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足迹 诠释民主深意
——检察日报《声音周刊》“十八大特别报道”策划回顾
2017-01-09谢文英
■谢文英
探寻历史足迹 诠释民主深意
——检察日报《声音周刊》“十八大特别报道”策划回顾
■谢文英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简称 “十八大”)开幕。11月12日,检察日报 《声音周刊》四版联动,推出 “十八大特别报道”。
四个版面围绕权利 (力)和民主两大核心,以舞动的红色绸带贯穿人物、权利、权力和民主四个版块。 “特别报道”既与党的十七大会议内容一脉相承,又紧扣党的十八大核心精神,立意高远、气势宏大。即便四年之后的今天再翻看,仍令人眼前一亮。回望这次策划背后的点点滴滴,或许可以为今后更精彩的谋篇布局提供一些思路。
提前一月动意,以史鉴今酝酿报道方案
在十八大召开前一个多月,时任 《声音周刊》编辑部主任庄永廉就动意策划这次“特别报道”。 “党的十八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立足法治解读这次会议的重要精神,是我们的优势,”庄永廉说。2012年国庆节刚过,她就与当时分管 《声音周刊》的副总编辑肖玮进行了沟通,并得到肖玮的大力支持。
接下来就是酝酿整体布局和报道方案。 “特别报道”的出刊时间定在大会开幕后的第4天,也就是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如果等到大会召开后再去策划,时间肯定来不及。可是会还没有开,如何预判这次会议的重要精神、核心内容?这是此次策划最困难的地方。
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要解读好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不可能脱离十六大、十七大这些重要的历史背景。当时策划的基本思路是:不能泛泛地、面面俱到地诠释这次会议,要立足法治视角,向前延伸,从盘点党的十七大以来五年的法治足迹着手,以史鉴今,向内挖掘民主深意。从最初的粗线条整理,到反复细化,再到最终形成大事记。我们在梳理过程中发现,党的十七大以来,无论政府职权,还是公民权利 (力)和民主是永恒不变的核心议题。而且,通过对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对党的十八大会议的铺垫报道的研究,不难推测,党的十八大会继续深化这个核心议题。鉴于此, “十八大特别报道”围绕 “权利 (力)和民主”开启策划。
封面要展现最精彩的内容。此前曾有评论,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增加了政法系统代表,他们将成为影响中国法治决策走向的重要力量。那么,哪些政法面孔会出现在十八大会议上,这些党代表的构成比例有哪些特点,又有怎样的深意?人是一切权利(力)和民主的主体,封面内容最终确定为 “人物篇”,展现十八大代表中的政法面孔。
封底是 “特别报道”的高潮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并明确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路线——“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党内民主的拓展和提速,不仅有利于执政党自身的成长,也将对整个国家的民主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党内民主是如何带动人民民主的呢?把这个历史梳理出来,就是对民主的有力解读。权衡再三, “民主篇”是封底的不二选择。中间两个版面,则用来盘点党领导人民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探索和收获。
多部门合作,通力打造每一篇力作
《声音周刊》编辑部当时只有两名编辑,要完成如此宏大的策划,急需借助外力。报社编委会确定由总编室、新闻中心、 《声音周刊》编辑部和文艺副刊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这次特别报道。
我是这次 “特别报道”第五版和第七版的编辑,清楚地记得当时庄永廉主任的策划方案写得非常详细,把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头,谁负责哪个版面,版面上需要配哪些图表;谁负责约稿,以及约稿要求等等,都很明确。
约稿之后,庄永廉还多次与作者沟通,商定稿件架构,明确具体要求。 “权利篇” 《让权利彰显公民尊严》的作者柴春元回忆说:“这篇报道的策划比较开放,庄主任与我沟通过多次。查资料、调结构,折腾了一周时间。初稿写好后,还换了几个事例。”
《十八大代表中的政法面孔》是 “特别报道”中最见功力的一篇。作者是新闻中心副主任郭洪平。据他回忆,写稿时各省正在陆续公布十八大代表名单,但是公布内容都非常简单,多数只有名单,没有职务、简历,也没有照片。要从中找出政法面孔,只能一个一个地去查,一个一个地去反复核对。 “光查找资料就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分析、写作用了一天半。”郭洪平说,报社当时刚刚兴起文本分析,这篇文章也是一次文本分析的尝试。这篇文章也是当时版面中转载量最大的。
《美丽中国,不能没有法治风景》堪称 “特别报道”中的点睛之笔,作者是肖玮。文章巧妙地将美丽中国与检察日报的法治特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美丽中国,不能没有法治风景”这一提法,也为当时各大网站所引用。
记得 “特别报道”中每一篇报道的作者,都是与各部门主任沟通后,根据稿件要求和记者的专长、特点来确定的。文章写成后,又经过反复的打磨、检索、核对,“特别报道”的每一篇稿件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都是精品力作。
版面语言丰富,细节彰显策划思路
“特别报道”中最醒目、最别致的,是那条贯穿上下,联动四个版面的红色绸缎。这条绸带出自文艺副刊部郭山泽老师之手。
这次的版面设计修改了多次,既靠它营造喜庆氛围,又靠它活跃版面、突出主旨,而运用飘带联动四个版面的设计模式在报社还是首次采用。舞动的飘带将党徽推向最高端,突出了主旨;各个版在绸缎中间位置配上篇名,则统领各个版面。
各版最顶端的一段话,是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摘抄的内容,高屋建瓴,与版面内容相呼应。用黑体字突出处理。文章标题的字数和表述形式统一。封面、封底都是11个字,六版、七版都是9个字,而且都使用 “让”字句。细微之处可见精耕细作。
版面用图非常讲究。以封面十八大代表中的政法面孔为例,32位代表的照片,没有一张是标准照,都是编辑在网上精心选取的生活照,目的是让版面鲜活起来。
“图说权利” “图说权力”,每一组配图都与稿件内容、版面主旨相吻合。“代表结构”则是检察日报较早融合新媒体技术进行报道的例证。这组图将十八大代表的构成特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美观而且直观,放在封底,很好地达到了与封面内容相互呼应的效果。
在 “十八大特别报道”中,呈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亮丽的版面,厚重的文章,还有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法治风景。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 《声音周刊》编辑部编辑)
2012年11月12日检察日报 《声音周刊》 “十八大特别报道”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