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税务审计视角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

2017-01-07杨悦

财会学习 2016年2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杨悦

摘要:作为经济监督工具,审计向人们提供了审慎对待企业经济业务、独立思想以及严谨处事的方法;作为监督财政的工具,税务审计能够给纳税人带来一定的威慑力,也是企业税收风险自查的规范性要求。本文从税务审计视角分析企业的税收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关键词:税务审计;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在税收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较大压力,其中税收风险性增加。我国部分地方税务机关也认识到改善税务征管质量、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方式之一就是管理税收风险。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素,其次明确基于审计角度上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问题,最后提出基于审计角度上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措施。

一、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与税务审计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基本内容与相关要素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理解为,企业将税务风险特征与自身经营的状况进行考虑,防止税务风险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构建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其中囊括了税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目标、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评估与应对机制以及风险信息沟通与改进机制等。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包括纳税遵从原则、系统化原则与制度化原则。纳税遵从原则,企业根据相关税收法律计算和缴纳税收,并遵从税务机关的合理管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需要结合税务学习制度,收集税务信息,熟悉和掌握税收程序法与实体法,将企业所有的税务事务规范在国家税收法律中。系统化原则包括了两个层面,系统规划层面与系统控制层面。前者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需要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降低税务,规划与企业战略相符的方案,实现企业持续经营。后者是在系统规划基础上,执行各种现实冲突问题与偏差,做到有效的系统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制度化原则中包括了企业涉税事项管理制度化和处理流程制度化,健全制度体系和程序体系来管理企业的涉税事务。

(二)税务审计

税务审计指的是税务机关依法稽查和处理扣税义务、纳税人、扣缴义务、纳税义务等情况的总称。在税务审计角度下,可以对企业的税务账目进行全方位的合法性审计,差错防漏,提出税务补救措施,防止用户或者企业被承担刑事责任或处以税务处罚的风险。

二、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税收风险,其原因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其中税务法风险意识不够具体体现在筹资、生产、订立合同与营销等环节中。企业内控制度及内部控制工作的不到位也会造成各种经营性风险,如税务风险、财务风险等。

(一)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够

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企业税款产生于时间是财务部门核算过程,这忽视了其他业务部门的管理。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其他业务部门若也欠缺税务风险意识,造成税务及税务风险的管理控制混乱,影响着公司的长远发展。实际上,企业纳税义务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就已经产生,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决策管理都会影响企业税负的产生,见图1.

企业资金的来源有两种,债权人借入与股东资本投入。企业利用债权人借入的渠道相对较少,有较大的融资难度,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此,多数企业更加倾向股东资本投入。股东资本投入又有两种不同形式,资本公积与资本金投入资本投入形式不同,其税收待遇也不同,对企业税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部分小型企业主要是自有资金经营为主,所以根本没有认识到资金流入形式会影响税收,因此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尤其是财务核算制度。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确保财务信息的价值。部分企业中,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财务核算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完善的财务核算机制,也没有进行账证核对与账实核对等基本程序。部分企业中的财经纪律强制性与严肃性不够,导致财经信息不准确。信息不能反映出企业当前存在的税务问题与财务问题,既影响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激情。

(三)税务管理被财务管理代替

财务管理是对理财事务的管理,而企业理财事务又不能缺少税务管理。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务管理也是财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筹资、投资与经营环节中都离不开财务核算,也会涉及到税收问题,但税收问题往往被忽略或者被财务管理代替。税务管理被财务管理代替会给企业经营信息的反馈造成阻碍。如财务管理不当增加了企业税负,财务部门会想方设法掩盖问题,那么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更大。

三、基于税务审计视角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措施

(一)提高内部职员的综合素质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意识到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要以税务审计为切入点,从不同角度入手,定期对内部职员进行全面、系统化培训,对其进行再教育学习,学习相关的审计知识,特别是税审知识,学习法律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等,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逐渐他们的审计能力、税审能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效规避税收风险,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二)构建信息沟通机制,避免信息不对称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层如监事会与董事会的沟通形式、涉税信息的反馈与收集、税务风险信息系统的建立等,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等实现税务申报、数据管理、信息收集的自动控制工作。按照COSO-ERM框架识别信息控制目标,反馈控制效果。通过该框架建构税务风险信息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措施。第一,内部信息反馈制。企业各部门根据自己日常工作与销售、损失等的情况进行定期反馈,管理层收集与统计好信息,报送给企业财务部。税务管理组织进行信息汇总分析,按照批准意见实施税务处理。第二,外部信息征询制。生产经营部分按照业务情况和供应商客户沟通,做好信息汇总后上交给企业管理人员。第三,信息汇总制。企业各个部门的意见征询与反馈需要税务组织的审核,再传递给企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决策与意见也需要税务管理审核后才能转发实施。企业的涉税业务均要经过税务组织的管控,才能掌握企业税务风险,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第四,信息处理制。根据税务管理部门反映的内外部税务信息处理的建议,管理层及时拟定处理意见,并下达组织实施执行。

(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与改进机制

多数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内控制度等均浮于表面,实际上并没有按照制度实施执行,这也是缺乏审计监督的结果。企业为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能够健康运行,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税务风险监督改进机制。坚持以成本效益、风险导向为基本原则,设置监督岗位进行促专项监督,及时发现及改进风险管理体系中的缺陷,保证企业税务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现税务审计角度下的风险控制目标。

(四)建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站在税务风险角度评估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构建一套税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运营过程中,企业要结合自身运营情况,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构建全新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要明确税收风险相关的预警指标,比如,资产管理、税务情况、偿债能力,合理设置权重分析,动态监督各个方面,准确判断企业的税务风险程度,促使企业及时发现税务风险,合理分析与评估存在的税务风险,有效解决存在的税务风险。

四、结束语

国家财政收入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税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影响着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税收审计角度下,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需要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监督与改进机制、部门沟通机制等,以应对税收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发展障碍。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导师:刘昆.暨南大学,2012.

[2]吴登华.四川省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探索[D].导师:申晓梅.西南财经大学,2014.

[3]回雪.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研究[D].导师:王诚明.东北财经大学,2013.

(作者单位:江苏瑞成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比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