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以乐写哀手法品析
2017-01-07张军霞
张军霞
以乐景写哀情是借景抒情的一种。王夫之曾经在《羌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运用反衬的手法抒情,可以让情感更加隽永浓烈,更能打动人心。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就是一首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学生初读此诗,在自由赏读环节,对主体情感的认识会有偏颇:有的认为抒发了重新被起用后的喜悦之情;有的认为表达的是对人情世味有了清醒认识之后,想要回家过闲适生活的愿望;有的认为是体悟到世态炎凉后,想要及时行乐的思想。究其原因,大多是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两联的解读存在误解造成的。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查阅了陆游的生平经历、诗歌创作等相关资料,让他们做到知人论世,把握住作者的主体情感,透过景象细加玩味,真正体会到以乐写哀的精妙之处。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住在烟雨江南西子湖畔雅致精巧的阁楼上,夜晚隔着竹帘聆听着润物细无声的潇潇春雨,在淅淅沥沥的声响中幻想着经此春雨洗涤,悄然绽放的红杏,似乎听到明日清晨在幽深的小巷里传来了“卖杏花来喽”的悠悠叫卖声。这两句画面感极强,意境极美,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有身临其境之感。“春雨”“杏花”无不是美的事物,无不透出春的生机,然而作者是否就在借此传达一种对美妙春色的喜爱之情呢?很显然不是。此时的陆游已是六十二岁,花甲之年,少年时“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纵马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气壮如山的志向已被偏安一隅屈膝求和的南宋小朝廷扼杀殆尽。虽然“青衫犹是鹓行旧”,怎奈“白发新从剑外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却只能“塞上长城空自许”,罢官后在家乡山阴赋闲。虽然这一年春,被起用做严州知府,然而从皇帝“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的话中看出,严州知府只是一个闲职,与陆游恢复中原的大志相悖。梦里都是“直斩单于衅宝刀”,现实却是“谁料如今袖手看”,这就像一个战士无仗可打,一个先生无书可教,一个农民却无田可种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绝望啊!悲哉悲哉!
可以想见在西湖客栈里等待皇帝召见的陆游,是怎样的郁闷压胸、愁绪满怀。饱经了世事沧桑,看透了人情薄如纱翼,世态炎凉如寒水,又何来的半点喜悦?一夜春雨正说明诗人情绪淤积心头,无法排遣,以至于辗转反侧,整夜未寐,潇潇春雨便成了唯一与之相伴的知音,内心何等凄苦,杏花虽美无绪去赏,反添其乱,又是何等焦灼。此时的陆游已淡去了早年的几多慷慨雄壮,归于平静,但是这种表面的平静实际上蕴含着更为沉郁的潜流,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景色越是幽美,情感就愈加沉郁。
有了以上的分析,颈联就很好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学生在前面的手法分析基础上和情感氛围的感染下做到了很好的赏析。“矮纸斜行闲做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不知召见在何日,不知何处打发光阴,百无聊赖之际信手在短小的纸上做起了颇为费时的草书,对着窗外明媚的春光随意品鉴着茶香。看似极闲适中却藏着无尽的人生感慨和满腹的委屈牢骚。所以,在尾联中陆游压不住的激愤终于喷薄而出,自嘲自己只是一介素衣,不必再有什么“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感叹,既然误落尘网,世态炎凉,报国无门,意不得舒,何不趁早归家,躬耕南亩?从不留恋都市繁华,从不图个人安逸,却偏偏要置身其中,又不得脱身,这是怎样的一种内心煎熬和痛啊!痛哉痛哉!
此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陆游,崇高的爱国形象也呼之欲出,让我们感知他那郁结心头终不得发的深沉痛楚,肃然起敬,潸然泪下,精神提升。学生在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同时,也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由此看出,以乐景写哀情,确实倍增其哀,收到了摄人心魄的文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手法,以便在以后诗词鉴赏的过程中熟练运用,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性作业:请在学过的诗词中找出一些运用以乐写哀手法的句子,并进行简要赏析。以下为部分学生赏析示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出征之日,与家人离别,想到此日一别,不知何日是归期,心里满是依依不舍之情,充满感伤,可眼前却是依依杨柳在风中舒展,而此时却要离别。在征人眼里,这明媚的景象,别后再不能与亲人共赏,在风中飘扬的杨柳枝条,千丝万缕也成了挽留的臂膀,此时怎能不黯然神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今日别过,纵是良辰美景,已无人共赏,一腔心事已无人可诉,从此不再有赏心乐事,一切成为虚设。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阵春雨过后,空气格外清新,柳色也格外清亮,一切都令人身心舒畅,可是此时却要送友人去远方,折柳赠别,倍加伤感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花儿怒放,鸟儿鸣啭,本是自然准备的美景以取悦人们。而杜甫面对国破家亡,心中悲苦,移情于物,也是花开含泪,鸟鸣惊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7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