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眼疾手快心专
2017-01-07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很高兴参加本次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这里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北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思考,更重要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今年论坛的主题定得特别好一“下一步”。这使我想起著名作家柳青说过的一句话,“人生道路十分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十三五是大潮奔涌、革故鼎新的五年,中国汽车工业也正处在一个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天我主要讲点干货。
围绕下一步怎么走好,我讲三个观点:眼疾、手快、专注。
第一是眼疾,自主品牌要走好,首先要眼疾,必须看准并把握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当前中国经济和汽车行业都进入到增速换挡、提质增效的新常态,我们必须要把握行业发展的自身逻辑。
总体看,在“十三五”期间有四个明显趋势:
一、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未来主要的技术潮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汽车将成为汽车业技术竞争的焦点。
二、汽车制造业产能相对过剩,正在日趋加剧。增速放缓成为长期趋势,近年来由于汽车市场需求增长放缓,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连续五年下降,从2010年的80%降到2015年的64%,产能过剩将进一步加剧车市竞争,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
三、多领域结构性的变化加剧。汽车发展面临着新变局,在产品结构上,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增速两极分化,SUV和轿车增长率可以说判若云泥,新能源的产品爆发式增长。
从市场格局上看,领先企业快速推进,强者恒强,这种分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整个行业的淘汰赛愈演愈烈。
在需求结构上,消费者对出行最核心的需求诉求始终未变,但对汽车这一产品的要求出现了环保、舒适、高效、便捷、娱乐、互联、智能等多元化的方向。
四、汽车服务端的供给严重不足,汽车养护领域变革呼之欲出。相关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二手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汽车养护维修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这种巨大的未来市场蕴含着巨量的需求。所以,预计今年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快,我们向制造方向转型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汽车行业在新常态下,供需不对路、不平衡的问题还非常突出,既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机会,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供给侧的改革思路去改善和创新供给。
第二,自主品牌要走好下一步,必须要手快。
要做好加紧重组,率先完成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未来世界汽车的突围赛比拼的将是对全新造车理念和全新生态模式的理解,谁能够快人一拍、抢先一步完成转型升级,谁就能够引领下一个十年甚至更长的十年。
自主品牌要实现超越必须要快,我们必须摒弃那种传统的跟随战略,另辟蹊径,通过创新驱动,率先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时间不等人,只有比对手跑得更快、做得更好,中国汽车工业才有可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
在做加法上就是要利用优势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比如像在发展新能源,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方向上,中国具有很大的优势。同时我们国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新定位和新要求,在中国品牌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非常好的落点。
在做减法上,就是要实现优胜劣汰,严控传统车的产能。现在,表面上看我们的自主品牌企业,普遍存在_定的产能过剩,但真正的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
所以,做减法并不是简单地意味着我们就不做传统车了,而是要在差异化上做足文章,在创新供给上有所作为。现在汽车市场上人无我有的产品、品种可以说几乎不存在,但小的细分市场仍然有挖掘开拓的空间。
第三,专注,或者说心专。
自主品牌要走好下一步就必须要心专,要以坚韧、执着、专注、极致的工匠精神,心无旁骛地打造中国品牌。
这段时间在我们集团内部提得最多的就是北汽的工匠精神。因为当前中国制造缺少工匠精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的产品质量不如日本、不如德国,不如一些发达国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工匠精神。我们在追求即时利益的同时,往往忽略或者说弱化产品的品质灵魂。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自主品牌的成长之路崎岖坎坷。
持久的创新异常艰难,打造自主品牌工匠精神是一种回归,它需要我们回归到制造者的本分和制造的本源上。打造自主品牌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它需要我们对技术的不断钻研和保持对创新的不竭热情。
打造自主品牌工匠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我们对质量敬重和对消费者的敬仰。工匠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我相信随着这种力量不断的进发,自主品牌—定会迎来新的发展。
各位来宾、朋友们,这些年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止,但是我相信这个话题将会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成为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自主品牌永远在路上。走自主路,造中国车,打造国际化品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坚韧、执着、专注、极致,这种工匠精神将带领中国汽车工业屹立在世界汽车工业的顶峰,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您刚才说到工匠精神,大家都知道工匠精神好,怎么样用制度或者文化来保证它,这个很重要。北汽是怎么做的?
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那么,结合企业怎么推进工匠精神,刚才贾可先生提到了文化概念。
文化是一种氛围,作为把工匠精神在一个企业里能够长期持续地把它培育成一个企业文化的精髓,最重要的首先是要有工匠精神的制度建设。围绕着工匠精神,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制度是基础和保障。
为此,北汽集团组织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正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培育营造工匠精神的保证制度。
围绕着工匠精神的文化,我想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一点点地培育,这种文化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资料,说在日本,存续超过100年以上的企业已突破2.1万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在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而在中国,经营历史超过150年的百年企业,仅有5家。
特别这些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即时效益、眼前的东西,没有几个人真正卧薪尝胆把一个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把一个品牌能够打造成长久不衰的,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品牌,我们这种精神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