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人和教育”的鸡蛋成长论

2017-01-09吴爽编辑姜乃强

教育家 2016年45期
关键词:方明特色学校办学

文 | 本刊记者 吴爽 编辑 | 姜乃强

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人和教育”的鸡蛋成长论

文 | 本刊记者 吴爽 编辑 | 姜乃强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重庆市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认为,学校发展建设亦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他说,“如果学校的发展等待别人从外部打破,那么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部打破,那么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坐落在重庆市人和街社区的人和街小学以地名命名,位于三峡库区内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渝中半岛,两江与山城映照,熠熠生辉,是重庆市渝中老城区的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建校70年来,学校在教改道路上不断追求与探索,从单科单项的改革到整体改革,从整体改革到构建“和谐、活泼”的教学模式,再到现今“人和教育”理念的践行,学校教育质量大幅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出了贡献。

生命:孕育“人和”魂

学校要发展,就要从内打破“蛋壳”,突破束缚。

2004年,肖方明被任命为重庆人和街小学校长。肖方明担任校长以后,开始思考学校未来的发展。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必须有突破和创新,走特色发展是必由之路。而这一想法并没有得到学校大多中层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支持。多数人认为学校的“和谐、活泼”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噱头罢了。然而肖方明却悄然开始了准备工作:与老校长、名师座谈;与学生、家长谈心;与教育专家进行研讨……通过资料的收集汇总,他发现“人和”既是学校的校名,又是学校每一个发展阶段取得成功离不开的核心要素。他树立了要将“人和”继承发展下去的信念。

他开始了分步实施计划。在一次教职工大会接近尾声时,他发给大家一份问卷:填写你心目中理想的校名。是选择当时校名“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或是曾用名“人和街小学”,还是其他。顿时,礼堂里炸开了锅,争论激烈。最后,在回收问卷中有97%的人选择了“人和街小学”,理由是对这一校名有很深的感情。

问卷之后,教职工们时常都在谈“人和街小学”。顺势而动,肖方明开展了一次“寻根人和”的大型活动。请当年的名师为全校做“人和情”的讲座,学生们组成了小记者团采访退休老校长、老教师。师生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浓厚的“人和情结”。大家开始讨论“人和”是什么。教师之间的和谐共育,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生生之间的和谐共进,教师、家长之间的和谐一心,等等。

在此基础上,肖方明坚定不移地提出了建设“人和教育”特色学校的思路,倡导“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两江融聚,人和教育”为校园主题文化,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人和特质的“人和”少年为教育目标,努力践行“享受人和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想。

就这样,“人和”这一学校发展之魂,逐步在人和街小学确立起来,逐步成为人和街小学鲜明的印记与特色。当全市、全区开始倡导建设特色学校时,人和街小学已先行了一小步。

成长:打通“人和”脉

“人和教育”办学理念的提出为学校的发展找到了方向,接下来摆在肖方明面前的新问题是:“人和教育”该如何走。

方明校长始终认为:“人和教育”要坚持一个教育目标,为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通过学校文化、课程、教学三维一体化发展,在人和文化引领下,学校系统构建“人和六质”课程体系,实施和声课堂,实现丰富性、选择性、层次性,促进每个孩子和而不同的发展。

“人和六质”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合为六大课程群,增设了85门校本课程,编写了17种校本课程系列丛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促进了学生个性、自主、全面发展,将“人和教育”办学思想落实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个性生长需要的实处。

学校有一名叫张敬知的一年级学生,在小提琴方面的天赋很高。一次她邀请肖校长周末到西南大学观看她的演出。这名年仅七岁的孩子娴熟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演出结束后,孩子的母亲提出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练琴,希望下午不到学校上课。肖方明考虑了一下,就一口答应了。这事被人知道后,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是在“走后门”。而肖方明知道后表示: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的,好比画画,我们需要五彩斑斓的图画,而不是单一重复的色调。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没想到的是,张敬知在三年级时获得有“小提琴奥运会”之称的国际顶级音乐赛事历史上年纪最小的总冠军,是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她受邀到意大利举办了三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张敬知不只小提琴拉得好,在学习上也是名列前茅,与同学友好相处,是一名乐于助人、有爱心的好学生。她将各种比赛和公益演出的奖金全部捐献给了灾区的小伙伴,并且,还用她的奖金设立了爱心基金,帮助更多儿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她成为年纪最小的一名“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被评为了“全国优秀少先队员”。

“人和教育”在不断探索中,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特色学校就好比‘文化的染缸’,我们看这个学校是不是真正的特色学校,一个核心的评价标准,就是看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是否带上这个学校特有的文化色彩,走向新的生活。”肖方明说。

当被问到特色学校建设,肖方明认为,一个学校的校长对自己学校的特色,或者说对自己的学校适合什么样的特色,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清楚的概念,那么他所领导的学校就很难办出真正的特色。

文化染缸的染料从何而来,肖方明用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一是从学校文化历史中积淀、培育和发现而来;二是将校长认定的教育理念与教职工的教育实践碰撞而来。比如人和街小学,守望在两江融聚的渝中半岛,立于百年历史的人和街中段,因此在传承地域和传统文化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培育起“人和为魂、和谐育人”的人和教育,进而提出了“和衷共济、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另外,他还提出:“特色学校的建设要去人民公社化,要走出被特色的阴影。”即是说特色学校建设不能一哄而上,学校首先要走好规范办学的第一步,因为发现和形成学校的特色是一个长期的挖掘和孕育的过程,而且还要依赖于学校领导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要本色办学,发现和关注特色培育,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咬文嚼字和标签口号上。人和街小学就是在特色建构的过程中,从可听、可看、可感、可传的角度,让校园文化元素立体化、具象化、艺术化。

重生:勾勒“人和”景

多元是世界存在的形态,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地球是平的,地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人和街小学从内发力,逐步向外纵深,蜕茧成蝶,“人和教育”的愿景在多元融合中寻求到了新的定位。

肖方明对老师们强调,我们的教育必须使学生从小接触多元的文化,便于未来全球化的沟通;必须学会多国的语言,便于未来全球化的交流。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国际合作和分享的平台,使孩子们能在国际合作中与他国学生加强对话、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分享资源,从而共同发展。通过国际教育的交流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在肖方明的影响下,师生们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奏响了和谐的音符。学校在多年注重国际化的教育思想积淀下,迈出了实质性的新发展。学校先后与美国、法国、英国等7国的14所小学结成了友好学校,在交流形式上各不相同。其中,与英国威尔士沃文小学采取的是围绕两国各自的“龙”,交流龙文化,并教会英国师生舞龙,把中国龙舞到了英国,在当地引起轰动。还有的是通过学生建立一对一的笔友关系,以邮件方式开展交流。

近年来,学校师生走出国门,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游学,通过这种形式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口、架起了走向国际舞台的通途。

在他的切实努力下,人和街小学与一批学校建立了较固定的互帮互学关系,如彭水新田小学、石柱渝中实验学校、万州岩口复兴学校、城口咸宜乡中心小学等。肖方明也在不断地开拓进取中实现着教育资源共享的心愿。

鸡蛋不管是从外打破还是从内打破,生命都是要承受痛苦的。人和街小学不安于现状,从内“打破”——打破自我惰性,打破固守的教育理念,打破办学模式的封闭,这种改变的过程也要历经阵痛。“从内”或“从外”同样是痛苦的,但是人和街小学着眼未来的发展,化发展中的阵痛为契机,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走出一条“人和教育”的特色办学之路。

猜你喜欢

方明特色学校办学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in two-dimensional turbulent Rayleigh–B´enard convection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左右为难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