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7-01-06董仕超李建军

未来英才 2016年17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思维能力分类

董仕超+李建军

为什么很多小学生到了三年级数学成绩就开始逐渐下降?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主要原因之一。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一年级是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是今后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都依赖于动作、实物、图象、语言等。下面就简单阐述一下我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培养动作思维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喜欢模仿。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投其所好”,多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从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学习起来就有了依靠,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分类》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在桌子上放了一堆东西(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卡子、手镯、擦脸油,各种药品,各种笔,纸币、硬币,各种交费收据),学生上台收拾东西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叫《分类》,自然学会了按一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知识,体会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以上安排的互动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既明白了什么叫分类,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以动促思,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用眼观察,以形促思,培养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如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有意观察,以形促思,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能力往往比较差,观察常是随意性的,有时甚至主次不分,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拿出一个墨水瓶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这个盒子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一面都是什么形状?教师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相对的两个面怎样?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渐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上下、前后、左右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学生观察有方法,思考有凭借,通过借助观察实物,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展,同时教会了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方法。

三、重视表达,以口促思,培养表象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没有语言,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到数学语言上,鼓励他们多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发展思维。但低年级学生由于词汇有限,往往在表达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因而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坚持循序渐进,从准备课开始,教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如在《比多少》的教学中逐渐教会学生用“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些、谁比谁少些、谁最多、谁最少、谁和谁是同样多、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等词语把比较的结果表达出来。在看图列式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图意来,再列算式。如“左边有2只鸭子,从右边游来5支鸭子,求一共有多少只鸭子?用加法算;手里4只气球,飞走了3只气球,求还剩多少只气球?用减法算”等。学生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使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加强练习,以练促思,培养抽象思维

教学大纲提出:“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学以致用,能促使思维内化。

练习要有科学化:练习应是创造性劳动,因此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时,分析、列式、解答的全部过程都要进行练习,但关键不在计算上,而在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从而理清解题思路,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

练习要有层次性: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设计练习时要依据学生这一认识特点,先进行模仿性练习,再进行提高性练习,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宫参与学习、正确地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地发展,就能使学生成为一个肯动脑、会思考的人,数学思维能力也将成为学生终身享用的“资源”。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思维能力分类
分类算一算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创意也爱“形象”——形象思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