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过“四关”沉着备高考
2017-01-09陆正军
陆正军
高考复习阶段是突击政治学科的大好时机,如何高效利用这一段时间,有效提高政治成绩是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扎实过好“调节心态、构建体系、解读热点、抓好典型”这四关,就有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一、保持平常心态,展现真我风采
高考不仅仅是知识的角逐,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在高考复习阶段,管理情绪、克服焦虑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一,优化情绪,摆正心态。宫本和柳生是日本近代的一流剑客,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师时问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剑客?”宫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柳生说:“哇,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的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就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剑客”。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宫本平静地说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能两眼只盯着一流剑客的招牌,而应沉浸于练剑,你只想着当一流剑客,哪里还有心思专注于练剑。” 实际上,高考复习也需要“执着努力、淡泊名利”,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把平时的作业和考试当作高考,认真对待、绝不马虎应付,把高考当作平常的考试,只要发挥出正常水平就可以了。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多想想自己生活中愉快、开心的事情,把积极情绪调动起来。在紧张、焦虑的时候,不要试图自己独自把所有压力承担下来,可采取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与家人朋友倾诉交流、进行心理咨询等方式来积极应对。
第二,感受成功,保持信心。很多学生的烦恼和痛苦是同别人比出来的,面对别人的成功和得意,咀嚼自己的失败和失意,盯着别人的巨大进步,反观自己的停滞不前,谁的心里能够不酸楚?因此,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有更高的起点,就应该知足了。成功不是超越别人、战胜别人,而是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再说失败也是一件寻常事,我们不要总是以常胜将军来要求自己,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就会离我们愈来愈近。
第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高考复习的时间很有限,我们应该最大效率地利用,同时也要避免心态过于急躁,进步总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对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学生要做的事情不是去畅想尚不确定的将来,为明日做准备的最佳办法就是集中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按部就班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每天坚持不懈,把每一件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好,从某一天来看,也许你做的事情不一定很漂亮,你收获也不一定会很多,但积累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大超乎意料,这中间的关键就在于稳重的心态和稳扎稳打的努力。
第四,劳逸结合,合理作息。到了高考复习阶段,特别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一些学生会没日没夜地学习,甚至以减少睡眠来增加复习时间。其实这是不可取,过度用脑,并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会适得其反。睡眠过程是大脑合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反之,在冲刺阶段过度放松也不可取,高三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人的大脑中枢已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突然过度放松反倒不适应。科学安排生活、劳逸结合更有助于减轻压力,消除疲劳,提高复习效率。
二、清理知识家底,构建理论体系
在高考复习时,如果仍然是简单地阅读教材、识记理论和观点,由于不清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但影响对知识的牢固记忆,在解决问题时也难以有序地提取相关知识。高考复习要从整体去把握教材体系,透过一个个考点的具体内容,用教材之中的隐性线索将零碎的考点串联起来,结成知识网络。
高考政治试题的规定性一般由知识范围、行为主体、试题类型、研究对象等因素构成,试题常常以教材目录中的单元标题、课标题或框标题来限定知识范围,考生只有掌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或每一框的理论知识,才能在解读试题信息的基础上准确调用知识生成答案。如果对理论体系不熟悉,就可能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在高考复习中,要熟悉每一本教材的目录,并以目录为线索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做到系统准确地理解知识结构。比如,复习《经济生活》模块,按照教材目录可用“程序性”的思路来归纳知识,教材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集中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复习《文化生活》模块时,要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路,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为什么——文化的力量”、“怎么办——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逻辑顺序展开。第一、三单元重点在于“感受文化”,一是从“是什么”的角度,感受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的特点,二是从“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发展”的角度,感受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第二、四单元重点在于理解如何发展文化,如何发展中华文化。
准确把握试题的规定性,常常需要明确试题规定的行为主体,特别是解答措施建议类的试题,要以“主体为线索”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进行归类,才能顺利地将试题与教材正确地链接起来。比如,经济生活的主体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三类,按照这三类主体,有关知识可以作如下归纳:
国家(政府):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相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遵循价值规律,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个人:货币财富的所有者——对待金钱的态度;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结构、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新型的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维护劳动者权利、提高就业竞争力;理智投资者——家庭投资理财的方式、理性投资;诚信纳税人——奉献回报社会。
三、解读时政热点,培养发散思维
在高考政治试题中,有的时政热点直接作为试题载体,有的则是通过生活化的素材间接体现时政热点。在高考复习阶段,学习时政的目标主要有两条:一是提前熟悉试题模式和情景,通过学习时政热点,了解时政知识,在考场上遇到相关热点的试题,考生不会感到陌生,从而有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很多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不能一一体现在教材上,通过学习时政热点,可以帮助考生结合时政复习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鉴于学习时政热点的上述目标,学习时政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以主干知识作为选择学习内容的标准。在高考复习阶段,要选择符合中学生实际,与教材核心主干知识有密切联系,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理解的时政热点,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以热点的主要事实和基本观点为线索,调动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把考点与热点链接起来,以理析事,以事明理,事理交融。对热点的剖析也不是越深越好,要以教材的理论为限度,抓住精要内容,如果不顾教材实际,过分深入地挖掘热点,浪费了时间不说,况且有些问题,也不是中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所能认识和解决的。
第二,该浅则浅,该深则深。对于大多数的时政热点我们都可以浅尝则止,并不需要我们去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尽量扩大时政阅读面,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重大政策或热点事件的背景。但是,对于重大时政我们又不能满足于跑马观花,要依据重大时政重构知识体系,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时政专题在结构上一般应包括:热点综述,主要是简要概括热点的主要内容;内容分析,对热点相关内容作简要介绍,或分析背景和原因,或探究影响和意义,或介绍相关方针政策;链接考点,分析热点内容所体现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典型题例,回顾近年高考对该热点的考查情况,精选各地模拟试卷和复习资料中涉及该热点的新题,通过训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三,识记和运用时政术语。从高考的评分要求来看,一份好的非选择题答案,要把基本理论与材料、时政有机融合起来,特别是适当地使用时政语言,既能够使答案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避免简单地就事论事,同时也能使答案具备鲜明的学科特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把时政术语正确地用到自己的答案中去,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记忆和训练。
四、聚焦真题和错题,优化思维程序
高考复习阶段要重视解题训练,但不宜大量盲目地练题,切忌乱找题、乱做题,因为这些试题的质量参差不齐,做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应该把训练的重点放在重温高考真题和错题上。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精雕细琢、千锤百炼而来的,反映了命题者对考试目标的深思熟虑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在整个高三复习中,近五年的高考真题至少做三遍,在冲刺复习阶段高考真题至少做一遍,通过解答高考真题才能更好地领会高考命题的方向,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与其大量盲目地刷题,还不如多研究一下高考真题、揣摩高考试题的类型,并学习借鉴有关资料对试题的分类讲解,建立考生自己的题型体系,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与解答程序。在参加模拟考试和完成作业时,尝试着运用这些规律和要求分析试题,按该类试题的解答程序和解题技巧进行审题、答题,在实战中弄清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弱点,集中精力加以攻克,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不但能大大提升答题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答案的针对性。
每次练习或测试后,考生总会有一大堆遗憾,许多题目老师讲过了,自己也做过甚至考过了,有的甚至还反复做过多次了,但最终还是出错了。究其原因,除了学习基础欠缺,某些知识点、技能没有得到很好掌握外,还有就是学生对错题价值的认识不够,对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错题,往往只是简单订正,没有深入分析原因,更没有错题记录。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错题集”,是完善题型体系、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捷径。一本好的“错题集”就是学生个人知识漏洞的题典,在复习阶段,“错题集”就是最具针对性的私人定制资料,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集”浏览一下,找出错题背后的知识漏洞、思维误区、方法错误,在错题中淘“金”。我们也可以每天安排5-10分钟对前一阶段特别是前一天的错题看一次或者再做一遍,以检测自己是否真懂,或者是阅读针对错题所写的自我反思,让曾经犯过的错误在大脑中再一次被否定,从而避免再犯。考前最后一周可以自己选择一些没把握的旧题再做一遍,深入分析,总结规律,以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