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栖性白蚁诱杀装置在堤坝白蚁监测及防治中的应用
2017-01-09王灵鸽李晓鹏李泽宏
王灵鸽,宋 烨,李晓鹏,李泽宏,贺 彬
(1.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2.四川省好利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成都,610000)
白蚁防治
土木栖性白蚁诱杀装置在堤坝白蚁监测及防治中的应用
王灵鸽1,宋 烨1,李晓鹏1,李泽宏2,贺 彬2
(1.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72;2.四川省好利尔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成都,610000)
本文介绍在某水库大坝埋设全新理念的土、木栖性白蚁诱杀装置,实现了大坝白蚁的监测和诱杀。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白蚁防治效果明显,与坝体环境有较高的相容性。
白蚁诱杀装置 水库大坝 监测及防治
1 概述
我国受白蚁危害的水库有3万多座,受危害的江河堤防长度超过20万km。建坝时不清除坝基中的蚁巢,不筛除筑坝土料中的白蚁,大坝建成后坝外白蚁分飞上坝或者到坝上取食、建巢,是白蚁危害的主要来源。库坝运行时间越长,白蚁危害造成的破坏越大。据四川省水库白蚁普查结果分析,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建成的土坝,白蚁危害率高达90%。其中,白蚁在坝体内及坝肩建巢危害率一般为66%,蔓延危害率达20%。白蚁能在堤坝内深2m~3m甚至更深处建筑直径达1m以上的大型主巢,主巢与数目众多的菌圃(副巢)呈卫星状排列。当汛期洪水水位超过蚁道时,水便渗入隐藏在堤坝内的蚁道空腔和菌圃内,造成跌窝、渗漏、管漏、滑坡和垮坝等险情。
及时准确地发现白蚁,是白蚁防治的首要任务。根据白蚁活动形成的泥被、泥线、分飞孔或蚁巢真菌指示物等查找方式,需要熟悉白蚁生物学特性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查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对白蚁防治的时效性和全面性有较大的影响。而白蚁诱杀装置可将装置埋设处周围一定范围土壤中的白蚁引诱至装置内取食,得以间接调查白蚁危害情况,并可辅以灭杀剂给蚁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具有准确性高、经济、方便、持久等特点。本文采用了全新理念的“土、木栖白蚁诱杀装置”和环境高度相容的生物杀虫剂,实现了大坝白蚁的监测和诱杀。
本文以洪雅、自贡、泸县等地的三座水库大坝作为实验坝加以说明。这三座大坝均为均质土坝,运行时间超过40年,坝址所在地区年平均温度16℃~18℃,年平均湿度在80%左右,坝坡或坝肩植被较为茂盛。在现场踏勘时发现,三座水库均有白蚁活动的痕迹。其中,洪雅实验水库的左岸坝肩溢洪道两侧、泸县实验水库的左右岸坝肩和自贡实验水库的坝坡区域,白蚁活动较为活跃。
2 白蚁诱杀装置及埋设
2.1 白蚁诱杀装置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木栖白蚁诱杀装置,是全新的白蚁防治产品,基于白蚁监测-诱杀IPM(综合防治策略)理念设计,创新性地提出了白蚁监测-诱杀综合防治模式。该产品已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取得国家专利。
装置采用60cm长的φ180mm聚丙乙烯管,在管壁周围钻若干小孔作为白蚁进入管内取食的通道。饵心由凹槽纸作为基质,引诱白蚁食用,以达到观察堤坝白蚁及其危害范围、种群密谋等的目的。
本装置杀灭剂主要成分为除虫菊和绿僵菌等生物杀虫剂,剂型为水乳剂。对确定存在白蚁危害的堤坝,可在基质上涂刷杀灭剂。白蚁取食含有杀灭剂的基质后,可通过白蚁生物学传递,杀灭整个巢群。
2.2 装置埋设
在实验水库大坝白蚁活动区域附近埋设装置,坝肩部分按“梅花型”埋设,间距为1m~3m;坝坡部分以横向间距3m~5m大体均匀布设。单个装置编号后,将其置于人工挖出的长25cm、宽15cm~20cm、深25cm~30cm的坑中,原土填埋。每座大坝共分批埋设装置60个,定期取出装置检查白蚁取食情况。有白蚁取食的装置取回妥善处理,并离原埋设位置约50cm范围埋设新装置,以免扰动白蚁生存环境,降低监测效果。
3 白蚁监测及防治效果分析
3.1 装置的有效性分析
从取出装置中残留的白蚁情况,确认危害这三座大坝的蚁种为黑翅土白蚁。埋设时间越久的装置,白蚁的取食率越高。装置总取食率达36.21%~48.33%,含灭杀剂装置取食率达33.33%~42.86%,表明基质和灭杀剂对白蚁有引食效果(表1)。
表1 装置取食率统计
注:5个装置遭牲畜破坏。
灭杀剂的主要成分为除虫菊和绿僵菌,对白蚁均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其中,除虫菊残效期短,具有强力触杀作用;绿僵菌具有体表入侵作用,进入白蚁体内不断繁殖,通过消耗营养、机械穿透、产生毒素,以及白蚁交哺行为在蚁种群中传播,破坏蚁群结构,导致蚁巢死亡。
从黑翅土白蚁活动周期来看,梅雨季前5月份左右为白蚁活动的第一高峰,梅雨季节为次高峰或弱高峰,9月份左右为白蚁活动的顶峰期。本次监测活动持续近1年,1月、3月、5月集中埋设的装置仅装引诱剂,6月、7月、9月集中埋设的装置中加入灭杀剂,装置分批取回。其中,9月份埋设的装置在11月中旬取回。9月份埋设装置取食率仅为0~20%,表明白蚁的为害力度减弱,白蚁灭治初见成效。
图1 洪雅实验大坝白蚁活动区域分布
3.2 蚁患分析
从被取食装置的分布和取食趋势,结合观察白蚁活动痕迹和蚁巢指示物等,可更为准确地找到白蚁危害源。图1为洪雅实验大坝白蚁活动区域分布情况。该大坝的白蚁主要在左坝肩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区域逐渐向坝肩方向紧缩。由于预制混凝土护坡面板的存在,有效降低了有翅成虫飞上大坝入土建巢的几率,因此蚁巢主要分布在左岸坡茂密的植被中。由于排水沟的湿润环境和排水沟砌体、护坡缝隙内的土壤等,为白蚁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分和筑巢材料,因此白蚁由坝外蔓延至坝内活动。应及时消除蚁患,或建设阻止白蚁上坝的防蚁沟,以免大坝受到更大的损害。
3.3 环境影响分析
灭杀剂的主要成分除虫菊和绿僵菌,均为环保型生物杀虫剂。其中,除虫菊来源于自然,有天
然的降解渠道,遇光遇水遇热易降解,胃毒作用微弱,无熏蒸和传导作用,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首选生物杀虫药剂;绿僵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对人畜无害,同时还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挖取装置时,在被吃空的容器中,可看到正常生长的植物根系和活动的蚯蚓等,证明装置与坝体环境相容性较好。
对三座实验水库埋设装备前后的土质、水质进行了采样,并经有资质的监测机构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本装置对埋设点的水质和土质无明显不利影响。土质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装置埋设点土样检测结果
4 小结
白蚁诱杀装置可起到堤坝白蚁监测与杀灭的双重作用,白蚁防治效果明显,安全环保,对水体、土体无污染,可推广应用于堤坝白蚁的防治管理。
〔1〕叶培英.四川省水库土坝白蚁危害浅析.四川水利,1998,19(2).
〔2〕戴自荣,陈振耀.白蚁防治教程(第二版).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3〕徐志德等.黑翅土白蚁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昆虫知识,2007,44(5).
〔4〕刘向阳.堤坝白蚁防治技术探讨.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1,17(3).
〔5〕黄 海等.绿僵菌的培养及其防治白蚁的效果.湖北农业科学,2006,45(1).
■
TU746.2
B
2095-1809(2016)02-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