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长期给女儿发哲理短信引争议

2017-01-09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哲理短信女儿

“天啦,你爸爸居然给你写信!”2016年10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大二女生李梦洁又收到了父亲的来信,同学这样感叹道。来信共四页,用竖行的硬笔书法习字簿写就。信的开头是:“梦洁,爸爸今天接着与你一起学老子的《道德经》……”面对同学艳羡的神色,她苦笑着说:“身在其中,冷暖自知。”

其实,从初中开始,李梦洁的父亲就开始每天给她发送哲理短信。父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哲理短信给女儿以激励和教育,使其更加发奋努力,更加拼搏上进。而且,李梦洁还要按照父亲的要求,每天打电话说出自己对短信的理解。

对于父亲的行为,李梦洁曾多次提起抗议,父女二人因为哲理短信也发生过争吵。李梦洁认为,父亲的亲笔来信和每天发的哲理短信,不仅是对自己正常学习生活的骚扰,也是一种额外负担——她感到的不是甜蜜和关爱,而是几乎让她窒息的无形的束缚和压制。

每天给女儿发哲理短信是一种病态的爱

每天给女儿发送哲理短信其实是一种病态的心理,也是一种畸形的爱。女儿已经长大上大学了,有自己的思想,作为父亲本应该给予女儿充分的自由,尊重女儿的选择,适时放手,让女儿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想尽办法对女儿的行为进行过多干涉和管束。具体到这件事情上,作为父母关爱女儿,无可厚非,但是关爱却不等于“绑架”, 关爱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适时放手也是一种爱。

再者,对于父亲的行为,李梦洁曾多次提起抗议,父女二人因为哲理短信也发生过争吵,产生过矛盾,充分证明李梦洁对父亲行为的反感和抵制。可是每次父亲都信誓旦旦,承诺不再发送哲理短信,可是之后又故技重施,如此出尔反尔,如何树立父亲的形象?如何让女儿信服?因此,父亲信守承诺、一言九鼎也是一种哲理教育,以身作则的教育远比那些哲理短信更加令人尊重,更加有说服力。每天给女儿发哲理短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对待女儿认真的爱,可是这种爱的方式却让人难以接受,也难以起到教育的目的。

哲理短信的“精神钙”应适时而止

孩子不仅需要食物满足成长需求,也需要精神钙质构建强大的内心世界。人生哲理、名言警句确实可以激励孩子勤奋、坚忍,精神饱满,树立远大理想。然而,好的食物并非多多益善,营养再丰富也只能按需而食,绝不能过多补充,“精神钙”也应如此,适时而止。

显然,李梦洁对爸爸用哲理短信给自己“加餐”并不感冒。较之于其他父母让孩子拼命补课,李爸爸用哲理名言激励女儿的做法,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补课,且更技高一筹。然而,每日一条的励志哲理短信太过频繁,并最终成了负担。李爸爸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哲理短信效果不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让女儿构建大的格局的心愿也成了泡影。可见,“精神钙”并非对谁都有效,也不是多多益善,若子女对此反对排斥,还应适时而止。父母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绝不是理智的选择。

猜你喜欢

哲理短信女儿
海的女儿
道歉短信
代发短信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女儿福
“八一”节日短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