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芩清解润目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2017-01-07王绍坡叶凤红王东明陈小华

河北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干眼症滴眼液津液

王绍坡 任 骞 叶凤红 王东明 陈小华

(河北省中医院眼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临 床 研 究

柴芩清解润目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王绍坡 任 骞1叶凤红 王东明 陈小华△

(河北省中医院眼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 观察柴芩清解润目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柴芩清解润目方口服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予右旋糖苷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点眼,疗程15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干涩、磨痛、畏光、视力下降)积分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芩清解润目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柴胡;黄芩;干眼病;中药疗法;针刺

干眼症是以患者自觉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的疾病,症状是诊断干眼症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干眼症最常见的症状有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世界范围内干眼症的发病率约为5.5%~33.7%,女性多于男性,我国的发病率大约在21%~30%[1]。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及节奏的变化,视频终端的普及,电脑、手机的频繁使用,人们用眼的负担逐渐加重,加之工作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空气污染的加重,滴眼液的滥用,可使干眼的症状加重,且有低龄化趋势。病情重者可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及学习,西医治疗以局部滴眼液为主,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难以从根本上治愈,因此寻找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成为干眼症治疗的一大问题。2014-01—2014-12,我们采用中药柴芩清解润目方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症60例,并与单纯使用右旋糖苷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45岁,平均(32.40±1.20)岁;病程2周~2年1个月,平均(7.00±1.50)个月。对照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7~45岁,平均(34.54±1.50)岁;病程1周~1年11个月,平均(7.00±1.30)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眼干涩,磨痛,畏光,视力下降;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测量<5 mm/5 min;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泪膜破裂时间(BUT)<10 s。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6~48岁,性别不限;除右旋糖苷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外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或使用其他药物治疗但已停药2周以上。

1.2.3 排除标准 对本病有强烈干扰的眼部疾病,如过敏性角结膜炎、睑缘炎等;有明显器质性眼病;有严重的结缔组织疾病及内分泌疾病;曾做过干眼症相关手术治疗;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中药柴芩清解润目方。药物组成:柴胡6 g,当归15 g,白芍药10 g,白术10 g,枳实6 g,黄芩10 g,生地黄12 g,知母10 g,石斛12 g,芦根30 g,赤芍药10 g,郁金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针刺取穴:太阳、攒竹、承泣、睛明、风池、翳明、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取穴,眼周部位穴位使用1寸针具,四肢穴位使用2寸针具。攒竹穴平刺0.5寸,风池穴针刺时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1寸,眼周穴位直刺0.5~1寸,四肢穴位直刺1.5寸,手法平补平泻,每日1次,留针30 min。

1.3.2 对照组 予右旋糖酐羟丙甲纤维素滴眼液(比利时s.a.ALCON-COUVREUR n.v.,国药准字H20100193),每次每眼1滴,每日4次。

1.3.3 疗程 2组均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组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问卷方式筛查干眼症患者眼部主观症状,问卷项目主要症状为:眼干涩、磨痛、畏光、视力下降。按症状持续程度计分:无(0分),偶尔(1分),经常(2分),持续(3分)。

1.5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证候积分=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病,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最近研究认为,眼表面的改变、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性激素水平的降低是干眼症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3]。干眼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眼睛健康,是导致其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受到大多数患者及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4]。西医治疗本病最常用的药物包括促进泪液分泌药、皮质类固醇、环孢素A、非甾体抗炎药及人工泪液等[5]。

干眼症属中医学白涩证、神水将枯范畴,《诸病源候论·目涩候》中曰:“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其液竭者,则目涩。”《银海精微》中又说“泪为肝之液”,可见目珠之干涩不适与肝之液密切相关,津液亏虚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津液在目外为润泽之水,在内则化为神水为眼内充养之液,润泽之水亏乏则干涩不适,充养之液亏乏则视物不清。中医有“津血同源,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之说,气能行血,气能行津,气行有力则津血畅通,上可达目中以滋养目珠,滋阴生津药物虽可从根本上补充津液的亏虚,但多无行散之力,虽津液充足,但不能输布于目珠,因此干眼症的治疗中应加用行气活血的药物,玄府通利,气液通畅,则目得濡养[6]。王明杰教授认为从玄府理论来看,干眼的成因主要不在于津液的匮乏,而在于津液的不布,因此治疗不仅要滋阴生津,更应注意开通玄府以输布津液,流畅气血[7]。本病津液亏虚是发病基础,滋阴润目是治疗的根本,而畅通气血则是治疗的关键。柴芩清解润目方中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知母滋阴润燥,清热泻火;石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三药均归属肾经,合用养阴生津润燥之力增强,从根本上补充目之津液。芦根甘寒,入肺、胃经,清热生津之力强,以增强生津之效;当归补血活血;白芍药养血敛阴;白术健脾益气,气能生血;三药合用以补气血,肝得血而能视,气血充足则目得滋润而目涩自缓。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枳实破气散痞;二药具有行气之效;赤芍药活血散瘀,具有活血通脉之效;郁金行气活血解郁,不仅能行气,还能活血,气能行血,气能行津,所以行气活血药物用于方中可使气血畅通,能使所生之津液畅达目中。柴胡、郁金可疏肝解郁,肝木喜调达,可顺应肝之本性;黄芩清热泻火,与白芍药共用具有清泻胆腑郁热之效,与柴胡升发之性形成升降相调之势,胆腑宜清宜静;三药配合应用畅达少阳枢机而利于津液的疏泄。全方共奏清热解郁润目之效。本病虽为目中津液匮乏,但一味滋补不能奏效,应顺应肝之木性,不仅气血津液充足,而且气血调畅,津液方可达目中而滋养目珠,使补而不滞、补而不腻,可见本方灵妙之处不在于滋阴生津润燥药物的应用,而在于清、解、行药物的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有效成分柴胡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8];黄芩、当归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的作用[9-10];白芍药有抗炎、免疫调节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11];赤芍药、郁金具有抗氧化、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12-13]。诸药合用,可减轻眼部炎症,调节免疫力,改善眼部血液循环。李忠仁教授认为刺激眼周相关穴位,能够畅通经络、调和气血、通关利窍、调整阴阳,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14]。实验证明,针刺能够促进泪腺代谢,从而增加泪液的合成与分泌[15]。针刺眼周局部穴位太阳、攒竹、承泣、睛明能疏通眼周局部气血,促进泪液分泌,足三里为胃经穴位,三阴交为脾经穴位,脾胃为后天之本,可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的生化,气血充足则目得濡养而症状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柴芩清解润目方联合针刺用于干眼症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73-7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2.

[3] 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

[4] 鲍一珂.石斛夜光丸联合羟糖甘滴眼液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47(7):214-215.

[5] 姜永杰,姜永梅.干眼症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3):240-243.

[6] 陈小华,白世淼,戎曙欣.玄府学说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阐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6):627,652.

[7] 彭清华.全国中医眼科名家学术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40-144.

[8] 孙世君.柴胡的药理学分析以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10-211.

[9] 施高翔,邵菁,汪天明,等.黄芩及其有效成分抗菌作用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9):3713-3718.

[10] 刘婷.当归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2,31(34):173,175.

[11] 张利.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25-26.

[12] 陆小华,马骁,王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4):595-602.

[13] 尹国平,张清哲,安月伟,等.温郁金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354-3360.

[14] 阮志忠,张嘉谕,温又霖.李忠仁教授运用滋阴润目针法治疗干眼症的经验[J].广西中医药,2015,38(3):46-47.

[15] 张义彪,高卫萍.针刺对水液缺乏型干眼兔泪液分泌及泪腺微观形态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47-49,插3.

(本文编辑:李珊珊)

10.3969/j.issn.1002-2619.2016.11.011

※ 项目来源:2012年度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2277797)

王绍坡(1983—),女,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眼科。

R771.053.1;R245.31

A

1002-2619(2016)11-1649-03

2016-03-13)

△ 通讯作者:河北省中医院眼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眼底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猜你喜欢

干眼症滴眼液津液
从刘渡舟“津液链”理解伤寒瘥后劳复的证治
基于《伤寒论》从广所论“津液”探讨“津液载邪”的理论内涵
长期玩手机小心得干眼症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药膳调理干眼症
0.05%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刮痧疗法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