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行业渐行渐远?
2017-01-07
每个月在世界各大城市都有机器人大展,功能匪夷所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们做不到的。其中尤以家政服务的机器人最多才多艺,洗衣、拖地、烹饪、护理老人、照顾幼儿等等,大有要淘汰整个家政业的野心。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维威克·沃德瓦日前推断:你的工作将在20年内不复存在,到2036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淘汰"所有人类工人。而这种“入侵”,正是从高度操作化的工作开始——牛津大学提供的数据是,家政保洁被替代的几率高达93%。
家政服务员或许很快就会成为过去式。机器人成本更低廉,易于管理,24小时工作,而且不会请病假。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
扫地机器人可以取代笤帚,拖地机器人可以取代拖把和抹布,烹饪机器人可以取代厨师等等,但它们目前只是高效工具,感知能力有限,缺乏综合技能,还无法全面取代家政人员。
但是英特尔今年推出的机器人护工,基于传感器控制和环境认知能力,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自主运动与导航。它可以移动到“主人”面前,并走来走去服务老人家。同时还能通过内置的3D深度摄像头记录主人的生活习惯,能远程连接专家进行会诊咨询。当接收到的用户生理指标、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与预定范围不符时,机器人能够自动采取应急措施,如拨打120联系急救、自动弹出药盒等。
而中国最大房地产商的万科也在今年明确表示,未来重点是与研究机构做“机器人生产”,2017年万科机器人管理的酒店将在深圳开张,30%的万科物业管理员将由机器人来取代,目前万科旗下的20个“第五食堂”中,有8个是机器人在炒菜,明年万科的机器人夜间巡逻保安就会投放市场。王石提到,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干传统行业,企业职工普遍缺少10%,到10年后,预计万科会缺少更多的员工,这种情况下只有上机器人。
从全球范围来看,对机器人走入社区、家庭最热衷的国家是日本,大量面向家用应用的机器人创新几乎都源于日本。日本科技界、企业界热衷于机器人创新,除了源于日本电子工业发达外,还跟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国情密切相关。日本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年轻人还结婚越来越晚,生育率越来越低,老年人越来越长寿,这迫使日本企业家只有将希望寄托在机器人身上。
同样面临着老龄化问题的中国,在小区的服务投入上人力成本非常高,并且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此类服务工作,用机器人取代人工似乎也是必然。人口老龄化正在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在健康照护服务方面,由人力服务向智能服务机器人服务的模式转变将成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