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2017-01-07王美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情感

王美云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又如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可以说,赏识教育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教育,是充满爱和生命力的教育。

这种教育可以深入语文学科,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这是因为除基础知识之外,语文更偏于感性、主观的思考。而学生这种感性、主观的领悟能力,与作者笔下闪动的感情及思想达到一个共鸣的状态,是需要感性的力量来激发培养的。但使感情成燎原之势的力量源于教师,教师无论运用哪种赏识教育方式,如口头、笔墨、情感等,都会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在这个时候,学生会敞开内心,发挥潜力,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各个部分,并以情挖情,能够与作者心灵相通。这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口”为主的赏识

赏识最浅显的意思就是表扬,而口头表扬是最平常、最普遍的赏识方法。无论被口头表扬的是个人还是集体,受表扬者都会产生喜悦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表扬的对象更有自信心做好教师交给的任务,产生阶段性的促进作用。源于这一点,赏识教育完全可以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由于赏识而产生的情感力量赋予学生,使学生排除学习压力,有被重视的感觉,这种情感因素可以使其更积极地学习语文。

另外,学生由于喜悦、自信、感性的情感力量增强,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口头表扬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语带过,针对某个人私下进行,不作对比,这一点所起效用的范围只是被表扬者,无关他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的面前,对某个任务完成得最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有对比的性质,目的是选出榜样者,让其他学生有前进的动力,进而实现整体的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解诗歌的时候,无论是食指的《相信未来》,还是舒婷的《致橡树》,抑或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好的导入方式就是以诗带诗。前一个“诗”是具有写诗爱好的学生的诗,后一个“诗”则是教材中出现的诗,而“带”的方式是欣赏,即由欣赏学生所写的诗过渡到教材中的诗,在本不可能构成联系的学生与作者之间搭一座桥梁——诗这一体裁。为了让学生对诗歌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在以诗带诗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诗加以评价,尽可能先说优点,对学生加以正面赏识表扬,而瑕疵的指出可留在教材诗歌的学习中。

教师在讲解诗歌之前,可询问学生班级里谁爱好诗歌,并有诗歌作品。学生纷纷推荐,教师可让被推荐的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诗歌,并做点评,找出最佳的语句,加以表扬赏识。这不仅能调动写诗学生的积极性,其他学生由于好奇也能参与进来。当大家的讨论达到高潮时,教师可话锋一转,引出所要学习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热情会继续高涨。

二、以笔为主的赏识

以笔为主的赏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笔在某种字迹的承载体上写出的具有鼓励口吻、充满赏识内容的表扬的话。这一点,也可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凸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从受教群体中浮出水面变得十分重要。在课堂空间日益拓展的情况下,这种鼓励、赏识也相对容易付诸实践。

例如,在批改高中语文试卷的时候,教师可在试卷上写些“名副其实”的表扬语句,如“字迹较之以前工整许多”,“对一些字音的掌握比较牢固”,“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能很好地掌握现代文的写作技巧”,等等。学生看到这些语句,就会生出被注意、被认同的感觉,这不仅使其信心倍增,还激发了热情和兴趣,让学生更加爱学语文。

另外,一些语文篇章具有很大的张力,教师可以应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续写或改编故事的结局。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该篇文章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其写作能力。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板报将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欣赏,以此来鼓励学生,让他们互相激励。

例如,教师在讲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时候,可先拟一张试卷,让学生在预习中完成。在答卷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应用自己之前积累的阅读经验进行的,为了使学生获得最大的积极性,教师可在试卷上写出一些鼓励的话。如一些学生轻松地理解了常春藤叶所象征的意义,教师便可以此切入加以鼓励:“象征的点找得很好,想必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细心观察、细心感受的人。”

又如在讲解鲁迅的《祝福》之后,有些教师担心因选文篇幅过长,学生恐怕不能完全消化。这时教师便可让学生续写或改写结局,在续写及改写的过程中,学生定会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这便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当然,教师要让学生认为自己的续写或改写有价值,这才不会令他们在下一次改编活动中丧失兴趣。在这一点上,教师可采取赏识的办法,利用板报的空间,将一些续写、改写得较好的学生作品张贴其上,并对其进行扼要点评。

三、以情为主的赏识

情感的东西最能打动人,因此也最能起到表扬的作用。关于情感,除了语言的传递之外,无外乎几种,如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言。教师在对学生发出友善和富有情感的信号之后,学生会身心愉悦,产生一种被关注、被关爱的感觉,这也是一种表扬,学生会因此产生自信心,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种赏识尤为重要,这不仅在于该学科所具有的情感性质,还在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换句话说,情感必以情感呼唤之,只有教师以情感的方式带动学生,学生才能迸发出积极情感,尽情感受作品蕴含的情感。

例如,在讲《珍爱生命》的时候,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对待生命,才算珍爱?”一些学生纷纷举手,有强烈回答的欲望,这表明他们对这一问题充满兴趣,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候,教师不能“泼冷水”,也不能无动于衷。最好的方式是用体态来传达对学生的鼓励,教师可以微笑面对全体学生,然后选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际,教师可身体前倾,表示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聆听关注,或者在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竖起大拇指表示满意、祝贺。还可有分寸地拍学生肩膀,表示亲近、慰问。当然,用体态语进行情感传递,表示赏识,并不用画蛇添足,再进行言说,这种充满赏识的情感会随着体态语传递出去。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激发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不足之处,要赏罚并用,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扬长避短,趋于完善。可以说,表扬是赏识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掌握表扬的艺术,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帮助,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26301)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诗歌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