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常规测试试题,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017-01-09陈刚文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选择题弹簧物体

陈刚文●

广西民族高中(530100)

巧设常规测试试题,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陈刚文●

广西民族高中(530100)

在学生高中学习生涯中,高考固然是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更为重要.所以,如何在平时的常规考试中积累经验,训练解题技巧,提高同学们的解题熟练程度.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我们平时不能忽略的.

如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呢?我认为可以在平时的物理测试中,让题目的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题目本身难度设计要有梯度

现在的新课标高考物理题当中,题目的设计相对于大纲版的高考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革,例如,选择题已经从8个不定项选择题一分为二:分为5个单项题和3个不定项选择题,而且现在的不定项选择题基本都是两个正确选项.这样的设计,使物理的高考难度就大为降低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设计测试题目时就要紧扣高考的变化,按照高考的出题方式来安排题目,例如把物理学史类的题目安排在第一题,接下来应该是较为简单的物理图像题,或可以用排除法得到答案的题目.而把涉及到能量、天体运动、电磁感应、电场等的题目放在不定项选择题.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考试思维特点,让学生在考试中能从易到难的做题,做到忙而不乱.这样就增强了他们做物理题目的信心,培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的成功体验,对于学生培养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很有帮助的.

二、压轴题提问的设计要有渐进性

对于高考题目总有一两个题目是要有区分度的,这样才能具有选拔性.所以一般最后一题,我们称之为“压轴题”.对于这样的题目,悟性好的学生才能完成,但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常规性的测试中改变提问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思考,逐个问题去解决,很多学生是有能力去完成这个题目的.

例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通过一轻质弹簧相连接,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开始时A、B均静止.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天花板上的两个定滑轮且绳的一端连着A,另一端系着一轻质挂钩,且A上方的轻绳竖直.现在挂钩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C并由静止释放,结果C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物体D,且D的质量为(m1+m2),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求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

这道题在2005年作为压轴题出现在全国卷上,最终的得分率相当低,原因出在考生在短时间内完全找不着方向,最后只能放弃.而我在平时教学中做了如下的设问改动后,效果好了很多:求:(1)未挂物体C时,弹簧的形变量.(2)物体C下降的最大高度.(3)若将C换成物体D,且D的质量为(m1+m2),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求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这样一改,就引导了学生往弹簧的形变上思考,最终利用两次弹簧的形变相同,弹性势能变化量相同,再结合机械能守恒就可以把题目解决了.这样不但聪明的学生能很快的算出最后结果,连基础一般的学生也能找到思路,得到相应的分数.

通过对题目设问的分解,可以让学生学会把难题分解,逐个击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信心,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同学们学习物理的自我效能感.

三、题目设计应注意应用性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高考题中越来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理论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高考中物理模型的建立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要与现代科学和技术联系密切,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生活中的物理,关注科技发展前沿.这样的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能力,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培养.根据高考的要求,老师在平时的常规测试中设计题目时,也就必须要遵循这方面的规律.如:在设计考查万有引力的题目时,2014年高考新课标结合“行星冲日”这种天文现象,给出的背景资料是——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近似认为,太阳系各大行星是以太阳为圆心在同一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且行星沿同一方向绕行.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一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连线几乎为一直线,称之为“行星冲日”.学生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就会依据所学物理规律进行判断、估算和预测,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样的题目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又如2014年高考第24题以如何使公路上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为背景,提出了安全行驶中最高速度问题,也是一道紧密联系人们日常生活的物理试题.通过这样的设计题目,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看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服务于科技和生产的一门自然学科,有了实际的作用,就会充满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我效能感.

四、重温物理历史,展示科学魅力

在新课标教材中,开普勒的天体运动三大定律再也不是把定律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大篇幅的文字及相关的理论推导才得出,学生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重温了历史,领略了科学发展的艰辛与魅力,从而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态度和对科学家的尊重,这个刚好满足了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第三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在平时的常规测试中我们也可以这样设计题目:16世纪80年代,伽利略经过长期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总结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定律,之后他被称为近代物理科学实验的先驱者和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质点”、“点电荷”和“轻弹簧”都是理想化模型

B.牛顿首次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C.库仑首先提出用电场线描绘抽象的电场这种形象化的研究方法

D.卡文迪许扭秤利用微小形变放大的思想巧妙的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

通过对这个题目的练习,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物理历史的意义,体验做实验的乐趣,燃起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G632

B

1008-0333(2016)34-0070-01

猜你喜欢

选择题弹簧物体
单项选择题狂练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时间弹簧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