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1-06刘智鹏
刘智鹏
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村美术教师,在多年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农村美术教学的难度。许多家长认为美术是副科,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把时间和经历放在语文数学等所谓的正科上。然而,世界发展的速读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所以,作为一位美术教师,我必须引领我的学生学习美术,并且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我要努力让我的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增强美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农村学校,如果美术课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中拘泥于教材,不能把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法上过于呆板的话,是体现不出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的。农村初中,虽然学校美术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器材和资料,但农村有着丰富多采的课程资源,有广阔的土地、美丽的朝霞晚霞、蓝天白云、各种动植物和花草;有能用于造型活动、取之方便的自然土、竹、木、石等;有民间美术、雕刻、图案、编扎;有独特的节日、习俗,民间艺人和民间工匠等。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生活和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
农村有着广阔的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别具一格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家乡之变化,农村清洁工程等,为了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美术课堂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让这些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走进农村学生的心间,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
我一向提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融入社会,放眼农村广阔天地,摆脱教材束缚,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开展“以农为本”的系列活动,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
鉴于此,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和抒发。比如,在一次指导学生画了向日葵之后,我将学生带到了校外,要求他们运用手中的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学生欢呼雀跃,绘画时那专注的神情、认真的态度,让我惊讶,再观察他们的作品,比之前的要仔细得多,形象得多,有效激发了绘画兴趣。
其次,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常常是教师一个人说教,学生静静聆听,这种模式看起来很合理,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教师压制着,根本无法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在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广大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爱上美术课。如在指导学生制作装饰画时,我并没有生硬地向学生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向学生展示了之前收集到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其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有了这一基础,我顺势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自己动手制作装饰画。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制作出了很多匠心独具的装饰画。可见,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不仅比生硬地讲解有效得多,更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再次,变废为宝,让美术课堂再现“创造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被遗弃的却极有应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像各种布料、旧报纸、易拉罐、废旧挂历、矿泉水瓶等。把这些材料的特点、美感与具体的艺术形象完美地统一起来,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发现、收集与创造使用,再现艺术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热情。
美术课教学,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些废旧物品有目的地按一定的想法剪拼、粘贴、加工,结果一定会变成一件学生意想不到的艺术品。如将易拉罐制成的电视天线,可以增加电视收视率;将旧画报、旧挂历、旧书彩图等结成串做门帘、窗帘或在节日装饰活动场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激发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总之,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美术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美术教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