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雁栖湖畔,再逐金像

2017-01-06byStaffReporter

中国摄影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像奖中国文联摄影

by+Staff+Reporter

2016年11月4日晚,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在第十一届中国摄影艺术节颁奖典礼上正式揭晓并颁奖,获奖者作品也同时在艺术节期间正式亮相。

六十华诞怀初心,影像筑梦创辉煌。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适逢摄协60周年华诞,因此别具意义。金像奖历来是传递中国摄影正能量的重要链条,自1989年首届金像奖以来,为中国摄影界推出、表彰和鼓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摄影家。

新特点、新举措

根据中央和中国文联的要求,对本届金像奖的表述改为“经党和国家荣誉表彰工作机构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十二个常设全国性文艺奖活动之一”。

为了更加公平、公正和严谨地评选本届金像奖,充分推荐业内优秀人才,自2016年3月开始,中国摄影家协会组联部根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中宣部印发的《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以及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先后面向主席团、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业界专家、法律界人士等征求意见近100人次,采纳了多方面意见,确定了新的《中国摄影金像奖章程》,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工作方案》报中国文联审批并获同意。根据新的《中国摄影金像奖章程》精神,确定了《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启事》,并于今年7月13日正式发布。

根据文艺评奖改革的总体思路,本届金像奖大幅压缩奖项数量,力求奖项设置更加科学,评奖数量更加合理,评奖标准更加严格,评奖程序更加规范,监督保障措施更加完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对摄影工作者的激励更加有力,对创作生产的导向更加鲜明,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本届影金像奖共设立三个子项,分别为纪录摄影类9名、艺术摄影类8名、商业摄影类3名,总额不超过20名。本届金像奖不再设立摄影理论奖、摄影传播奖及终身成就奖。对照第十届金像奖的奖项设置,可以看出有很大变化,奖项名额总数由93名调整为20名;奖项设置由5个子项及11个分项,调整为不超过20名。

另外,本届金像奖在申报资格方面有若干细则的要求,重要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每位申报参评者只允许选报一个子项;往届金像奖获得者再次申报参评,需间隔三届后方可报送;所提交的所有作品和有关业绩材料必须是在上次获奖以后取得的,且必须在创作理念、题材、风格、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

金像奖申报条件的独特与严苛,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奖项的分量。

坚持导向、水平、正气、动力的评选

自面向社会公开征稿以来,本届金像奖的征稿得到了全国影友、团体会员单位、各全国性摄影组织、媒体机构等的大力支持,至9月10日截稿为止,共收到200位摄影界人士提交的申报材料,其中纪录摄影类101人,艺术摄影类90人,商业摄影类9人。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共有147人申报参评,全国性产、行业,全国性摄影团体、媒体机构以及中国摄协各专委会、业务部室、直属单位等共推荐53人申报参评。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北京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即将两周年之际,2016年9月18日至21日,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工作在北京举行。

在评委预备会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和中国摄协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分别讲话。李前光在讲话中回顾了金像奖的发展历程和本届金像奖诸多改革的意义,并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本次金像奖的评选成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二是希望以此次评选为契机,推动业界行风建设和协会评选工作的科学规范。他指出,金像奖是中国文联十二个常设奖项之一,影响重大,要求独特,金像奖不仅要评作品,还要看论文、人品和贡献,推出的是摄影界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王瑶表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金像奖评选就是要引导摄影界创作导向、不断推作品出人才的一项举措。希望评委们第一要评出导向,把好政治关。第二要评出水平,把好专业关。评委要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评选,既要独立判断,又要充分讨论、发表见解,反复斟酌。第三要评出正气,把好公正关,每一位评委都要珍视权利,不投“人情票”,不打“利益分”,要始终坚持风清气正。第四要评出推动摄影事业繁荣发展的前行动力。

本届金像奖在评委会的构成上也进行了创新与尝试。本届评委会委员在182名金像奖评委库中抽选产生,是根据中国文联相关文件要求,并报中国文联批准,汇集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组成的。《关于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抽签确定评委的方案》指出,根据《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库建立实施规范》第十二条的有关规定,评委会主任一般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从评委库成员中指定,其他评委应在中国文联、中国摄协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从评委库中根据评审工作需要、专业分类等要素分组随机差额抽选,形成当届金像奖评委提名名单。

此外,本届评委中第一次参与金像奖评选的人数达到了14人,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评选延用各类别评委一评到底的原则,各类别评委对本类别的评选结果负责。

本着金像奖为个人成就奖这一首要特点,本届金像奖延用以往方式,根据作品、论文、个人品行、影响与贡献四个类别分别打分,其中,摄影作品占55%,专业论文占15%,个人品行占15%,影响与贡献占15%。

申报人不乏名家大腕

经过艰苦的三轮作品甄选与业绩材料评审两部分,以及随后的网上公示期,本届金像奖的20位获奖者最终确定。金像奖的揭晓不仅是对优秀摄影家的鼓励与嘉奖,也是优秀作品的面世与展示,更是一场对摄影界现实生态的汇报与检验。本届金像奖的获得者,尤其是纪录类别,都是数十年在自己的拍摄领域默默深耕,比如车刚的“西藏33年人物影像”、张兆增的“中国煤炭30年冰与火”、侯贺良的“飞跃齐鲁30年”。另外,杨麾的“嘉陵江码头”时间跨度40余年,原瑞伦的组照“我的四十年铁路影像”记录了中国铁路40多年的发展变迁,还有钱捍的“中国四胞胎”,焦波的“俺爹俺娘”以及“家乡80年代”都是超长时间地持续关注身边的生活。据评选后统计,本届纪录类获奖者平均年龄61岁,从影年限平均超过30年。

评委总结会上,评委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有的评委认为一些很好的作品百里挑一进入复选,却因为一些硬伤最后被遗憾淘汰,还有一些是因为不符合参评标准,因此在规则的制定上应该更细致,包括在作品的呈现细节上应更细致和规范,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细则,并在下届的征稿期内请业内专家对规则进行解读、宣讲、普及。另外,在收稿环节应把好第一关,以便在正式评选前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弥补。

纪录类评选组组长刘宇总结了本次评选,此次参评纪录类的名家大腕占很大比重,很多人都是长期在某个领域用相机记录历史的摄影家,他们的作品汇总起来就是共和国近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在表达方式上稍显单一,他们的教育与从业背景决定了作品有一定的趋同性。另外的纪录类评委提出本届9位获奖者的整体年龄偏大,缺少年轻的新人参与,摄协有义务去基层宣讲金像奖的意义,让更多的优秀摄影师了解金像奖,参与其中。刘宇同时肯定了纪录类评委们的职业素养与合作精神,本组评委里有很多资深的老同志,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暗礁”与“险滩”,充分体现出了专业水准。

针对本届的单幅与组照规定,有的评委认为一些摄影家一生只拍单幅,这样的硬性规定有可能限制摄影家的创作。

充满诚意的金像论坛

11月5日的本届金像论坛上,汤辉、周梅生、程玉杨、张兆增、于文国等五位获奖者与观众互动,每位嘉宾都在大屏幕的演示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创作成果与心路历程。

商业摄影师汤辉曾数次参评金像奖,他多年活跃于商业摄影第一线,并积极参与奥运等公益影像的拍摄工作,斩获本届商业类金像奖亦是实至名归。论坛主持人、著名风光摄影师、第九届金像奖获得者王建军评价汤辉的作品具有当代气质,充分呈现出中国商业摄影师的独有气质,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感,持续向公众传播正能量。这也体现了金像奖对摄影家整体素质的考察与权衡。

自称学者型摄影师的周梅生,认为中华大地是文化的沃土,世界遗产的拍摄理念是他在多年的拍摄中逐渐有所感悟并自然形成的,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兼顾。对于听众问到他从金像奖评委到金像奖参评者身份的变化,他相信这次金像奖是在中央和中国文联指导下制定的新规则,会是一次风清气正的评选,也重申了自己获奖感言中的“研究艺术规律比追逐时尚潮流更重要,探索内在精神比获奖争风更重要”。

本届获奖者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创作特色,程玉杨从多年的新闻摄影领域转到艺术创作的新空间,他坦言是因为数字相机的频繁换代促使他彻底离开了新闻摄影,另外对于专业与业余身份的思考也让他再次在摄影创作上再次出发。正是一个职业摄影师的不断思变和特立独行让他最终获得了金像奖的肯定。

作为煤炭行业协会的记者,张兆增坚守自己的本行30余年,用摄影见证了作为资源消耗大国支柱的煤炭行业的兴衰,看似平淡的画面经过他的讲解,每一幅图片背后都讲述着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真实故事,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变迁,也印证了纪实摄影的力量所在。在论坛上,他说明年就退休了,金像奖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他要继续用摄影关注“冰与火的煤炭行业”的第四个10年。

被誉为“草根记者”的于文国在纪实摄影领域深耕数十年,他从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出发,通过5个自己摄影创作的小人物形象,深层次地与影友交流。他认为纪实摄影的美首先是真实的美,但不能单纯记录,不仅要抓住眼球,还要留住眼球,进而引起更多思考。

在当晚的金像奖评委面对面环节,中摄协副主席、主持人王文澜诙谐而充满哲理的开场白,道出了参评与评选的关系,引起了全场听众的兴趣。纪录类评委、安徽摄影家协会主席陈志勇首先提倡全国的摄影人多多参与金像奖,因为整理过往作品本身就是对自己摄影创作的再发现与再思考的过程。好作品的传播也需要高品质,他同时对参评作品应有的素质做了详细的细节指导,尤其是金像奖的参评,有的组照就因为其中一张照片的瑕疵而落选,有的则因为肖像权的不明晰而无缘金像奖。李泛以第八届获奖者和本届艺术类评委的双重身份,用PPT演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引导摄影人走近金像奖,并总结了若干参评的实战建议,涵盖类别选择、题材确定、编辑制作、心理期待等诸多细节。商业类评委梁达明曾三获金像提名奖、并获得第七届金像奖,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辉煌之后更应该有冷静的思考,每届的金像奖应有导向性,会引导全国摄影人的创作,同时也是下一届参评的重要参照。他鼓励大家要勇于参评,不应该论资排辈,更不要自我束缚。尤其是商业摄影类别,本届只有九位参评人投稿,与目前的商业摄影现状是不相符的。他还提议是否考虑设置新人奖。

艺术节期间,历届金像奖创作奖获奖者作品展也同时举行,展现出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历史与整体风貌。

结语

回顾金像奖11届的历史,可以看到,无论是奖项设置还是参评规则,都随着摄影事业的发展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就在本届金像奖评选的同时,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组委会(WPP)改写了沿用多年的比赛规则,这也是对不断拓展边界的新闻摄影发展的顺应之举,新概念“创意纪录摄影”(creative 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出现将改写新闻摄影乃至纪录摄影的定义。我们有理由期待,今后的金像奖无论在奖项设置还是在最终呈现上,也会随着国际间摄影动向的变化而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

猜你喜欢

金像奖中国文联摄影
香港金像奖延至2022年“合二为一”
中国文联2018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采风活动
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在诗意中行走》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