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爱石、藏石、锲石三部曲

2017-01-09大连市老干部大学陈书学

老年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印石书学藏石

大连市老干部大 学陈书学

我的爱石、藏石、锲石三部曲

大连市老干部大 学陈书学

《只愿此生常闲散桃花源里作神仙》陈书学/篆

《车马印》 陈书学/篆

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印章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是刻刀与印石碰撞出的艺术之花,是文人墨客赋诗作画的必备之品。明清以来,文人多好自己刻印,印石遂受青睐。钻石多光彩,玉石品高洁,世上美石千千万,但篆刻爱好者往往最钟爱印石。

美丽的寿山石,或红或黄,异彩纷呈,隐隐地会透露出一种皇家的贵气;细腻温润的巴林石,或晶莹或细腻,光彩照人。石料上漂亮的图案,像山川,像河流,像一幅山水画,若隐若现,非常养眼。有的石料上还带有几亿年前地壳变迁时山崩地裂、碎石崩塌的痕迹,让人不由得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叹息!我喜欢印石,尤喜故乡出产的巴林石和福建出产的寿山石;我喜欢印章,尤喜齐白石先生大写意印的凌厉峻峭,更喜欢王福庵先生工稳型印的唯美与儒雅。一枚小小的印章,不单包含着古老文字,还包含了书法、绘画、文学、文字学、金石学和雕刻等的文化内涵。看后总是能让人遐思无限、受益匪浅:“金石不能言,方寸融秦汉;凿就千秋史,后辈勿失传。”

年过花甲的我想到了学习篆刻。为了篆刻之梦,我要为伊消得人憔悴!于是,我白天上篆书、篆刻学习班,钻研书圣先贤的古老文字;晚上浏览网页,看现代名家的篆刻视频;平时还要搜寻名家精品印进行仿刻。节假日不过,休息日也全免,天天徜徉在自己的艺术殿堂里。那真是“寒窗弄笔手生骶,腰酸背痛手抽筋”,怎一个忙字了得!五年来,从购石、打磨、上稿、镌刻到拓印成型,事事亲力亲为,锲而不舍,至今刻印三千余方。老师给了我“笃信好学”的评价,同学们也对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蓦然回首,伊人似乎就在灯火阑珊处,我也似乎看到了眼前的一丝光亮。谁又能说,这不是我求学路上的第三种境界呢?书法、绘画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刻石摹印给我的退休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看到我的小印刊登在校刊、省刊乃至全国的《老年教育》杂志上,我倍感欣喜,此生能享受如此殊荣,再苦再累也值了。

徜徉在诗书画印的境界里,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幸福。都说金石长寿,翰墨怡情。自觉虽年近古稀,但仍心明眼亮。我愿意将自己点滴的实践经验传递给各位印友。

经常有朋友问我:用啥石头学的?怎么上石?这个问题我愿意谈谈:石料很关键,有的石头特别硬,刀枪不入的样子,甚至还有钉,你硬去刻,一旦伤到手,让你心灰意冷,遂失去信心。所以,必须买对石料。吉林出一种印石叫长白石,白色,绵软有弹性,且价格便宜,很适宜初学者。至于底稿上石,我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直接在印面上用铅笔写反字。一开始可能觉得有点难,熟练以后效率特别高,而且干净利索。还有一种高科技的上石方法,就是先按石面的大小写好印面,然后复印,再用指甲油把文样溶解在印面上,相似度百分百,效果非常好。

还有的朋友说我刀法娴熟,其实,我就是刻得多。刻印需要一个量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现在,我正跟浙派第三代传人赵世亮老师学习,在老干部大学跟罗振玉曾孙罗靖国先生学习甲骨文,希望自己能在古文字方面有比较深厚的积淀,在篆刻技艺方面能更上一层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印石书学藏石
玩物上志——石不能言最可人(印石篇)
五代书法与中国书学的唐宋转型
周惠忠 藏石欣赏
赵玉林藏石欣赏
邢春阳藏石欣赏
知磐堂 藏石欣赏
篆刻印石的保养方法
朱熹书法伦理思想之形成与嬗变刍议
寿山田黄
浅说汉代书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