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治疗女性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2017-01-07王梅青刘占伦薛思思

河北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润肠病程症状

贾 佳 王梅青 周 颖 刘占伦 薛思思

(河北省中医院肛肠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治疗女性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贾 佳 王梅青△周 颖 刘占伦 薛思思

(河北省中医院肛肠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治疗女性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女性ST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口服,对照组30例应用麻仁软胶囊口服,2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不同年龄段、病情、病程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困难程度及兼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困难程度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2组治疗后排便频率、困难程度、兼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愈显率治疗组69.0%,对照组36.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31~50岁、51~70岁年龄段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老年STC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中、重度病情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重度STC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6~10年病程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10年病程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治疗女性STC疗效确切。

中医疗法;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指各种原因造成的结肠传导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导缓慢所引起的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常以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结、粪便排出困难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并可伴随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及胸闷痞满等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生活及工作压力增加,STC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1]。长期便秘不仅会造成原有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的加重,也会诱发其他疾病如脑血管意外、结肠癌等发生[2],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损害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STC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是我们临床长期研究与亟待解决的难题。

现代医学对STC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大多数专家认为STC的发病受饮食、环境、社会心理、性别、年龄、遗传等因素影响,发病机制多与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及胃肠激素分泌异常有关[3]。中医学认为,便秘原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等。便秘的发生不仅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有关,而且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着密切联系。其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的肠道传导失司[4]。2014-05—2015-10,我们应用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治疗女性STC 30例,并与麻仁软胶囊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5],具备在过去6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①大于1/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② 大于1/4的时间有粪便呈团块或硬;③ 大于1/4的时间有排便不尽感;④大于1/4的时间有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⑤大于1/4的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⑥大于1/4的时间有每周排便<3次;⑦不存在稀便,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6]中便秘的诊断标准,依据气阴亏虚证及肝气郁结证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制订气阴两虚、肝失疏泄证的诊断标准。①大便秘结(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排便频率减少、排便时间延长);②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便后疲乏;③神疲气怯,面色无华;④头晕目眩;⑤纳呆;⑥腹胀;⑦咽干口燥;⑧嗳气;⑨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弱。

1.1.3 纳入标准 ①结肠传输试验异常,72 h后仍有20%以上的标记物不能排出体外的患者;②年龄18~70岁女性患者;③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肝失疏泄证;④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志愿受试;⑤实验前1周须停止一切影响胃肠动力的治疗及药物。

1.1.4 排除标准 ①出口梗阻型便秘;②全身及肠道器质性病变而致便秘;③药物因素影响而致便秘;④男性患者,年龄<18岁或>70岁女性患者;⑤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及传染病者;⑥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⑦1年内接受其他肛门病手术的治疗者;⑧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患者。

1.1.5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6],见表1。

表1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标准

①粪便性状采用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1型:分离的硬块状;2型:团块状;3型:干裂的香肠状;4型:柔软的香肠状;5型:柔软的团块状;6型:泥浆状;7型:水样便。②排便困难程度,轻度:排便不畅,有一定困难;中度:排便困难,需过度用力;重度:排便困难,需助排(用手抠、挤压、使用开塞露或灌肠等)。③兼症: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便后疲乏,神疲气怯,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腹胀,腹痛,口干舌燥,口苦纳呆,胸闷痞满,胁下胀痛,嗳气呃逆,饮食不振,情志抑郁寡欢,乳房胀痛等,按无、轻度、重度分别记以0、1、2分。

1.1.6 病情分度标准 轻度:排便频率≤3 d,临床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可经一般处理好转,少用或无需用药;中度:排便频率4~5 d,临床症状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重度:排便频率>5 d,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6]。

1.2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门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年龄18~70岁,平均(47.72±15.35)岁;病程0.5~23年,平均(6.31±3.963)年;病情分度:轻度4例,中度18例,重度7例。对照组30例,年龄18~69岁,平均(44.11±14.81)岁;病程0.5~21年,平均(6.95±3.513)年;病情分度:轻度6例,中度17例,重度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水平无疑是公认的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地区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水平差距较大。为协调地区间发展,缩小地区间差距,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不断加大对地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西部落后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其成效值得深入和持续关注。本文借助收敛性分析方法,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中国现行财政制度建立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否有效促进了中国地区间教育水平差距的缩小。

1.3.1 治疗组 予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药物组成:黄芪15 g,白术15 g,生地黄15 g,玄参12 g,麦门冬15 g,枳实15 g,柴胡10 g,厚朴15 g,炒槟榔15 g,当归15 g,白芍药20 g,郁李仁15 g,肉苁蓉15 g,何首乌15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

1.3.2 对照组 麻仁软胶囊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40031) 2粒,每日1次口服。

1.3 疗程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不同年龄段、病情、病程疗效及远期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疗效指数 (尼莫地平法)=[(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100%。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便秘前水平(疗效指数≥90%,保持2周以上),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排便间隔时间及粪质接近于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48 h,便秘明显改善(90%>疗效指数≥70%,保持2周以上),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 h,或粪质干结改善,便秘有所缓解(70%>疗效指数≥30%,保持2周以上),其他症状均好转;无效:便秘和其他症状均无改善(疗效指数<30%)。以痊愈+显效+有效统计总有效率,以痊愈+显效统计愈显率。

1.6 随访 2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便秘是否复发。在此期间停用一切影响肠道动力的药物。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治疗组30例,失访1例,完成观察29例;对照组30例,失访2例,完成观察28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困难程度及兼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困难程度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症状改善。2组治疗后排便频率、困难程度、兼证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

2.3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3可见,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4 2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2组不同年龄段患者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4可见,2组31~50岁、51~70岁年龄段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老年STC疗效优于对照组。

2.5 2组不同病情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5。

表5 2组不同病情患者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5可见,2组中、重度病情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中、重度STC疗效优于对照组。

2.6 2组不同病程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6。

表6 2组不同病程患者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6可见,2组6~10年病程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10年病程STC疗效优于对照组。

2.7 2组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7例,复发1例(14.29%);对照组痊愈3例,复发2例(66.67%)。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 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它既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又是多种疾病可伴随的症状。慢性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8]。STC指由于结肠动力不足,蠕动功能减弱,致使结肠内容物从结肠近端到结肠远端通过时间较正常减慢,是一种结肠平滑肌运动和肠神经功能异常所致的传输性障碍[9]。临床表现一般为大便次数减少,无便意,大便排出困难,通常有排便不尽感、腹胀、腹痛及食欲不振等伴随症状。

女性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其解剖特点、生理特征密切相关,而女性STC则受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影响。在有便秘史的患者中,STC是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常见类型,约占45.5%[10],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1]。北京地区对成年人群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以上[12]。甚至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STC男女发病比例可达1∶9,提示雌激素在STC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影响[13]。肠道内存在的雌激素受体主要为雌激素受体β (ERβ),研究表明,阻断ERβ后,肠道内Cajal间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Cajal间质细胞是肠道慢波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的减少可引起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14]。青春期及孕龄期女性是女性便秘高发时期,考虑此期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15],降低肠道对刺激的感受性,从而使胃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多吸收,导致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此外,中青年女性学业、事业繁重,家庭事务琐碎,婚恋挫折及生活不良事件较多,直接导致女性长期精神紧张,忧虑多思。相比男性而言,大多数女性长期静坐,精细饮食,过度节食,缺乏体育锻炼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也直接导致便秘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吸烟与否对男性便秘的发生无明显差别,但女性吸烟是诱发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16]。目前,国内学者对STC的深入研究不多,对女性STC特点的研究及临床观察更少,女性与男性STC的成因侧重点不同,临床处理亦有差别,所以针对女性STC仍需进一步研究。

STC属中医学虚秘的一种。素体虚弱、饮食劳倦、内伤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弱之人,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滋润大肠,甚至损及下焦精血,以致本元受亏。真阴一亏,则肠道失润而更加干涩;真阳一亏,则不能蒸化津液,温润肠道。女性因经带胎产等原因大多素体虚弱,脾胃不足,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不能推动肠内糟粕运行,且气虚不能输布津液,大肠失于濡润,糟粕内停;阴血亏虚则不能濡养肠道,肠燥而致大便秘结不通。长期便秘患者常自行服用峻下之品,病情虽能暂时缓解但长期服用易伤脾胃,而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故女性STC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气虚、阴虚。当今女性社会、家庭压力大,事务繁杂,加之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久坐少动,情绪不定,焦虑抑郁,肝气不疏。肝主疏泄,主一身之气机,肝气失于条达,气机不畅,脾胃通降失常,糟粕内停,排出困难,正如《金匮翼·便秘统论》中曰“气内滞而物不行”。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女性STC患者多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病性属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气阴不足,肝失疏泄,临床采用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法治疗多取得满意疗效。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中黄芪、白术为君药,二者相配益气健脾。取增液汤之生地黄、玄参、麦门冬为臣药,滋阴增液,润肠通便,此亦“增水行舟”之意。枳实、柴胡、厚朴、槟榔、郁李仁共为佐药,枳实、柴胡、厚朴三者相配轻下热结,枳实配白术利气健脾通便;槟榔能治食积气滞引起的便秘;郁李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且润中兼行大肠之气。白芍药、当归、何首乌、肉苁蓉共为使药,白芍药配当归补血养阴,缓急止痛;何首乌与肉苁蓉、当归同用补益肝肾,补血润肠。诸药合用,药力和缓,泻下而不伤阴,调气与滋阴并用,补中有通。

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愈显率 (69.0%)优于对照组(36.0%) (P<0.05),在改善排便频率、困难程度及兼证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中老年STC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考虑中老年女性与围绝经期或年老体弱有关,多肝气不疏,气血虚弱。治疗组治疗中重度STC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考虑中重度病情的患者临床多见焦虑、抑郁,大多数患者自行使用泻药多年,耗伤气津。治疗组治疗6~10年病程段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考虑此病程段患者长期经受疾病困扰,多情志不畅,且病久亦伤津耗气,导致气阴不足、肝失疏泄,但对>10年病程段患者的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可能此病程段患者病情过于顽固,且多为老年患者,润下太过又恐耗伤正气,因此益气养阴行气润肠方仍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治疗女性STC直达病所,攻补相济,调畅气机,不同于一般行气导滞药之猛烈,也不同于一般健脾消导药之缓慢,通而不泄其真气,补而不滞其传导, 较麻仁软胶囊在中老年、中重度及较长病情段的女性STC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益气养阴疏肝润肠方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适应性、增加血流量、兴奋肠道及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远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好,无明显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胡智,王吉.老年人便秘的危害与防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975.

[2] 叶爱霞,黄小珍,肖碧玲.辨证施护对结肠癌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影响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1):114-116.

[3] 辛世勇,陈萌,于永铎.通腑逐瘀汤配合中药贴敷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2):220-221.

[4]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9.

[5] Drossman DA.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History, Pathophysiology,Clinical Features and Rome IV[J].Gastroenterology,2016,S0016-5085(16)00223-0022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M].北京,1993:131-133.

[7]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0-111.

[8] 刘文斌.调气润肠汤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60-61.

[9] 郭慧,孙建华.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理的研究[J].中医学报,2010,25(2):334-335.

[10] 吕农华,谢勇,黄德强,等.南昌市部分人群中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3):236-237.

[11] 郭晓峰,柯美云,潘国宗,等.北京地区成人慢性便秘整群、分层、随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0):637-638.

[12] 李伟,张铁民.慢传输性便秘的治疗现状及雌激素受体β与其相关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4,20(6):1071-1073.

[13] 陈卫,丁文俊.膳食纤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5):518-519.

[14] Bielefeldt K, Waite L,Abboud FM,et al.Nongenomic effects of progesterone on human 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cells[J].Am J Physiol,1996,271(2 Pt1):G370-376.

[15] 郭晓峰.慢性便秘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及药物疗效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2.

[16] 范平.三仁二子汤治疗吸烟所致便秘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6):25.

(本文编辑:习 沙)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tonifying qi and yin, smoothing the liver and lubricate the intestines on the treatment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in female

JIAJia,WANGMeiqing,ZHOUYing,etal.

SecondDepartmentofAnorect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HebeiProvince,Hebei,Shijiazhuang0500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principle of tonifying qi and yin, smoothing the liver and lubricate the intestines on the treatment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 in female. Methods 60 female patients with ST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n=30) received decoction followed the principle of tonifying qi and yin, smoothing the liver and lubricate the intestines, the control group (n=30) received Maren Soft Capsule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continuously treatment for three courses. The clinical symptom integrals of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TC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The comprehensive curative effect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 the condition and disease course, and the long-term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defecation frequency and time,fecal charater difficulty level and theintegral of accompanied symptoms before and ofter treatment (P<0.05),the symptoms above all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 The cure and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69.0%)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36.0%,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t the ages of 31 to 50 and 51 to 70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which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TC.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moderate and severe STC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which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TC in moderate and severe stage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STC course of 6 to 10 year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which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TC in the STC course of 6 to 10 years. Conclusion The principle of tonifying qi and yin, smoothing the liver and lubricate the intestines has exact effects on the treatment of STC in female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stipation; Therapeutic effects

10.3969/j.issn.1002-2619.2016.11.006

※ 项目来源: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度省级中医药类重大医学科研课题(编号:zyzd2013005)

贾佳(1988—),女,医师,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肛肠病临床治疗工作。

R256.35;R247

A

1002-2619(2016)11-1625-06

2016-07-31)

△ 通讯作者:河北省中医院肛肠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1

猜你喜欢

润肠病程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HPLC法同时测定五仁润肠丸中10种成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芪蓉润肠口服液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20例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