从区域走向全国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