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主要家蚕品种资源添食NPV抗性试验
2017-01-09肖胜武余银山李德臣陈登松
吴 凡 肖胜武 余银山 李德臣 陈登松*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70;2.罗田县三宝蚕种有限公司,湖北罗田 438600;3.湖北省黄冈蚕种场,湖北黄冈 438000)
湖北省主要家蚕品种资源添食NPV抗性试验
吴 凡1肖胜武2余银山3李德臣1陈登松1*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 430070;2.罗田县三宝蚕种有限公司,湖北罗田 438600;3.湖北省黄冈蚕种场,湖北黄冈 438000)
对湖北省保存的11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NPV添食试验,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中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27,平均发病率为45.56%,最低的品种为E春,平均发病率为34.86%;日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812,平均发病率为48.84%,最低的是9902,平均发病率为32.62%。中系品种资源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而日系品种资源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发现9902品种的抗性较强,812品种的抗性较差。
湖北省 家蚕 品种资源 NPV 抗性鉴定
蚕丝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的传统产业,茧丝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额的80%以上。2015年全国桑园面积82.18万hm2,蚕茧产量63.79万t,其工农业产值3000多亿元。 但是,每年由于蚕病的发生,给蚕丝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尤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对蚕业生产的危害最为严重[1]。蚕桑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造成蚕业生产上对抗性强的家蚕品种的需求迫切,为此我们对湖北省现有的部分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BmNPV的添食试验,以期为家蚕NPV抗病育种和研究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家蚕品种资源共有21个,其中11个中系品种资源,包括9903、895、E苏、126、27、Z83、821、801、823、新华、E春;日系品种资源10个,包括Z84、812、9902、L64、892、834、866、932、798、854,由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家蚕育种研究室提供,为春制即浸种。家蚕核型多角体(NPB)病原由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家蚕病理研究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在各品种二龄饷食时分别添食5×106/mL病毒液,每区50头蚕,每品种设3个重复,将桑叶切成2 cm×2 cm方块,用移液枪取100 μL病毒液,置于桑叶上并涂抹均匀,每区给桑4片,待所有添食的桑叶吃完后,改喂普通桑叶,每天上午用新鲜的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加网除沙防止交叉感染。
1.3调查方法
从三龄第二天开始逐日调查发病率,逐日调查发病蚕头数,连续调查3天后终止(每天上午8:30—11:00调查),以防二次感染而影响试验结果。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One-Way ANOVA 对品种与发病率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采用 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进行显著性检验。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当其概率值大于0.05时,表明为齐性方差,否则为非齐性方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在添食NPV后的发病率
各品种抗NPV测定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中系中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27,平均发病率为45.56%,最低的品种为E春,平均发病率为34.86%,各品种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27>Z83>821>895>新华>801>9903>126>823>E苏>E春;日系中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812,平均发病率为48.84%,最低的是9902,平均发病率为32.62%,各品种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812>798>L64>834>854>892>Z84>866>932>9902。
2.2 各品种发病率的方差分析
各品种发病率的SPSS方差分析和ANOVA分析结果见表2-5。试验表明中系家蚕品种资源间对NPV的抗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日系家蚕品种资源对NPV的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9902的抗性较强,812的抗性较差。
表1 各添食品种的发病率
表2 中系品种发病率的SPSS分析
续表2 中系品种发病率的SPSS分析
表3 日系品种发病率的SPSS分析
表4 中系品种的ANOVA方差分析结果
表5 日系品种资源的ANOVA方差分析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对湖北省保存的部分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NPV抗性鉴定,中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27,平均发病率为45.56%,最低的品种为E春,平均发病率为34.86%;日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812,平均发病率为48.84%,最低的是9902,平均发病率为32.62%。对发病率进行方差分析,发现中系品种资源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日系品种资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9902的抗性较强,812的抗性较差。
刘昌文等[2]进行了15 个中系和12和日系品种资源对 BmNPV 的抗性试验,结果发现供试的家蚕品种对家蚕血液型脓病抗性存在显著差异。黎欢吉等[3]分析了6对家蚕品种添食NPV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发病率差别较大, 其中菁松×皓月发病率较高, 桂蚕一号发病率较低,品种间发病率差异显著。本实验仅对湖北部分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NPV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中系品种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日系品种间差异显著,获得了对家蚕NPV抗性较强的品种资源,在今后进一步的试验中有必要加大品种资源的数量,比较分析其对NPV的抗性,为家蚕抗NPV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多参考。
[1] 陈婷婷,董战旗,胡楠,等.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lef-11 基因 RNA 干扰策略的优化[J]. 微生物学报.2016,56(10):1561-1570.
[2] 刘昌文,艾均文,薛宏,等. 湖南省主要家蚕品种资源及现行一代杂交种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J]. 中国蚕业,2016,37(3):12-16.
[3] 黎欢吉,王代钢. 不同家蚕品种添食 NPV 的抗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5, 47(10):99-101.
The NPV Resistance Test on Main Silkworm Varieties of Hubei Province
WU Fan1,XIAO Shengwu2,SHE Yinshan3,LI Dechen1,CHEN Dengsong1*
(1.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430064,Wuhan ,Hubei, China;2. Luotian Sanbao Silkworm Co. Ltd.,438600, Luotian,Hubei,China;3.Huanggang Silkworm Egg Farms,438000, Huanggang ,Hubei, China)
The 11 Chinese and 10 Japanese silkworm varieties were fed with NPV, and the disease incidenc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disease incidence in Chinese silkworm varieties was 27, the average incidence was 45.56%, and of which the lowest was E-chun, the average incidence was 34.86%. The highest disease incidence in Japanese silkworm varieties was 812, the average incidence was 48.84%, and of which the lowest was 9902, the average incidence being 32.62%. SPS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silkworm varieties,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apanese silkworm varieties. 9902 had the strongest resistance to NPV, and 812 had lowest resistance to NPV.
Hubei province; Bombyx mori; varieties; NPV;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 资助项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6NKYJJ06)
吴凡(1980-),女,博士,助理研究员。
陈登松(1968-),男,研究员。E-mail:hbcds8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