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思考

2017-01-06曹学军

未来英才 2016年17期
关键词:策略思考语文教学

曹学军

摘要:人文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必需,也是时代赋予每个语文教师神圣的义务和职责。作为教师需要思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需要思考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本文对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思考,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走向人文;语文教学;策略思考

我们都应当具有这样的思考,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会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人文精神的形成与语文教学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也完全需要去比较努力地为学生的逐步走向人文做些比较认真的思考和实践。

一、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需让学生借助文本载体

一度时期,人们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所从事的语文学习都是些字词句章方面的训练,很少有学生凭借文本载体进行人文精神层面上的感悟。人们都以为,语文教学只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文本之字词句章方面的知识,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至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美好的心智水准,那有品德与生活的学科课程去得以完成。应当说这样的想法是比较片面的,这样的做法更是与新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的需求格格不入的。所以,语文教学需要思考借助文本载体促使学生走向人文的问题,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对此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实践。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诗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是诗圣平生仅有的一首流传于今的快诗,学生是可以从诗歌的语言文字中读出诗人的快感,那学生是否就需要或者就有可能去利用诗言感悟诗人为什么能够产生这样的快意?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所以,在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从诗歌中产生这样的感悟,即杜甫是一个爱国诗人,在他的行为上体现出一种比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还让学生比较有意义地感到,自身平时应当怎样体现出一种爱国的情怀。一个个学生便从杜甫的行为获取着这样的感觉,杜甫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那样的欣喜若狂。情感是那样的奔放,作为我们小学生的爱国,当在看到国家获取成绩,当在看到自己的社会获取进步时表达出自己的欣喜情感,也可以就是爱国的最起码表现,爱国形式是多样的。

二、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需让学生关注窗外生活

让学生具有人文情怀,其人文情怀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让学生具有人文情怀,需要学生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感到其人文情怀的需要建立在对窗外生活的广泛关注上。没有学生对窗外生活的广泛关注,那学生的人文情怀又从何体现?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去整体预习课文,学生便比较完满地知道课文讲的一件什么事,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时,学生还从自己的整体阅读中抓住故事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进行思考,孩子们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那样的悲惨,作者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所看到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多是幻想而已,甚至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梦想。 学生从这样的现实进行思考,安徒生之所以能够塑造出这样的形象?说明其对当时的社会是相当关注的,对处于生活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也是相当关注的。学生从安徒生的创作思想和行为比较有意义地感到,安徒生能够这样去关注社会和现实,可以说就是我们的楷模,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对我们的周围多加关注。虽然人们的生活都有着比较充分的提高,但周围还有着不少的生活困难者;虽然在生活上我们不需要他人去帮助,我们不属于是最弱小的,但在我们的周围,最弱小的还比较多,有时还完全会立马出现那生活中的最弱小来。作为我们就应当首先伸出帮助这些最弱小的手来才是。

三、走向人文的语文教学需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

作为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去弘扬人文精神?又为什么要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得以文化底蕴的充实?最起码的都是在给学生做人打好地基,而且就是某些意义上的比较坚实的地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果有厚实的底气,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学习、追求就会出现新气象。作为语文教学,就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的走向人文,或者就是比较逐步地走向人文,光有学生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感悟还不尽完美,还需要让学生不够得以比较广泛意义上的实践。比如和学生一起学习何其芳那《一夜的工作》,那是描写上世纪一代伟人、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事,故事从周总理一夜工作的环境和用膳的情形表现了周总理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和光辉的形象。让学生去感到共和国总理具有这样的形象应当还不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目的,其关键也应当让我们的学生也能够崇尚这样的品质和形象。因此教学时我们不仅仅就让学生从“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的语句中,感到一位共和国的总理,在如此简单的陈设中工作是多么的不简单;也不仅仅就让学生从周总理在一夜的工作后,他吃的竟然是花生米,而且还是数的清颗数的花生米,去感到这是一位多么具有平民生活的总理。而是让一个个学生去做这样的思考,当今生活水准是这样的高,艰苦朴素的品质还是否就不需要?在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准时我们是否就不需要艰苦朴素?而我们在已经置身于小康生活水准和条件时,又怎样去艰苦朴素?不仅仅就让学生思考,更为关键的是让学生去做比较接近小学生生活方面的实践性体验。譬如,学生在学校学习感到十分舒畅,那就让学生去体验父母亲的田间劳作;譬如学生感到学习非常之轻松,那就让学生去体验建筑工人们生活。学生经过一定意义上的的体验,那内心上的感悟就显得那样的深刻。

参考文献

[1] 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6.

[2]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 岳麓书社2007.

猜你喜欢

策略思考语文教学
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有效表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