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2017-01-06王玲芝许豫婷

关键词: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王玲芝+许豫婷

摘 要: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配套服务、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对此,应该从各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98-2

0  引言

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农产品的流通、营销、贸易等为中心,运用线上数字系统等方式开展贸易,是农产品交易的数字化、集中化[1]。它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杠杆进行整体把控,保证农产品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推广销售的高效进行。

1  河南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义

中国是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农产品需求市场。然而与这种“大市场”对应的,却是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方式。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显示,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其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一旦供求偏离平衡,价格将出现大幅波动,表现为发散型蛛网模型。我国农产品目前的供求模式不仅缺乏规模效益,而且加剧了价格的波动性,导致近年来经常出现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现象。电子商务可以使农户快速获取市场信息,科学有效地制定生产决策,并及时根据市场动态修改营销策略与方针,较好地解决了由于盲目种植、供求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机会成本。

2014年李克强总理实地考察了“淘宝第一村”青岩刘村,2015年汪洋副总理参观了四大“中国淘宝村”之一的浙江临安白牛村,这引起了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等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使得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央政府以及各部委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都为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

2  河南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快捷、便利、实惠的网络通讯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大大提高,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因素。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内的“村村通”工程已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网络基础设施设备陈旧、网络信号不稳,仍然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据统计,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农村家庭比率只有0.8%,因特网普及水平城市是农村的740倍[2]。农业中电脑普及率,美国是中国的55倍,网络普及率美国是中国的8倍[3]。

2.2 农产品电商专业人才稀缺

电子商务并不仅仅是在网上买卖农产品,而是要对电子商务涉及到的推广、销售、运营、安全技术、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掌控,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经营主要以个体户为主,他们大多知识水平低,学习条件缺乏,运营能力、店铺等级不高。我国上网用户中农、林、牧、副、渔只占2.4% 而且绝大多数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依靠网络决策的不到1%[4]。

虽然一些农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兴趣很大,但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观念和实力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河南省电商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大概有3000人[5],但大都没有涉农专业的教育背景,而且主要流向大城市,极少有人愿意到农村工作。由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共同公布的《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预知,多年后,我国县域内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要将达到200万人。而阿里巴巴与河南省新乡县推行农村淘宝项目,进行农村合伙人的筛选,全县大概有1500人次参加,最后只有36人成功入选。人才的持续空缺将导致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止步不前。

2.3 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产业水平落后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金融、培训、包装、广告等相关配套行业的支持,但目前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尚未形成上规模的集群,因此配套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很难走上轨道。在部分地区,道路不畅的现象仍然存在;专业化的第三方运输车辆和保鲜设备稀缺,而自营物流无法规避农产品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约束,成本高且利用率低;物流网点、金融网点极少入驻到乡镇及村庄。这都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运营成本和难度。

2.4 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不完善

信用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居民对有机、绿色、地方特色等农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这种需求的显著特征就是注重品质和品牌。而在小农模式下,生产种类多、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农民和涉农企业对标准化建设意识淡薄。截止2015年,全省只有50%的县市有了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的基础,而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低于80%[6]。不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对化肥、农药和食品添加剂等过量使用,随之而来的是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同。例如信阳毛尖虽与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同为中国十大名茶,在2003年成功注册为地理商标,曾在万国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在1999年获得昆明世博会茶叶金奖,但由于种植、生产缺乏标准化管理,茶叶质量参差不齐,与云南普洱、西湖龙井等价格相比差距较大。由于缺乏质量把控意识,被誉为“中国第一大米”的原阳大米品牌形象大打折扣,近几年已淡出市场。

3  河南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

3.1 加快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首先,加大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网络速度的提升,降低成本;其次,完善电商运作平台,改善供应商和企业共享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大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再次,扩大财政投入,降低企业和农户从事电子商务的资金门槛,培育、扶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推广特殊案例的评选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2 加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地方政府要致力于对农民经营电子商务能力的培养和开发。首先,通过阳光工程等政府行为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大力实施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素质,强化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和兴趣。其次,增强对农业大中专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农业院校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建立校园电子商务实训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农产品电商人才。建立村镇电商孵化园,给大学生提供场所、资金和政策扶持,引导他们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方向的创业。再次,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关于农业产业化的资源、市场、生产、政策法规、实用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组建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服务队伍,整村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3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和村级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道路修建、仓储和配送的布点建设、农产品物流保鲜和运输设备的配置等。对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进行统筹规划,解决当前农产品加工能力、保鲜、防虫、冷藏等技术落后的状况,规避不合理运输现象的产生,减少运营成本和费用。

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对村镇级的中小型物流配送企业给予较大的支持力度,引导它们加强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淘汰效率低、技术差的物流设施,为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独立化、标准化的配送服务。

3.4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

标准化是保障农产品优良品质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飞跃发展的先决条件。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标准化和品牌化观念。激励有关组织挖掘本地产品优势,对农产品品牌、商标和地标进行申请,全面提升农产品档次。其次,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的资金投放力度,促进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加大对种植和生产环节的检测力度,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再次,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加大营销力度,强化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的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 孙晓龙.鲜活农产品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流通模式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华东交通大学,2012.

[2] 朴光秉.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与分析[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6(4).

[3] 韩秀娟.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04).

[4] 刘鹏.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现状与服务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5] 徐仲昆.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7).

[6] 李廷华.制约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5(7).

猜你喜欢

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农产品争奇斗艳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