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时代,写出真我

2017-01-09阳雄章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作文题驱动审题

阳雄章

从2016年起,广东高考正式回归全国高考统一命题,采用全国新课标试卷Ⅰ卷,其中语文试卷与原全国高考广东语文卷无论是形式上还是难度上都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作文,与原来广东的新材料作文相比,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和发挥,从而展现出学生真正的语文水平,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本人经过2016年的高三高考备考,对指导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有了一些心得,特整理成文,以期对正奋战于高三一线的老师有所启发。

综合2015年和2016年全国高考的四个新课标作文题来看,形式上都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但对广大广东考生而言,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个全新的作文题型,它有哪些特点,我们又该如何写好它呢?以下我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形式、内容和写作要求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形式特点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它跟之前的新材料作文题有什么区别呢?深圳的鲁力老师曾在《语文月刊》上发表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钩沉》有过这样的比较:

就要求限制而言,

“传统”材料作文较为宽松,便于自由发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必须严格按照各项“任务指令”行文。

在这里,鲁老师告诉我们,任务驱动型作文在题目的形式上是有标志的,那就是它有严格的“任务指令”,以任务来“驱动”写作。下面以2015年全国课标Ⅱ卷作文题为例来进行说明: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命题者交给考生的“任务”,考生的作文必须要严格按照这里的各项指令进行:回答“谁更具风采”(很明确,必须三人中选一人)、材料内容和含义(当代风采人物评选、三名候选人的特点)、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一定要有判断和比较),这就是任务驱动。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2015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从广东卷高考作文题我们发现,它根本没有那种“布置任务”的文字,连类似的提示性语言也没有,只是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至于“内容和含义”具体是什么,考生以什么为中心来写,没有提示,纯粹依靠学生自己对材料的理解,所以它的审题难度比较大。

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发现,从试题命题的形式来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更明确,审题难度降低了。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内容特点

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作文题目取材的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先来看看近几年的广东卷和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题:

2013年新课标卷Ⅰ:切割钻石的故事

新课标Ⅱ:关于同学关系的看法

广东卷:热心慈善的富翁捐助三个贫困家庭的故事

2014年新课标卷Ⅰ:关于山羊过独木桥的规则讨论

新课标卷Ⅱ:禁止给野生动物喂食的材料

广东卷: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不同

2015年新课标卷Ⅰ:女大学生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上打电话

新课标卷Ⅱ:评选风采人物

广东卷:从不同途径感知自然

2016年新课标卷Ⅰ:关于考试成绩的漫画材料

新课标卷Ⅱ: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

从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们要么取材于社会上的真实事件,甚至是新闻事件,要么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写作的要求要么是表明你的态度,要么是阐述你的看法。这种考查方式,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考查学生的知识面,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考生能关注生活,感悟生活,这样写作才能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反观广东卷的作文题,内容就抽象许多。富翁捐助不知道是否改编于事实﹙全国卷的切割钻石、小陈举报父亲,甚至大李等都有生活原型﹚,这个材料所说的类似事件学生可能有所关注,跟学生的生活也算比较近吧,但后来的黑白照片和数码技术、不同途径感知自然,跟学生生活就有明显距离,大多数学生平时不会去关注、思考这些方面的事物。而且写作要求是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广东高考的这种类型的作文题 ,口子开得实在太小,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有限,虽说有利于防止套作,却不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写作水平。2014年高考完,我们几位老师曾讨论怎样才能对黑白照片和数码技术这个材料的立意进行拓展,写出点新意,结果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材料内容和写作要求的改变,直接导致作文评价方向的改变。有专家指出,现在的作文评价标准,由以前的材料作文“看文章写得好不好”,到现在转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看文章说得有没有道理”。以前是“写文章”,现在是“谈看法”。以前评文章可能更看重技巧和文字功夫,看有没有引用其它材料之类;现在则更侧重文章的行文思路和逻辑,能不能把自己对事件、问题的看法表达清楚。

所以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不应该再像过去那样,强调让学生去记忆写作素材,而应该让学生多关注新闻,多了解周围事物,多看看新闻评论,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加强自己的思维训练,这样才能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准确写出真实的自己。

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训练

明确了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下面来谈谈怎么训练,这里主要突出跟以往的作文训练不太一致的地方,诸如语言、议论文的结构等等在此就不涉及了。

1. 审题:读懂要求,接受任务

既然任务驱动型作文是高考作文的新形式,那么我们在高考备考时就应该找这种类型来练,而且最好找跟高考题比较接近的作文题目来练习。比如2016届的广州市一测题: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要抓住“布置任务”的段落仔细推敲:材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任务构思立意,展开论述。

2016届的广州市一测作文题是一则值得肯定的作文材料,完全模仿2015年全国卷的“评选风采人物”,而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很容易读懂题目:材料的中心事件明确,是要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任务明确,是让考生谈谈“哪一则更合适”发表。根据这个任务继续思考,“哪一则更合适”发表,判断“更合适”的依据是什么呢?然后我们就会找到第一段的两个关键词“温度”和“人情味”,写作任务就可以表述为“哪一则新闻更能体现温度和人情味”,到此审题任务完成。

相对而言,2016年广州市高三“二测”作文题的审题难度大大加强,这个题目是这样给学生 “布置的任务”的: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从形式看,这个作文题是模仿女大学生小陈举报父亲的那道高考作文题,也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但命题质量明显不如一测作文题。一测作文题,命题者给学生的任务明确清晰: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考生只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了。二测题也是模仿任务驱动,但是这个“任务”对学生而言有两个大坑(审题难点),一是不是要求学生回答自己怎么看,而是要求学生从“四方中选择一方”来回应非议,要求学生从别人的角度来写,这种出题方式在全国卷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这相当于女大学生小陈举报父亲那则材料中,把写做任务改为要求学生从小陈的角度写信给父亲,而高考真题的任务是“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考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回应“非议”,题目材料中并没有出现非议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自己的理解去想象题目中方方面面的人物会有些什么非议,然后再加以回应,不少学生连“非议”都弄不懂,更何况还有“回应”呢。确实,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要求太高,太为难学生了。这种类型的题目跟全国新课标卷差距太大,最好不要给学生练。

2. 立意:严守任务,切忌“旁逸”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要么是讲述新闻,要么是点出现象。学生要想写得好,写得深入,往往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如果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更好了。学生们明白这一点,所以往往喜欢在基本问题还没有说清楚时,就往深层次挖掘,而且觉得挖得越深越好,这种想法是不太好的,因为深层次的探讨一定是建立在对基本材料的分析的基础上的。而且由于水平问题,学生往往挖偏方向,“旁逸斜出”,导致论点有偏颇。

比如2016年的广州市一测作文题,透过这三则材料的表述(现象),我们看到的是“油条哥”的“诚信”、医生的“敬业”、画展举办方的“宽容”(本质),这是三则材料的“暖点”。这三则材料如果学生能够读出它们的本质已经够深入了。例如我们认为“油条哥”的材料适合发表,“暖人心”,那就要突出他的诚信,然后可以写“油条哥”的对立面、不讲诚信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让人“寒心”,然后再写“油条哥”正面形象带来的社会正能量的影响,最终凭借人人讲诚信,社会更“温暖”。这就是始终严守命题者的任务来立意的。相反,如果在挖掘出他的诚信后,再横向联系现代社会的诚信缺失现象、挖掘诚信缺失的根源,或者写诚信的作用、为什么要诚信、怎样做到诚信之类,这就是“旁逸斜出”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跟命题者要求回答的“任务”无关了,这些论述不是在回答“哪一则材料更合适”在《暖闻》上发表了。其实这也正是以前的材料作文或者话题作文的写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以前的作文写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又比如下面这道作文题:

八年前,刘宁以凉山某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身上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父母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而远大的前途。然而,毕业后,刘宁做过国企客服,做过网页游戏工作,还做过不少其它的工作,他都因觉得不合适而辞职了,最终不得不四处流浪。他说:“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而他的父母却因他的任性而气到泪流不止,多年养育、多年盼望的结果,没想到会是这个样子。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现你的思考和看法,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个材料的核心事件是刘宁因“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而四处流浪,考生接到的任务是怎么看待刘宁的这种行为,隐含的比较内容是权利与义务(任性是权利,回报家庭社会是义务)。对这个材料的看法,赞同刘宁的,是赞成“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这种选择是他的自由,怎样选择工作是他的权利等;不赞成他的,主要从道德层面对他的行为进行否定,认为他应该报答父母,所以应该先满足物质条件,再追求精神生活,从哲学观点来看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严守任务立意。

但不少学生写着写着就“旁逸斜出”了。有学生在引用完材料后就直接写道:刘宁这种行为就是不孝,有违我国“百善孝为先”的古训!那么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扣题准不准确呢?应该说在文中提一下这个观点没问题,但是假如把它当作一条主要理由来扣题就不太准确了,因为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并没有说刘宁不愿赡养父母之类的话。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学生是这么推理的:刘宁这么任性,宁愿四处流浪也不工作,那他就不能赡养父母,而赡养父母是他应尽的义务,不能赡养父母就是不孝。从这个推断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孝”是刘宁行为的一个结果。如果我们直接把“不孝”当做一条理由来回答“怎样看待刘宁的行为”这个任务,有些牵强。而如果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只从材料推断到“赡养父母是他应尽的义务”,不再继续“深挖”,而是就此抓住义务论述,“刘宁的这种行为使他不能尽赡养父母的义务”,这还是在围绕命题者的“任务”写作。所以出现这种论点说不到要点上,导致偏离“任务”的原因,就在于学生深挖了一层,挖偏了,“旁逸”了。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应该要始终围绕材料来议论,无论是横向联系,还是纵向挖掘,始终要严守命题者的任务,这点是必须牢记的。

在审题立意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深层立意,往哪个方向挖掘,以下这些方面可以作为参考:政治哲学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层面、社会层面和伦理道德层面等等,比如上面提到的关于评选风采人物的作文题,三则材料分别扣创新、敬业和精神追求等主题,16年高考漫画题,可以扣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等主题。它们就是分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哲学观方面来进行挖掘,从而写出深度的。

3. 构思:抓住关键,慎重比较

所谓“抓住关键”,是说我们在作比较的时候,要比到关键点上。比如上面提到的广州市一测题,几则材料比较的关键点就是温度、人情味,比的是哪一则新闻更“暖”人。所谓“慎重比较”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作“权衡比较”,这种比较的材料可分为“显性比较”类和“隐性比较”类,隐性比较不易察觉,在审题、立意和构思的时候需要慎重;二是在构思时,运用比较手法的时候要想清楚比对点,要通过对比突出文章的重心。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之前的材料作文中其实也含有比较的意思,比如2014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在这个题目中,材料的两个段落就是一组比较:黑白照片时代和数码技术时代的照片给人的不同感受。这个材料,比较的点有几个,比如照片的“多”“少”、模糊不模糊、包含情感的多少等等,材料中的比较点不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么集中,且多为显性比较。2015年的广东题也与此类似。

显性比较就是题目材料有明显的对比现象,如上面例举的广东高考作文题,或者有“权衡比较”字眼的,如2015全国新课标Ⅱ卷的“风采人物”题;“隐性比较”是题目要求中虽没有带“权衡比较”字样,材料之间也没有比较,但写作中仍需使用比较手法的,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女儿举报父亲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这就是一则典型的“隐性比较”的材料作文题,这个材料的比较点在哪里呢?其实就在于情与法的考量:女儿为什么要举报父亲?女儿为什么不能举报父亲?女儿举报父亲之所以成为新闻,就因为它涉及到情与法的问题。构思的时候一定要能想到这些,注意到这种“隐性比较”,这样才能写出深度。

作比较的时候还要注意抓准材料的比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无论是单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形式无论是显性比较还是隐性比较,都有它的比对点。只有抓准比对点,才能突出重心。

仍以2016年广州市一测题为例。不久前我用这个材料来训练学生作文。题目中的三则材料,不少学生觉得第二则材料的感人之处在于“父爱”“亲情”,然后发表议论:父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但是这里的父爱也让人觉得凄凉!如果从父亲的角度来分析,这则新闻确实很难让人感受到“暖”意,这时我们就应该想,为什么这个材料会成为《暖闻》的候选材料呢?假如换一个角度——从儿子的角度分析,“暖”意马上就出来了:儿子作为医生,上班期间要履行自己作为医生的职责,无暇顾及自己的父亲,这体现的是儿子的敬业精神,舍小家为大家,也许这才是命题者给这个材料准备的“暖点”。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材料才能跟其它两则材料进行对比:诚信之暖、敬业之暖、宽容之暖,哪一个更暖?学生没有全面分析材料,导致找不准比对点。在这次练习中,起码有一半学生把三个材料各自独立成段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来进行分析,为什么其它两则新闻不够暖,只有这一条新闻才暖人心。虽然审题没错,但是这样比较着来写往往就不能突出重心了。比如写“油条哥”暖人心,是因为他的诚信,而生意人讲诚信,影响的是千家万户,从这点来看,材料二三传达的“暖意”的影响力就比不上“油条哥”了。然后就可以以 “诚信暖人心”来展开谈看法了。这样比较,既突出了材料一,材料二三也完成了作为比较物的作用,也严守了材料中的任务。

4. 论证:多向思维,理清逻辑

这是我要说的最后一点,其实也是最难训练的一点。

考场作文备考,很多作文技巧方面的内容是可以教会的,比如怎样审题,文章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引用材料,怎样运用论证方法等等,也有些是短期内教不会的,诸如书写、语言的规范等,但最难训练的,应该就是人的思维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除了考查一个人的基本写作能力之外,它还考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短期内很难训练。关于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公认的难题,本文无意涉及,所以这里的“多向思维”,指的是论证时要多向考虑,多角度论证;在进行多角度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理清逻辑顺序。

我曾给学生训练过以下作文题:

昨日,重庆475路公交车上发生了一件奇葩事:车厢站满了乘客,一条小狗却堂而皇之坐在座位上。乘客希望狗主人将狗抱起,把座位让给年纪较大的乘客,狗主人反而理直气壮表示,自己为狗儿刷了卡,可以坐一个座位。面对乘客指责,狗主人甚至背对乘客,不理不睬,一直到杨家坪下车,狗主人都没有为其他乘客让座。

(8月19日《重庆商报》)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不少学生赞同狗主人的做法,理由是:

(1)人有人权,狗有狗权。人是一条生命,狗也是一条生命。

(2)人买票可以坐座位,狗买票当然也可以坐座位。

(3)狗主人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关爱。

(4)狗上公交,不会对人有害,它不是对狗主人也无害吗?

(5)狗上公交车不对,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给市民提供的福利,狗不应该享受,但是狗狗可以坐火车。

(6)为什么狗不可以上公交,导盲犬、警犬不都可以吗?

有学生反对这样做,也只是认为:狗狗可能拉排泄物弄脏座椅,等等。

以上种种观点,说明现在部分学生思维之简单幼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学生思维不成熟,常常纠缠于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执着于某一方面,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上述材料的核心事件是宠物能不能占用人类的公共空间,也涉及人类给宠物定位的问题。在大城市,禁止普通的狗上公交,主要是要保护公共场所中人的利益,这是最基本的一点。学生们把狗权等同于人权,是不看场所,说的好听点是过于“泛爱”了,真不知道他们坐车时是不是真的很喜欢周围都是陌生的各种宠物呢?我们应该尊重生命,这没问题,但是当狗跟人争座位的时候,当人命跟狗命比较的时候,当狗命威胁到人命的时候,在这个人类建造的世界和人类制定的以保护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规则中,狗命还是不应该高于人命的。事实上很多养狗家庭,人都是要打狂犬疫苗的;由于长期跟狗相处,狗身上的病菌可能对狗主人不会产生危害,但对陌生人就可能会产生危害。城市里人口众多,公共交通工具空间狭窄,宠物完全可能危害人类,所以一般城市都禁止人们携带宠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很多学生既没有关注过这种事情,考试时也不会进行多角度分析,只抓一点而不及其余,从而导致观点简单幼稚。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类问题呢?虽然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展开论证时有一个跟传统作文不同的重要特点,就是它不是只能就一个中心论点论证,而是可以就材料来谈,可以有多种看法,从多角度论证,但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比如上面举的例子,很多观点是从法律的层面(权利)来进行阐述的,这个没错,但现实社会中除了法律,很多的行为规范更是依靠伦理道德来维持的,从这个层面看,人当然比狗重要。前面举过的刘宁的材料也是这样。况且法律方面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义务,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是义务,带宠物去公共场所就可能威胁他人的合法权益。

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在看待问题时我们常常可以从法律、伦理道德(生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社会舆论(媒体)、教育等层面来多角度分析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这样思考才可能比较全面客观。

如果从一个层面来论述,也需要理清层次,比如2016年的漫画材料题: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漫画的内容讲的是随着孩子学习分数的变化,得到不同的奖惩。因为是讲学习,所以应该从教育的角度来进行解读;又因为反应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所以更深层的理解应该涉及社会层面。在家长或老师眼中,学生的优秀与否全看考试的分数,唯分数是论。其实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不能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给予准确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他们的茁壮成长,而之所以教育方面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社会上人才竞争的激烈和现代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导致教育偏离了它本来的方向,这是分析到了社会的层面。只从教育层面分析也可以这样写:由结果追溯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阐明应试教育过于看重分数给学生造成的种种伤害,分析其弊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作时还可以联系现实,由此及彼,呼吁我们不要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要把分数的高低当作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树立健全的成才观,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落到实处。这就是始终围绕教育在写,层次分明,注意这些观点的逻辑顺序,由浅到深来展开。

以上从内容、形式上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和以前的材料作文进行了比较,然后又从四个方面强调了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至于其它方面的训练,这里就不再涉及了。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作文题驱动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