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刻简介(三十六)

2017-01-09沈红叶

老年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碑石武侯祠柳公权

沈红叶

中国石刻简介(三十六)

沈红叶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局部) 拓片

《武侯祠堂碑》(局部) 拓片

《柳州罗池庙碑》(局部) 拓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正书,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唐建中二年(781年)二月四日立于大秦寺院中,明天启三年(1 623年)出土,现藏西安碑林第二室。此碑身高197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102厘米,32行,行书62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所撰内容,文字优美,书法温润,堪称唐碑上乘。碑文记述了当时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表现了唐政府当时包容、自由、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宗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武侯祠堂碑》,又称《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正书,裴度撰,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名匠鲁建刻。唐元和四年(809年)立,现存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内。此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24行,全文1094字。其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和跋语。此碑碑文书法飘洒雄逸,结体疏朗,因文章、书法、镌刻俱精,世称“三绝碑”。

《柳州罗池庙碑》,正书,韩愈撰,沈传师书。唐长庆元年(821年)正月十一日立,时年沈传师53岁。碑石原立于柳州罗池庙内,今早已不存。碑文书法清劲圆润,骨法神健,结字虽较为瘦削,然挺健秀朗,肉藏于筋,无枯瘠之诟病。近似柳(公权)书,但较柳书宽松。传世有何绍基旧藏宋拓孤本。

《柳公权书金刚经》,正书,柳公权书。唐长庆四年(824年)四月刻,时年作者47岁。原石早佚,仅存孤拓,现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

碑文书法,结构用笔俱佳,是至今得见的柳公权最早的书法,基本反映了柳体早期的面目。南宋董《广川书跋》云:“此经本出于西明寺。柳书谓有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体。今考其书,诚为绝艺,尤可贵也。”此语基本上道出了此帖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柳公权楷书形成的过程及发展线索,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李晟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正书,裴度撰,柳公权书并撰额。唐大和三年(829年)刻立,时年柳公权52岁。碑石原在西安城东北高陵县榆楚乡马北村东渭桥北李晟墓西北200米处,现存高陵县第一中学校园内。碑石高347厘米,宽195厘米,34行,行61字,至明代已多漫漶。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碑文书法体势劲媚,柳氏书风已渐形成。

《冯宿碑》,正书,王起撰,柳公权书并撰额。唐开成二年(837年)五月刻立,时年柳公权60岁。碑石现藏陕西西安碑林。碑文41行,行83字。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典则。明赵《石墨镌华》云:“此碑柳书结字小差胜《玄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行。杨用修云亚于《庙堂碑》,过矣。”

《柳公权书金刚经》(局部) 拓片

《李晟碑》(局部) 拓片

《冯宿碑》(局部) 拓片

猜你喜欢

碑石武侯祠柳公权
五绝·梨花落
过武侯祠
西湖碑石域外传播策略探究
柳公权戒骄成名
武侯祠
人生在世
柳公权拜师
谒成都武侯祠
《党项西夏碑石整理研究》评介
柳公权戒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