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府谷海红果产业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
2017-01-07李嘉欣
贺 蕾,李嘉欣,罗 列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21)
生产建议
陕西府谷海红果产业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
贺 蕾,李嘉欣,罗 列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21)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秦、晋、蒙三省接壤地带,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辖15镇,总人口24.38万。府谷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西部十强,是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和中国产业百强县、全国金融生态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府谷县的农产品特产主要有海红果和小米。海红果又名红海棠、海红子、子母海棠、小果海棠,是世界稀有树种,属落叶小乔木,其果实小,近似圆形,形似山楂,果实完熟后色泽鲜艳,果肉呈淡红色,肉脆多汁,鲜食酸中带甜,美味可口。海红果营养丰富,富含钙、锌、铁、钾以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单糖、双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尤其钙含量高,其含钙量是同等质量山楂的2.7倍、苹果的7.37倍,素有“果中钙王”之美称。海红果具有树大根深、抗寒耐旱、适应性广、耐污、耐修剪、抗病虫害能力强、管理技术简便、存活率高、易繁育、结果早、产量高、易栽培、寿命长等特点,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和内蒙古接壤地带,其中,陕西省府谷县的海红果树最多,约占3省总量的85%。
1 府谷县海红果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府谷县有海红果果园3.33万亩(约40万株),主要集中在府谷县中东部10个乡镇,正常年份产量约3.8万吨。由于资金匮乏,深加工发展滞后,贮藏设施不足,产销衔接差,海红果长期作为“野果子”没有得到市场化,产业发展缓慢。近些年,受政府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大量介入、罐装及冷藏技术以及物流的快速发展影响,海红果产业才得以快速发展,尤其是海红果深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府谷县重点支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1.1 海红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海红果主要用于加工果脯、果汁饮料、果酱、罐头、海红酒、果丹皮、果干等产品,其中用于生产果汁饮料的海红果用果约1000吨,加工果瓣用果约500吨,加工果脯用果约500吨,果酒用果约1000吨,果醋用果约500吨,平均年消化海红果约3500吨。其中加工产品类型中果汁饮料和海红果酒产量较高,加工用果数量较多。
海红果酒是府谷县为发展府谷地方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的一个农业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项目建成后年产系列海红果干红酒、甜型酒、半甜型酒2000吨,53度白兰地(白酒)1000吨,海红果汁2000吨,总产值将达5.3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海红果用果约5万吨,每吨海红果以1600元市价来收购,果农可增加8000多万元收入。
1.2 产业园区建立现状
府谷县海红果产业生产—加工—销售链条正逐步形成。海红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优化,种植方式逐步规范,海红果的果品质量不断提高。府谷县正在全力打造海红果基地,已建成高标准示范园500亩。古城镇在贾家梁村建起了海红果标准化示范园,在园则湾实施了2000亩海红果示范基地,多家企业积极建立自己的海红果种植基地,如天安公司旗下的府谷县地安海红果专业合作社正在精心打造10万亩优质海红果种植采摘观光示范基地,该项目规划建设于府谷县赵五家湾乡,预计年深加工海红果1.5万吨,生产NFC鲜榨海红果汁1万吨、果酱1万吨、果酒0.5万吨、果醋0.25万吨。
1.3 民间资本不断进入,给海红果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政府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海红果加工业,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促进了府谷县海红果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府谷县已建成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府谷酒厂、环渤海农产品开发公司、利源红枣加工厂、花乌枣业公司、绿宝园公司、钙力达公司、兴秦果品专业合作社等数十家海红果加工企业。其中,府谷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投资近亿元购买了从德国、意大利进口的酿酒设备。邀请多位国内外顶尖红酒专家,准备把海红果酿成具有国际标准的知名红酒。别具特色的海红果酒很快被上海、广州的客商大批量订购,世界最大的果汁企业——美国都乐公司也有订购。该公司3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预计产能将达到2000吨红酒、2000吨浓缩果汁和1000吨白兰地,总产值将达到9亿元,将会极大带动海红果加工产业的发展。
2 府谷县海红果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1 生长环境适宜,产量具有优势
府谷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府谷县的土壤、气候环境非常适宜海红果树生长,多项指标都符合海红果树生长的最佳生长环境(表1),因此,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保证了府谷县可以进行规模化种植。
表1 府谷县自然条件与海红果适生条件对比
2.2 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据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研究显示:海红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15.18%、可滴定酸含量1.04%、维生素C含量2.38毫克/克,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钙66.59毫克/克、铁2.16毫克/克、锌0.54毫克/克,含钙量为水果之冠。其果实成熟后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医食同源,用途广泛,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之功效。另一方面,海红果产地远离工矿污染源,农田化学物质极少使用,属于天然生长的“野生果”,其天然状态是绿色保健食品的最佳食品源,因此,纯天然的海红果产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海红果树作为经济树种和优良砧木及高接中间砧,可用于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也可作绿化美化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环境效益显著。海红果深加工,延长了产业价值链,增加了海红果产品附加值,能够积极带动府谷县农业产业发展,促进果农增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海红果纯天然的属性,迎合了绿色保健食品的消费潮流,也成为海红果产业发展的优势。
3 府谷县海红果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3.1 果园管理粗放,经营低效
虽然府谷县政府积极推进海红果树种植,但是由于管理粗放,多数海红果树仍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加之当地属黄土高原地貌,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落后,导致土地荒废、果园荒化,果园生产条件越来越差。同时,府谷县海红果树多数树龄偏大,抗病虫害能力弱,导致海红果树病虫害发生严重,其果实偏小且虫果率高,加上海红果树是野生树种的观念在当地根深蒂固,海红果树栽培技术推广范围和力度有限,很多果农并不懂如何科学栽培海红果树,如何进行技术化果园管理,导致府谷县海红果树管理粗放,果品产量和质量都不高,从而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另外,产地初加工设施严重不足,致使海红果商品化率低。果蔬等园艺产品商品化需经过预冷、保鲜、贮藏、分级、清洗、整理、包装、集散、运输及其干燥等环节,而府谷县海红果产地初加工设施严重缺乏。海红果皮薄易破,破皮后卖相难看且易腐烂,且海红果采摘需纯人力手摘,需要大量劳动力,增加了海红果的采摘成本,采摘后因海红果不易贮藏,当地果农仍采用传统落后的农产品产后处理方式,将海红果剪开在道路、屋顶晾晒,晒成果干,或用白酒醉(酒醉的方式是陕北地区传统的保存鲜果方式,选取新鲜、完好的海红果成熟时便会使用白酒做出大坛小罐的酒醉海红果,从制作到能够食用需要经过1个月左右时间),鲜食海红果收购量很少,又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贮藏又极为困难,所以部分果农会选择放弃采摘海红果,使其成为真正的“野果”,其腐烂后造成的污染和损失难以估量,因不能及时处理、贮藏带来海红果霉烂、变质,直接影响海红果的商品化。
3.2 海红果深加工不足,产品研发滞后
府谷县海红果加工的产品多为饮料、果脯、果酒和果丹皮等传统初级产品,加工能力较低,并且由于现有企业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建成投产的10个海红果加工企业和手工作坊,对海红果的加工只是局部、粗浅和零散的,并没有形成全面、精深和系统的研发。深加工产品开发海红果量约为3500吨,但正常年总产量约3.8万吨,加工量用果占总产量的比率不足10%。因加工企业需求量少,收购周期短,仅持续几天。另外,鲜果收购价格较低,如2010年鲜果收购价格每千克1.2~1.6元,2011年每千克1.6~2.0元,多数果农选择以果瓣出售,果瓣价格5~6元/千克(晒0.5千克果瓣需1.75~2.0千克果),然而果瓣多由广东的小商贩收购,收购渠道单一且不稳定,价格波动明显。产品开发总体上表现出种类少、规模小、层次低、链条短的特点,没有形成功能齐全、各具特色以及优势突出的开发体系,也没有形成品种丰富、质量优异、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产品体系。
3.3 市场信息不充分,营销渠道单一
府谷县大部分海红果产品在府谷县城及周边地区销售,多数产品被本县人视为一种土特产作为礼品馈赠,只有不到2/5的产品通过市场销售,但部分产品的商标、质量安全、卫生许可等证件不齐全,不能进入超市销售,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导致销售服务都是被动完成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不能有效地对市场供需情况进行掌握和分析。经过调查了解,府谷县农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仍是通过电视新闻或与身边的人交流2种比较传统的方式,手机、互联网等信息渠道还没有普及,85%以上的农户不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搜集获取。传统、单一的信息获取渠道根本满足不了农户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易受身边人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市场的盲目性与滞后性的产生,其结果是农户不能获得很好的收益,甚至可能出现亏本。
府谷县海红果市场秩序混乱主要是市场竞争秩序与交易行为秩序存在一定的问题。果农和购买商在市场信息掌握方面存在很严重的不对称性,果农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又由于果品销售渠道单一,交易中购买商始终占主导地位,联合起来尽力压低价格,果农考虑到海红果卖不出去就会掉到树下腐烂,抱着“烂在土里,不如低价出售,能卖多少算多少”的心理,则会低价出售海红果。这些部分果农低价出售海红果不仅使自己的收益降低,还会导致其他果农的海红果卖不出去,或者也只能低价出售。这样混乱的市场交易秩序严重影响了果农的整体利益。
其次,企业在宣传方面投入力度小,宣传、物联、策划、代理以及电商相结合的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营销市场客源不稳定;营销渠道功能不够齐全,同时也没有形成具备专业销售人员、高效便捷服务、供需互动平台的健全营销体系。一般来说,农产品主要的销售方式包括:市场上零卖、到果园里批发或者加工制成果脯、饮料等销售方式。其中经过加工制成的产品销售价格最高,直接到果园里批发的方式价格最低。一般而言,销售渠道越多,越有利于海红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海红果的整体收益也高。但目前,府谷县海红果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仍是收购商直接到果园里批发,即“购买商+农户”的方式,绕过了产品加工环节,这种单一、传统的销售方式使海红果的价格大大降低,对农户产生很大的制约,限制了海红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4 宣传乏力,品牌效益发挥有限
府谷县政府对于海红果及其加工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大,时有时无,采用广告牌、电视等陈旧、单一的方法,缺乏创意,后劲不足,并不能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强有力和高频率的宣传。同时海红果企业也没有利用好“中国海红果之乡”“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2个宣传平台,没有抓好地理标志认证、特产评定、展会评奖、大型庆典等机遇;对文化作品、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广告媒体等媒介宣传工具利用不到位,没有引起全社会对海红果各种价值的广泛认可,导致海红果在农产品市场中的知名度不高,除了陕北地区,省内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对海红果并不熟知,产业发展缺乏广泛的社会反响和认可,更无品牌效应。
4 促进府谷海红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精研细挖,特色突出
府谷县海红果资源丰富,企业可以倚靠政府投资,借鉴相关农产品如延安狗头枣和宁夏枸杞等产品的开发经验,组织利用科研院所、高校相关教授专家和科技人员对海红果栽培、加工、贮藏等方面技术进行系统化研究,例如聚金邦农产品公司和陕西科技大学的合作基地,利用高校科研力量开发黄酮、氨基酸、红色素、香精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以及加工、包装等环节,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确保品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研究开发包括鲜果、果干、果汁、果醋、果晶、果茶、果酱、果胶、果脯、蜜饯、果泥、果冻、果丹皮、凉果、果汁粉、罐头、果酒、白兰地、香槟酒等在内的系列产品,形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竞争力强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及其消费特点,针对性研究开发具有营养、保健、休闲、药用等多类型产品。与此同时,要综合利用各种展览、会议、文艺演出等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建设大型气调冷库和加工企业,加大对产地初加工设施的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保证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优良,采用标准技术规范生产,从而形成综合利用、开发层次错落、特色突出的产业体系。
4.2 集约经营,科学管理
为了提高海红果及附加品的产量,大力加强对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在全县海红果主产区建立海红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广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进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等培训推广示范工作,同时通过高接换头等措施逐步将散生低产果园改造为集约化果园,精细管理。品种可以引进推广外地个头大、色泽艳、产量高、易采摘的新品种;通过建园定植、整形修剪、病虫防治、无害施肥、集雨保墒、花期防冻、土地培肥培沃等措施,提高种植水平,生产优质高量海红果产品;及时整畦蓄水、锄草松土、刮皮去虫、通风采光,提高果园管护能力。除此要建立优质果苗繁育基地,生产优良品种苗木,加快果园更新改造,建立标准化果园。
4.3 建立品牌,创意宣传
府谷县政府要不断创新技术服务体系,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积极扩大地理标志的影响范围,各大海红果企业尽快争取绿色农产品认证工作,塑造海红果战略品牌。
同时应积极加强产品品牌形象的宣传,不断扩大“府谷海红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涉及种植、贮藏、研发、食用等环节的整体宣传规划,开展海红果生态、营养、保健、药用、观赏、馈赠价值等全方位宣传;借鉴汉中油菜花节、定边马铃薯节举办方法,举办府谷海红花、海红果艺术节,创新宣传方式;抓住博览贸易、商务洽谈、会议赛事、节日庆典等一切机遇,开展宣传活动;统筹政府、企业、团体、民众各方力量,形成宣传网络;加强品牌注册、包装设计、广告传播等工作,提高宣传效果;开展全方位、连续性、高频率、多层面宣传,形成强大宣传攻势;培育迎合大众、倍受青睐、蕴含文化、富有价值的品牌,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4.4 完善功能,拓展市场
发展海红果产业,必须建设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海红果市场,在县城和人口集中、市场交易活跃的重点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的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海红果批发市场。同时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的果品贮藏冷库,保障果品鲜活度和市场供应量,采用“订单式”发展模式,公司与果蔬种植户、生产基地通过签订“订单”的方式统一收购,然后冷藏保鲜,适时地投向市场,既可以提升府谷海红果产业的附加值,解决因上市季节集中、市场供应饱和而出现的海红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又可以扩大海红果市场,带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延长海红果产品的产业链。
此外,可以加强对规模较大的海红果流通企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大户的支持,形成“企业+合作社+果农”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提升其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积极引入订单果业的运转机制,与种植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全面保护价收购,同时发展“互联网+海红果”产业,加强与电商的紧密合作,拓展海红果网络市场,提升海红果产品销量,解决“卖果难”问题。
*陕西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计划:陕西苹果出口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研究(2014KRM2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农户农业技术选择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其诱导模式研究(2013JQ9005);陕西科技大学博士启动基金:中国苹果汁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研究(BJ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