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眼中的中国
2017-01-06柳超赵丽萍
柳超+赵丽萍
摘要: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和法国政治互信,经济互助,文化互通。两国之间的交流很早就开始,对于很多法国人来说,中国的文化标识一直是变幻的。本文研究集中于历史长河中法国人有关中国的主流文化印象,我们把这些印象的大的历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帝国主义时期,现当代时期。
关键词:法国;中国;汉学;印象
一、文艺复兴时期
汉学(la sinologie)的出现是西方人开始开眼看中国的标志。史料显示,西方系统的汉学研究最早产生于16世纪,那时诸如利玛窦(Matteo Ricci)、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和安东尼·托马斯(Antoine Thomas)等基督教传教士正尝试向中国地区输入基督教。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使欧洲人从他的游记里见识到了在遥远的东方存在着一个及其富饶和高度文明的大帝国。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让西方世界开始关注东方。
文艺复兴时期,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极力倡导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进行深入研究,尽管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只提到了两个地方,但他没有忽略中国的影响力和她悠久的历史。通过对两国进行的有意识的比较,表达了他对法国社会和文明的思考。在蒙田看来,中国是一面镜子,以此来观察法国,开启两种文明间的对话,其核心是借外物来观察法国。
马若瑟(le père Joseph de Prémare)把中国元曲《赵氏孤儿》译成了法文(LOrphelin de la famille Zhao)。伏尔泰在读了马若瑟的法译本《赵氏孤儿》后创作了一部悲剧,题为《中国孤儿》。
二、启蒙运动时期
启蒙时代是对探索与发现新大陆怀有极大好奇的时代。那些曾经流传于教士之间的叙述与信函被收录进《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Lettres édifiantes et curieuses)》中,在欧洲广为流传。与此同时,汉学者们开始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国的哲学、伦理、法制观念以及审美观。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起源和进化论被用来理解人类社会。这种新理论与控制思想的欧洲理论形成对立。而中国哲学思想的引入成为很多思想家灵感的源泉。整个18世纪,痴迷于“中国”的法国人不在少数,这个词不仅是指进口来的中国商品,更是来自中国的影响,更宽泛地说就是来自遥远东方民族的上乘品质,华贵精致。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中国的工艺品在认可它们充满异域新奇想象的法国人看来,就是一种与出产它们的国家性格一体的文化符号。伏尔泰被称作“法国孔子”,他从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中汲取思想,来发展启蒙思想和观点。根据统计,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中国70多次,与他的朋友通信中提到中国200多次。他极大的肯定了中国文化,不仅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好奇,而且是为了利用中国文化丰富他的思想;他将中国的思想文化作为思想武器。
他鼓励人们原谅别人的轻罪,记住别人的善行,时刻自我警戒,改正以往犯下的错误;
控制自己的欲望,广交朋友;
他教导人们要虚心谦逊;叮嘱人们要崇尚美德。
伏尔泰迷恋中国,然而孟德斯鸠对中国持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对于孟德斯鸠来说,中国的政治和他的立法自由思想相对立。中国和西方不仅法律不同,道德观也不一样。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18世纪的法国,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这位从未踏上中国地区土地的人,于1725 年出版了《中国简述(Description de la Chine)》。这本书的大量资料是基于他与教友的书信中所描述的内容。根据法国宪法,1796 年建立了国立东方语言与文化研究院(léco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es)。法国第一位法国汉学教授是雷慕莎(Jean Pierre Abel-Rémusat)。
钱德明(Jean-Joseph Marie)是传教士来华大潮中的最后一位。他是将《孙子兵法》传入欧洲的第一人,也是系统向欧洲介绍中国音乐的第一人。
启蒙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在法国甚至是整个欧洲从“亲华”到“惧华”,相伴而来的是经济上的扩张政策。此时在法国或其他欧洲国家看来,拥有不断变化着的文化的中国是一个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遗弃的国度,毫无希望。
三、西方帝国主义时期
帝国主义的扩张并没有改变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关于中国的好印象,但加深了对中国消极否定的印象。他们认为除了文化之外,中国更需要西方像“救世主”一样来帮助自身实现现代化。
沙畹(édouard émmannuel Chavannes)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汉学泰斗。他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整理研究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是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沙畹还将中国最著名的史学著作《史记》以及《后汉书》有关西域的部分翻译成了法文。他的最后一部著作,研究了古代中国对于泰山的崇拜。这部著作结合了考据学以及田野调查,开启了欧洲现代汉学的先河。
四、现当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
中国是巨大的、变化着的、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全球化中的表现,改变了欧洲人长久以来认为中国很遥远且一成不变的观点。法国人认为令人惊讶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的主要变化特征。在21世纪,汉学广泛传播,对中国来说,这具有极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影响。自上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对于中国的研究程度,从仅仅是某些博学者研究的晦涩且神秘的学科变成了吸引着成千上万大学生的广泛学科。法国是当今世界上学习汉语最热情的国家之一。如今,汉语已在法国成为第五教授语言,并且学汉语的人数在不断扩大。现在法国约有630所中学开展汉语课,学习汉语的人数约为十万。
参考文献
[1] 安田朴,谢和耐.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M].巴蜀书店,1993.
[2] 伊沛霞 ,姚平.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思想文化史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09.