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2017-01-07李小墨

阅读时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书籍意义读书

◎李小墨

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李小墨

我觉得有必要厘清一下,本文讨论的读书指的是阅读书籍,不是指上学。在我们的语境里,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既叫做上学,也被叫做读书。

“上学就是读书,读书就是上学”的表达方式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错误且相当普遍的观念:阅读学校指定的教科书或选定的书目,才是正经八百的读书,其他都是课外书、闲书;读书是专门在学校里做的事。

持这样观念的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要么再也不读书,要么把读书当做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脱离学校教育的读书,常常被当成一件没什么用处、意义不大的事。

我所理解的读书,是包含学校教育但又不局限于学校教育的,以完善自我为目标的自由、自主的阅读。我比任何人都相信这种阅读的意义。

碎片化阅读不能替代书籍所代表的系统阅读

原本拟定的标题是“我比任何人都相信阅读的意义”,但后来又把阅读改成了读书。因为阅读还包括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的碎片化阅读。我想强调,碎片化阅读,不能替代书籍所代表的系统阅读。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低头族成为全球现象,以手机为载体的信息,必然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就是碎片化的阅读。

我就是一个重度的碎片化阅读者。真的,可以打开的APP太多了,手机浏览器、各类新闻客户端、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简书、一个、片刻……有很多有趣有料的内容等着我去发掘。

可是我很快感觉到了问题。

论数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超载的。碎片化阅读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第一时间给我们带来新资讯。可是信息是层出不穷的,用有限的时间追逐无限的信息,结果就是手机成瘾,吃饭看、走路看、上课看、上班看、熬夜看……

论质量,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搞笑短视频、段子、表情包满天飞,推送给我们的内容中有大量是纯粹供人消遣娱乐的内容,我们自己也愿意消费这些插科打诨、轻松有趣、爱抖机灵、不费脑力的内容。可是除了哈哈一笑,这些娱乐化的内容还能给你留下什么呢?

论效率,注意力也被碎片化阅读惯得越来越无法集中,偶得一些能让人进益的好文章,可是注意力迁移得太快了,常常划拉两段,就失去耐心,最后收藏了之。

超载的、娱乐化的、碎片化呈现的信息,真的能帮助你提高理解力吗?

以一篇文章的篇幅,可以告诉你一个观点,但很难充分展开一个议题。但好的书籍则内容详实、层次分明、引据严谨。你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读书安排,由浅入深地理解一个议题。

比如,你想了解一个思潮。你可以知道某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还知道得出观点的事实依据和推理过程;你不仅了解一方观点,还把他放在时代背景中,与同一时期的人进行横向比较,还把前人的思想精华、后来者的创见进行纵向梳理。你充分了解一个议题是怎么产生、如何演化的。

有了深度、广度的积累,获得一种全局视野,当该议题相关的信息或观点再出现,你可以马上把它纳入一个知识背景和分析框架中,迅速整合、消化。

而仅靠碎片化阅读,你则无法构建一个系统的认知体系。它只会让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点不知其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多元的观点和层出不穷的信息海中迷失自己,永远学不会独立地、系统地、深入地思考。

读书的终极意义,是对自我的完善

阅读到底有什么意义?不同的人想要的东西不一样,同一个人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也不一样。所以读书对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的不同成长阶段来说,具体的意义都是不同的。

脱离个人的需求、目标,空谈阅读的意义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想尽快成熟起来的职场菜鸟,他选择读《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类的书籍,对他来说读书的意义就是为了提高专业素养,完善职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形成核心竞争力。当他成为高管,他的阅读重心可能又会发生转移到彼得·德鲁克一类的作家。

一个想在产业剧烈变革时洞察先机的创业者或者投资人,这类人爱读的类型,如凯文·凯利成书于1994年的《失控》,托夫勒出版于1980年的《第三次浪潮》,麦克卢汉写于1964年的《理解媒介》,都是基于对现实的观察,对未来做出大胆合理的预言。他读书的意义就是获得对未来商业趋势的前瞻性认识。

一个想成为小说家的年轻人,他阅读和研究自己欣赏的小说家的作品,他读书的意义就是从模仿开始,练习小说的技法。

……

掌握一门知识、习得一项技能、获得某种洞见、达到一定鉴赏水平、了解人的心理倾向、多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读书的具体意义很多,如果要给它概括一个普遍的、共通的、终极的意义:那就是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是很个人的事,每个人对人生的愿景不同、对自我的期待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自我完善的方向也会完全不同。很多人质疑阅读的意义,其实因为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读书的意义,不应该被过度拔高

读书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它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我们和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对话;它可以突破生命的渺小,让我们体验千万种人生。

但我觉得读书的意义,被一群人忽视的同时,又被另一群人过度拔高。虽然人类的知识经验的传授,最主要、最可靠的方式仍然是书籍,但学习远不止读书一种方式。比如电影《霸王别姬》配着纪录片《粉墨春秋》看,对京剧就可以有较全面的了解了。

过度拔高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另外一些同样重要的问题。

一是学与思的关系。

书籍是思考的材料,而不是思考本身。读书是对思维的激发,而不是让你去拿现成的结论。读书是带你进入精神生活的大门,但不构成你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埋头读书而不思考,最多培养出一群学舌的鹦鹉。

二是知与行的关系。

知道方法不等于掌握方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实践。

每次看完一本书,都问自己一句,这本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吗?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做什么调整和改变吗?是具体技能和方法就在学习生活中练习使用,是认可的观念就作为原则践行,是更合理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框架就在思考时用起来。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慢慢按着自己认可的方式完善自我,这些书慢慢变成了你的一部分。也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的:“一直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埋头读书而不实践,最多培养出一群王语嫣,专注掉书袋一百年,但是三脚猫功夫也没有。活该“听过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猜你喜欢

书籍意义读书
一件有意义的事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有意义的一天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生之意义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